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高帝求賢詔 (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11月06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 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 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蓋聞王者莫高於周文(1),伯(2)者莫高於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今天下賢者智能,豈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進?
今吾以天之靈,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為一家(3)。欲其長久世世奉宗廟亡(4)絕也,賢人已與我共平之矣,而不與我共安利之,可乎?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能尊顯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5)意。

御史大夫昌下相國,相國崍侯(6)下諸侯王;御史中執法(7)下郡守。其有意稱明德(8)者,必身勸,為之駕,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9)。有而弗言;覺,免(10)。年老癃(11)病,勿遣。

(出自《古文觀止・高帝求賢詔》)

【注釋】

(1)周文:即周文王。
(2)伯(音霸):通霸,稱霸。
(3)一家:一統四海為一家。
(4)亡(音無): 無。
(5)朕:天子之自稱。
(6)崍(音贊)侯:就是蕭何,當時擔任相國。
(7)中執法:官名,就是中丞。漢朝御史有兩個丞,一曰御史丞,一曰中丞。
(8)意稱明德:意通「懿」,意稱:美稱也,與明德對文。
(9)署行義年:書明其人之行狀、儀容、年紀。署:書。行:行狀。義:通「儀」,儀容。年:年紀。
(10)覺,免:發覺而免官。
(11)癃(音龍):疲病。

【語譯參考】

我聽說所有的王業中,沒有能超過周文王的天下;稱霸天下一方的諸侯裡面,沒有能高出齊桓公的;可是他們都是得到賢人的輔助而成名的。當今天下的賢人也一定有很好的智能,哪裡只有古人才有智能呢?是在於人主不能和他們接觸的緣故啊,這樣的話,賢士怎能進來呢?

現在我靠了上天的威靈,賢士大夫的輔助,平定了天下,統一全國為一家。希望世世代代永遠奉祀宗廟,綿延不絕。賢人已經和我共同平定天下,卻不和我共享利益,那怎麼可以呢?賢士大夫,有肯為朝廷服務的,我能夠使他尊貴、顯揚。把這個詔令公布於天下,讓大家明白我的意思。

御史大夫周昌傳達相國,相國蕭何傳達諸侯王;御史中丞傳達各郡郡守。他們所管轄的地方,如果具有有為明德的人,一定要親自去勸他出來,替他準備車輛,送他到相國府,並且書明此人的行狀、儀容和年紀。如果有此種賢人,隱匿不報,一經發覺,立即免職。不過年老有病的,不要叫他來。

【研析】

漢高祖劉邦是一位性格複雜,經歷曲折的傳奇性政治人物。在司馬遷的史記裡曾對他作了客觀的評價:既讚揚他審時度勢、虛心納諫、豁達大度的一面,也毫不留情的批評他虛偽狡詐、倨傲無禮、生性多疑、殘忍無情的一面。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知人善任」,而本詔書正符合了他求賢才的決心。

所謂「詔」就是告的意思,是皇帝用以布告臣民的,猶如當今政府之公告。此篇為漢高祖寫的詔文。全文共分為三段,首段敘述賢才對國家之重大影響,所以必須去征訪賢才。第二段寫高祖求賢若渴,志在必行,與賢士大夫不只共患難,也要共享利益。末段,指令各級官吏需切實遵守他的命令執行。文中充分道出他心懇意誠想求賢輔助之決心,目的也是希望他的天下,能長久綿延不絕,這如同其它朝代開國者一般,夢想其子孫永遠統治天下,所以若能得賢才輔助,將可以實現其願望,可惜中國每一朝代均是先盛後衰,經歷成住壞滅,不斷輪替著,總之人算不如天算,一切並非人力可左右的。

【延伸思考】

1.人才不易培養,是當今企業共同的看法,請你想一想如何去培養人才,讓他能適得其所?
2.漢高祖為得賢才而發布告,如果你是領導者,將如何徵才呢?

【參考數據】

1.古文觀止 周亞平注 大行出版社 65年8月出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