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千家詩》七律(十)旅懷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8月09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lǚ huái
旅懷

cuī tú
崔塗

shuǐ liú huā xiè liǎng wú qíng ,sòng jìn dōng fēng guò chǔ chéng 。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
hú dié mèng zhōng jiā wàn lǐ ,dù juān zhī shàng yuè sān gēng 。
蝴蝶夢中家萬裡,杜鵑枝上月三更。
gù yuán shū dòng jīng nián jué ,huá fǎ chūn cuī liǎng bìn shēng 。
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春催兩鬢生。
zì shì bù guī guī biàn dé ,wǔ hú yān jǐng yǒu shuí zhēng 。
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ㄌㄩˇㄏㄨㄞˊ 
旅懷

ㄘㄨㄟ ㄊㄨˊ 
崔塗

ㄕㄨㄟˇㄌㄧㄡˊㄏㄨㄚ ㄒㄧㄝˋㄌㄧㄤˇㄨˊㄑㄧㄥˊ,
水流花謝兩無情,
ㄙㄨㄥˋㄐㄧㄣˋㄉㄨㄥ ㄈㄥ ㄍㄨㄛˋㄔㄨˇㄔㄥˊ。
送盡東風過楚城。
ㄏㄨˊㄉㄧㄝˊㄇㄥˋㄓㄨㄥ ㄐㄧㄚ ㄨㄢˋㄌㄧˇ,
蝴蝶夢中家萬裡,
ㄉㄨˋㄐㄩㄢ ㄓ ㄕㄤˋㄩㄝˋㄙㄢ ㄍㄥ。
杜鵑枝上月三更。
ㄍㄨˋㄩㄢˊㄕㄨ ㄉㄨㄥˋㄐㄧㄥ ㄋㄧㄢˊㄐㄩㄝˊ,
故園書動經年絕,
ㄏㄨㄚˊㄈㄚˇㄔㄨㄣ ㄘㄨㄟ ㄌㄧㄤˇㄅㄧㄣˋㄕㄥ 。
華發春催兩鬢生。
ㄗˋㄕˋㄅㄨˋㄍㄨㄟ ㄍㄨㄟ ㄅㄧㄢˋㄉㄜˊ,
自是不歸歸便得,
ㄨˇㄏㄨˊㄧㄢ ㄐㄧㄥˇㄧㄡˇㄕㄨㄟˊㄓㄥ 。
五湖煙景有誰爭。

【作者】

崔塗,字禮山,唐江南人,生卒年不詳。
崔塗是唐僖宗光啟四年﹙公元888年﹚的進士,根據《唐才子傳》的記載,崔塗是一位很會作詩的人,他的詩“深造理窟”,確實能夠“竦動人意”;對於所寫的景物、情懷往往都能夠“宣陶肺腑”,發自內心。因為崔塗長期在外旅遊,而他的家眷卻寄居在江南,所以寫了不少的離別傷感的詩,由於意境和趣味都十分深遠,所以深得寫詩人的喜愛。《全唐詩》錄詩一卷,共一百首。

【注釋】

﹙1﹚旅懷:一作〈春夕〉,也有題作〈春夕旅懷〉的。是描寫旅居異鄉的感觸。
﹙2﹚水流花謝﹕隱喻時間一去不回。
﹙3﹚東風:春風。
﹙4﹚楚城:泛指古代楚國所屬之地,即今日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蘇、浙江及四川、陜西部分地區等。
﹙5﹚蝴蝶夢中:即夢中的意思。蝴蝶夢典出《莊子‧齊物論》是寫莊子作夢化為蝴蝶的故事,因非事實,所以將不真實的夢幻稱為蝴蝶夢。
﹙6﹚故園書:指家書。故園就是昔日的家園。
﹙7﹚動:常常。
﹙8﹚經年:一整年。
﹙9﹚絕:斷絕。
﹙10﹚華發:斑白的頭髮。
﹙11﹚春催:指歲月催人。
﹙12﹚兩鬢:指兩頰接近耳朵的部分。
﹙13﹚五湖:即太湖與周邊的其它四個湖泊。也有單指太湖的。
﹙14﹚煙景:指霧靄蒼茫的水面景色。

【語譯】

逝去的流水、凋謝的落花是兩件最無情的事,在送走春天之後我路過古代楚國的地界。夢中的家園遠在萬裡之外,三更時分杜鵑啼叫在月夜的樹枝上。故鄉的家書常常整年不通,斑白的頭髮受到春天的催化從兩頰長了出來。是我自己不想回去的,若真想回去,便可回去。試想,霧靄蒼茫的五湖景色,有誰會和我爭呢?

【詩中有話】

詩人寫詩都有他想要表達的意涵在內,不論是寫人、寫事、寫物,總是有一個引發作詩的觸媒在,藉由這個觸媒,感動心靈深處的情愫,於是發而為文,否則寫出來的詩必定空無一物。這首詩的觸媒就是第一句的“水流花謝兩無情”,當詩人看到花自飄零水自流的景色時,不由得想起自己流浪在外的情形,不也是花自飄零水自流嗎?詩人家在江南,可是常年羈旅在巴蜀湘鄂一帶作客,甚少回家,他不回家並不是不想家,“蝴蝶夢中家萬裡”,他依然會在午夜時分想起他的家,他也怕聽到“杜鵑枝上月三更”時不如歸去的啼聲,他更在意“故園書動經年絕”的音訊全無,不安定的流浪生活,使得他感嘆“華發春催兩鬢生”。可是,為什麼會陷入這樣的困境中呢?他說:“自是不歸歸便得”。原來這是他自己的決定,這不同於一般詩人藉故推託的說法,在此可見詩人“宣陶肺腑”的真性情。同時他說:“五湖煙景有誰爭?”似乎一點也不擔心他的家,這樣看來詩人對家鄉的情感是矛盾的,一方面念念不忘,一方面又置之不顧,想家又不願回家,這是為什麼?在詩人所寫的其它詩中,我們發現不乏諸如此類的詩句,例如“青雲如不到,白首亦難歸”、 “世路需求達,還家亦未安”、 “避秦不是無歸意,一度逢花一斷腸”等,這是否告訴我們詩人有功名上的壓力,或者感情上的困擾,因此在沒有獲得圓滿解決前不願回家。若“豈能長失路,爭忍學歸耕”是他放不下的執著,那麼羈旅不歸,其實就是一種自我放逐,所以詩人過得很矛盾也很辛苦。雖然他與很多方外之人交往,但始終未能悟到放下執著的心,所以上了年紀還在外奔波。不過也因為如此,才能將他豐富的生活體驗,融入詩中,讓後人領略另一種風格,也許這就是他人生該走的路吧!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