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裡革論君之過 (歷史故事)



【正見網2007年11月23日】

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 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 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晉人(1)殺厲公,邊人(2)以告,成公(3)在朝。公曰:「臣殺其君,誰之過也?」大夫莫對。裡革曰:「君之過也。夫君人者,其威大矣。失威而至於殺,其過多矣。且夫君也者,將牧民(4)而正其邪者也,若君縱私回(5)而棄民事,民旁(6)有慝無由省之(7),益邪多矣。若以邪臨民,陷而不振,用善不肯專,則不能使,至於殄滅而莫之恤也,將安用之?桀奔南巢(8),紂踣於京(9),厲流於彘(10),幽滅於戲(11),皆是術也。夫君也者,民之川澤也。行而從之,美惡皆君之由,民何能為焉?」
(出自《國語・卷四魯語上》)

【注釋】

(1)晉人:指晉正卿欒書、第四卿中行偃。晉人殺厲公為公元前五七三年,欒書、中行偃使程滑?殺晉厲公。
(2)邊人:防守邊關的官員。
(3)成公:魯宣公的兒子,名黑肱。
(4)牧民:治理人民。
(5)回:邪惡,不正當。
(6)旁:普遍。
(7)有慝(音特)無由省(音醒)之:作奸犯科卻沒人去明察。慝:邪惡。省:察。
(8)桀奔南巢:夏桀逃亡到南巢。桀:夏朝末代帝王。南巢:地名。
(9)紂踣(音柏)於京:商紂王被消滅在京師朝歌。踣:顛覆,滅亡。京:商都朝歌。
(10)厲流於彘(音智):周厲王被流放到彘地。
(11)幽滅於戲:周幽王被殺死在戲地。戲:地名,戲亭,在驪山下,又叫幽王城。

【語譯參考】

晉國人殺了晉厲公,防守邊關的官員把這個消息報告到朝廷,剛好魯成公在朝堂上。成公說:「臣子殺了自己的國君,是誰的過錯呢?」大夫們沒人回答,裡革說:「是國君的過錯。當國君的人,他的威望應該很高。喪失威望以至於被殺,可見他積累的過錯太多了。況且做國君的,是負有治理百姓並且要糾正百姓邪惡行為重任的人。如果君王放縱自己的私心惡念而拋棄了治理百姓這一大事,百姓普遍去作奸犯科卻沒人去明察,那邪惡的事就更多了。如果國君用邪惡的辦法治理百姓,百姓就會陷入犯罪的境地,而無法拯救;任用賢臣不能專一到底,就不能統治百姓,最後百姓陷於絕望的地步沒有人體恤,那要國君做什麼呢?夏桀逃亡到南巢,商紂王被消滅在京師朝歌,周厲王被流放到彘地,周幽王被殺死在戲地,這些都是以邪治民的緣故。國君對於百姓,好比是養魚的川澤。君行而民跟從著他,善惡都取決於國君的教導,人民怎麼可能隨便?君呢?」

【研析】

當魯成公在朝堂上問臣子殺君主是誰的過錯,無人敢回答,只有裡革在君王面前義正嚴詞的直抒己見,認為臣?君是由於君主的過錯,君主行為邪惡不理民事,所以非滅亡不可。他又把國君比喻為川澤,百姓為游魚,美惡都仰賴國君,強調國君對民負有重大責任,由此可見他是個真正關心國事,具有智慧與正義感的人。

的確上行下效,上位者若不能端正自己的行為,下位者無效法典範,焉能服眾,老百姓又如何能不作奸犯科呢?一旦全民道德逐漸淪喪,無異是宣布國家將走向滅亡,此時只有待有識之士登高一呼取而代之。從歷朝歷代的敗壞情形,印證了此一真理。所以裡革敢直言君主被殺,是君主的過錯,是國君不能以身作則,無法治理好人民導致的後果。

【延伸思考】

1.敢於直言的人,如果時機不當,易招致禍害,如果你面臨類似情境,會如何取捨?如何圓融此場面?
2.針對事件能一針見血的指出其缺失,需要智慧與道德勇氣,請你觀察一下,周遭的人有多少人具有此種本事呢?
3.當上位者或長輩有缺失時,你如何去勸諫?

【參考數據】

1.《國語》 左丘明原著,黃永堂譯註,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5月出版
2.《國語譯註》 王連生,薛安勤註譯,建弘出版社,1995年2月出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