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田單出奇兵-火牛陣奏功(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9月09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田單(1)乃收城中得千餘牛,為絳繒衣(2),畫以五彩龍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葦於尾,燒其端。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後。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夜大驚。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軍視之,皆龍文,所觸盡死傷。五千人因銜枚(3)擊之,而城中鼓譟從之,老弱皆擊銅器為聲,聲動天地。燕軍大駭,敗走。齊人遂夷殺(4)其將騎劫。燕軍擾亂奔走,齊人追亡逐北(5),所過城邑皆畔(6)燕而歸田單,兵日益多,乘勝,燕日敗亡,卒至河上(7),而齊七十餘城皆復為齊。乃迎襄王(8)於莒,入臨?(音資)而聽政(9)。襄王封田單,號曰安平君(10)(出自《史記・田單列傳》)

【注釋】

(1)田單:齊國田氏王族的旁支親屬,出身於一名地方官府小吏。
(2)絳(音匠)繒(音增)衣:紅色絲織品製成的被服。絳:深紅色。
(3)銜枚:枚的形狀像筷子,行軍時銜在口中,用來防止喧譁。
(4)夷殺:斬殺。
(5)追亡逐北:追趕逃跑的敵人。亡:逃跑。北:敗北。
(6)畔(音叛):通「叛」。
(7)卒至河上 終於退到黃河邊上。卒:終於,最後。河上:黃河邊上,齊國北面疆界,接近河東,屬齊國舊地。
(8)襄王:名法章,愍王子。在位十九年(前二八三年~前二六五年)。淖齒殺了愍王,莒人找到法章,立他為王。田單收復齊地後,就迎他回臨?。
(9)聽政:處理政事。
(10)號曰安平君:《索隱》曰:「以單初起安平,故以為號。」

【語譯參考】

田單從城裡收集了一千多頭牛,給它們披上大紅綢絹制的被服,在上面畫滿了五彩龍形花紋,在它們角上捆縛刀刃,又把灌滿油脂的蘆葦綁在牛尾巴上,點燃它的末梢。把城牆鑿開幾十個洞穴,夜裡從洞裡趕牛出去,派五千名精壯好漢跟隨在火牛的後面出城。牛尾被燒得發熱發痛,一頭頭狂怒地奔入燕軍軍營,燕軍在夜間被嚇得驚慌失措。牛尾上的火把,把牛身照得通明,光亮耀眼,燕軍看見它們都是龍紋,被觸及的人全都非死即傷。

五千士兵趁這陣勢銜枚衝殺,而城裡的士兵大聲吆喝跟著他們,老弱婦孺也都將銅器敲得震天價響,交織成驚天動地的聲浪。燕軍大為驚駭,潰敗逃跑。齊軍終於斬殺了燕軍將領騎劫。燕軍紛亂潰散,四處逃命,齊軍追趕逃跑的敵人,所經過的城邑都背叛燕軍而歸附田單。田單兵力一天天擴充增大,就乘勝追敵,燕軍一天天敗退而逃,終於退到黃河邊上,而齊國所淪陷的七十座城邑又都回到齊國來了。於是他們到莒城迎接襄王,回到臨?來處理國政。

襄王封賞田單,賜爵號叫安平君。

【研析】

田單原本只是齊國臨?城一名佐理市政的小官,因他安平一役教族人將車軸兩端突出部份鋸掉而箍上鐵箍,因此得以逃脫燕軍,於是被軍民推舉做首領,立他為即墨城的將軍。他果然不負眾望,先是派人到燕國去行使反間計,煽動惠王派騎劫代替樂毅,接著又製造神話,說有神下來作軍師,反間燕軍割去被俘齊軍的鼻子及挖掘城外祖宗的墳墓等暴行,引起全即墨城軍民一致憤慨情緒。此心理作戰成功後,與妻子士卒共同修築工事,派使者向燕軍約定投降,賄賂燕將,助長其驕氣,讓燕軍大為鬆懈。緊接著布置火牛陣,一舉奏效,收復城池。

從這一連串的策略,展露了田單非凡的軍事才智,掌握了「攻心為上」的原則。他在國家瀕臨滅亡的生死關頭,當機立斷。被賦以重任後,行使反間計,激勵鬥志,堅定守城信心,瓦解敵人意志。最令人驚奇的是夤夜出奇兵,以火牛為前陣。此舉不僅保住了即墨城,更一鼓作氣,乘勝將敵軍逐出邊界。這場戰役創造了以弱勝強、以困制逸、改變敵我形勢,獲得巨大成功的戰略壯舉。特別是火牛主攻戰術,可說中外古今戰爭史上唯一的創舉。難怪司馬遷贊田單用兵「初如處女,後如脫兔」,確非虛譽。

【延伸思考】

1.作戰時策略的成功與否,是成敗關鍵。田單設計的火牛陣,讓齊國以寡擊眾,獲得勝利。請你再舉其它類似故事與大家分享。(如孔明的空城計)
2.英雄不怕出身低,時勢造英雄,田單正應了此句話。如果是你有機會為大家服務,你如何去創造契機?
3.請你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分析齊軍能順利收復失土的作法。

【參考數據】

1.史記選注 司馬遷原著 韓兆琦選注 裡仁書局83年7月出版
2.史記列傳(一) 司馬遷原著 王利器、張烈等譯註 五南出版社92年12月初版
3.白話史記 謝武雄譯 河洛圖書出版社 68年3月出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