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千家詩》七律(十七)偶成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8月16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ǒu chéng
偶成

chéng hào
程顥

xián lái wú shì bù cōng róng,shuì jué dōng chuāng rì yǐ hóng。
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wàn wù jìng guān jiē zì dé,sì shí jiā xìng yǔ rén tóng。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dào tōng tiān dì yǒu xíng wài,sī rù fēng yún biàn tài zhōng。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fù guì bù yín pín jiàn lè,nán ér dào cǐ shì háo xióng。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ㄡˇㄔㄥ?
偶成

ㄔㄥ? ㄏㄠ?
程顥

ㄒㄧㄢ?ㄌㄞ?ㄨ?ㄕ?ㄅㄨ?ㄘㄨㄥ ㄖㄨㄥ?,
閒來無事不從容,
ㄕㄨㄟ?ㄐㄩㄝ?ㄉㄨㄥ ㄔㄨㄤ ㄖ?ㄧˇㄏㄨㄥ?。
睡覺東窗日已紅。
ㄨㄢ?ㄨ?ㄐㄧㄥ?ㄍㄨㄢ ㄐㄧㄝ ㄗ?ㄉㄜ?,
萬物靜觀皆自得,
ㄙ?ㄕ?ㄐㄧㄚ ㄒㄧㄥ?ㄩˇㄖㄣ?ㄊㄨㄥ?。
四時佳興與人同。
ㄉㄠ?ㄊㄨㄥ ㄊㄧㄢ ㄉㄧ?ㄧㄡˇㄒㄧㄥ?ㄨㄞ?,
道通天地有形外,
ㄙ ㄖㄨ?ㄈㄥ ㄩㄣ?ㄅㄧㄢ?ㄊㄞ?ㄓㄨㄥ。
思入風雲變態中。
ㄈㄨ?ㄍㄨㄟ?ㄅㄨ?ㄧㄣ?ㄆㄧㄣ?ㄐㄧㄢ?ㄌㄜ?,
富貴不淫貧賤樂,
ㄋㄢ?ㄦ?ㄉㄠ?ㄘˇㄕ?ㄏㄠ?ㄒㄩㄥ?。
男兒到此是豪雄。
      
【作者】

程顥,字伯淳,北宋理學家,世稱明道先生,河南洛陽人。生於北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卒於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享年五十四。二十六歲考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後與王安石不合,遷為鎮寧軍判官,未到任即病故。程顥與其弟程頤早年師事周敦頤,後來開創了「新儒學」,因二人長期在洛陽講學,世稱「洛學」。主張「天即理」,以識得仁者(義禮智信)之理為主,認為教育的目的在培養聖人。

【注釋】

(1)閒來:平時。
(2)從容:舒緩悠閒。
(3)覺:醒。
(4)四時:四季。
(5)佳興:美好的情趣。興,興致、趣味。
(6)淫:迷惑。
(7)貧賤樂:貧而樂,指安貧樂道。《孟子‧滕文公》:「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論語‧學而》:「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8)豪雄:英雄豪傑。

【語譯】

閒暇時候,沒有什麼事做起來不是從容自在的,睡醒時東面窗戶已經滿是陽光。靜下來觀察自然萬物,都能瞭然於心,悟得萬物皆有靈,四季景物的好興致其實與人相同。宇宙真理能貫通天地萬物之外,人的意念可深入風雲變化之中。富貴時不致行為放蕩,貧困時也能自得其樂,大丈夫能做到如此,就算是位豪傑了。

【詩中有話】

詩人閒來無事,從容醒來時天已大亮了。靜心觀察世間萬物,與自然萬物心靈交會而有所得。其實萬物皆有靈,當你淨化心靈,同化了宇宙特性,就會體會到人與萬物同為一體,四季裡的自然景物和人一樣有著美好的感受。宇宙之「道」可通達天地有形萬物之外,一個得道者的智慧高超,所以他的意念也可進入風雲變幻之中,無所不至,任何地方皆可通達無礙。若能一心守道,無所動搖,做一個安貧樂道的大丈夫,也算是位英雄豪傑了。

程顥和弟弟程頤為理學創始人周敦頤的門下弟子,身為宋代著名的理學家,程顥平日的道德修為,使他的詩中也充滿無盡的人生哲理。雖然只是日常生活中偶然感悟而寫成的閒情記趣,卻有著高遠雄偉的絕妙境界。宋代理學家以「仁」為德行的總名,認為仁者與天地萬物合為一體,學者應心存天理,盡去人慾,與天地合德,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由此不難想見「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這句千古流傳的佳句,實際上是作者體悟了宇宙大道,以仁者之心與萬物同體,所領會到的萬物之心。

程顥有著高尚的品德修養,他的仁者風範常讓接近他的人感到如沐春風。有一回,程顥與王安石政治理念不合,王安石正滿臉怒氣,程顥此時和顏悅色的說:「天下大事應該從容平和的商議,我願心平氣和的聽您的想法。」王安石聽了也自覺不如程顥的心胸寬大。由於反對新法,許多人被罷免官職,但王安石卻讓程顥繼續在朝為官,他說:「程顥雖然不理解我的政治理念,但仍是位忠誠可信之人。」可是程顥認為「掌理政事必須賞罰同等」,所以自請降職。程顥病逝後,無論與他有無交往的官員都悲痛不已,眾多士大夫並建議在其墓碑題上「明道先生」。

程顥認為「無人慾即皆天理」,人的私慾會蒙蔽了善良的天性。其實當人去除了私心,就能靜心觀照天地萬物,此時心靈明淨空無,與萬物合一,天地萬物的感受皆瞭然於心,所以能「萬物靜觀皆自得」,也許聖賢難得的同理心就是由此而生吧!一個無私的仁者,一思一念只為他人著想,純淨的思想一下就能深入到人的微觀狀態中,所以他說出的話會令人感動落淚。「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這樣的磅狄氣勢,正念貫通天地之外,無所不達,也是得道者自然而然達到的境界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