文化課教材(高級):從諫修德(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9月17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沃丁崩,弟太庚立,是為帝太庚。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帝小甲崩,弟雍已立,是為帝雍已。殷道衰,諸侯或(1)不至。帝雍已崩,弟太戊立,是為帝太戊。帝太戊立伊陟(2)為相。亳有祥(3)桑~b(4)共生於朝,一暮大拱(5)。帝太戊懼,問伊陟。伊陟曰:「臣聞妖不勝德(6),帝之政其有闕(7)與?帝其修德。」太戊從之,而祥桑枯死而去(8)。伊陟贊言於巫咸(9)。巫咸治王家(10)有成,作《咸艾》,作《太戊》(11)。帝太戊贊伊陟於廟,言弗臣(12),伊陟讓,作《原命》(13)。殷復興,諸侯歸之,故稱中宗。(出自《史記・殷本紀》)

【注釋】

(1)或:有的,有些。
(2)伊陟(音至):伊尹的兒子。
(3)祥:吉凶的徵兆。這裡指凶兆,有怪異的意思。
(4)~b(音古):楮(音楚)樹,一種落葉喬木,皮可造紙。此~b左下角從「一」、「木」,與稻~b之~b從「一」、「禾」不同。
(5)拱:兩手合圍稱一拱,表示樹的粗細。
(6)妖不勝德:古代認為自然現象與政治有關,君主重德就可消除怪異現象。
(7)闕(音缺):同「缺」,缺點,過失。
(8)去:離開,消失。
(9)巫咸:大臣的名字。相傳他發明了鼓,也是用筮(音是)占卜的創始者。
(10)王家:指朝廷,國家。
(11)作《咸艾(音義)》,作《太戊》:《咸艾》、《太戊》今皆亡佚。艾,是治理的意思。兩篇內容大約是記載和讚揚巫咸、太戊事跡的。
(12)弗臣:不把他當臣下看待。
(13)《原命》:今亡佚。《正義》認為「原」是再的意思。「原命」是說伊陟讓,乃再為書命之。《尚書》偽《孔氏傳》說「原」是太戊的大臣名。

【語譯參考】

沃丁逝世,他的弟弟太庚即位,就是太庚帝。太庚帝逝世,兒子小甲帝即位。小甲帝逝世,他的弟弟雍己即位,就是雍己帝。到此時,殷朝的國勢已經衰敗,有的諸侯都不來朝見了。

雍己帝逝世,他的弟弟太戊即位,這就是太戊帝。太戊帝任用伊陟為宰相。當時國都亳有怪異現象,出現了桑樹和楮樹合生在朝堂上,一夜之間就長得有兩手合抱那樣粗。太戊帝很害怕,就去向伊陟詢問。伊陟說:「我曾經聽說,妖異不能戰勝有德行的人,會不會是您的政令有什麼缺失啊?希望您好好修養德行!」太戊聽從了伊陟的規諫,那怪桑樹就枯死而消失了。

伊陟向巫咸稱讚了太戊。巫咸治理朝政有成績,寫下了《咸艾》和《太戊》。太戊帝在太廟中稱讚伊陟,說不能像對待其他臣下一樣對待他。伊陟謙讓不從,寫下《原命》。就這樣,殷朝的國勢再度興盛,諸侯又來歸服。所以稱太戊帝為中宗。

【研析】

將相出良子,伊尹有子伊陟,同其父一般,官拜丞相之位,對朝廷負起輔佐之責。當天象異常時,太戊帝甚覺害怕,馬上詢問他,伊陟隨即告知「妖不勝德」,要太戊帝「修德」,太戊帝接受規諫,果然異象就消失了,而且因為重視德行,使商朝的國勢再度興盛,諸侯又來歸附,可見只有德能服人。

在歷史上我們都知道,唐太宗因為得到魏徵輔佐而喜,因為魏徵是個敢於指出朝政缺失的人。同樣殷朝有伊尹、伊陟兩位賢相,卻鮮為人知。原因是以前對商代的存在有爭議性,但1899年出土的商代甲古文,將淹沒了三千餘年的古老文字重新呈現在世人面前,使商代的存在無可爭議,並使商代歷史成為信史。

歷史告訴我們各朝代重大事件,均有記錄。如本文中提到的《咸艾》和《太戊》,就是記載了巫咸治理朝政的功績和頌揚太戊帝的從諫修德。而《原命》為的是重新解釋太戊帝之命。雖然此三篇均已亡佚,但從其它文物,尚知以前有此記載,可見賢人是名留千古,為後世人讚揚的;為非作歹者,則永遠被唾罵,當我們在行事時,更該三思而行。

【延伸思考】

1.當朋友規諫你時,該如何做到虛心接受?
2.「有德來世當大官、發大財」,如何才能積德?
3.天象異常時,我們該省思什麼?又該如何改變現況,趨吉避凶?

【參考數據】

1.http://sswj.spaces.live.com/Blog/cns!1p5cvN0QZ4XBe2tX70CuA7uw!746.entry四書五經之路
2.史記本紀(上) 司馬遷原著 王利器、張烈等譯註 五南出版社92年12月初版
3.白話史記 謝武雄譯 河洛圖書出版社 68年3月出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