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千家詩》 七律(二十四)與朱山人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8月23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yǔ zhū shān rén
與朱山人

dù fǔ
杜甫

jǐn lǐ xiān shēng wū jué jīn ,yuán shōu yù lì wèi quán pín 。
錦裡先生烏角巾,園收芋栗未全貧。
guàn kān bīn kè ér tóng xǐ , dé shí jiē chú niǎo què xún 。
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
qiū shuǐ cái shēn sì wǔ chǐ ,yě háng qià shòu liǎng sān rén 。
秋水栗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bó shā cuì zhú jiāng cūn mù ,xiāng sòng chái mén yuè sè xīn 。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

ㄩˇㄓㄨ ㄕㄢ ㄖㄣˊ  ㄉㄨˋㄈㄨˇ
與朱山人 杜甫

ㄐㄧㄣˇㄌㄧˇㄒㄧㄢ ㄕㄥ ㄨ ㄐㄩㄝˊㄐㄧㄣ ,
錦裡先生烏角巾,
ㄩㄢˊㄕㄡ ㄩˋㄌㄧˋㄨㄟˋㄑㄩㄢˊㄆㄧㄣˊ。
園收芋栗未全貧。
ㄍㄨㄢˋㄎㄢㄅㄧㄣ ㄎㄜˋㄦˊㄊㄨㄥˊㄒㄧˇ,
慣看賓客兒童喜,
ㄉㄜˊㄕˊㄐㄧㄝ ㄔㄨˊㄋㄧㄠˇㄑㄩㄝˋㄒㄩㄣˊ。
得食階除鳥雀馴。
ㄑㄧㄡ ㄕㄨㄟˇㄘㄞˊㄕㄣ ㄙˋㄨˇㄔˇ,
秋水纔深四五尺,
ㄧㄝˇㄏㄤˊㄑㄧㄚˋ ㄕㄡˋㄌㄧㄤˇㄙㄢ ㄖㄣˊ。
野航恰受兩三人。
ㄅㄛˊㄕㄚ ㄘㄨㄟˋㄓㄨˊㄐㄧㄤ ㄘㄨㄣ ㄇㄨˋ,
白沙翠竹江村暮,
ㄒㄧㄤ ㄙㄨㄥˋㄔㄞˊㄇㄣˊㄩㄝˋㄙㄜˋㄒㄧㄣ 。
相送柴門月色新。

【作者】

杜甫,字子美,唐河南人,祖籍杜陵(陜西長安),杜審言之孫,官至左拾遺。生於睿宗太極元年(公元712年),卒於代宗大曆五年(公元770年),享年五十九歲。杜甫憂國愛民,為人忘己,有仁者悲天憫人的胸懷,被尊為“詩聖”。詩作大多描述安史之亂前後人民的苦難,反映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也稱“詩史”。詩風沉鬱,與李白同為唐代第一流詩人,合稱“李杜”。

【注釋】

﹙1﹚錦裡先生:住在錦裡的一位先生。即詩題的朱山人。錦裡,地名。在成都市南,以出產織錦得名。
﹙2﹚烏角巾:黑色有棱﹙léng ㄌㄥˊ﹚角的方巾,是古代隱士們的冠飾。
﹙3﹚芋栗:芋頭和栗子。芋頭是地下莖,栗子是栗樹的果實,均可食用。
﹙4﹚階除:一層層的階梯。除,殿階也。
﹙5﹚秋水:指當地秋天時的溪水。
﹙6﹚野航:野外的渡船。
﹙7﹚恰:適當。

【語譯】

錦裡有一位戴著黑色有稜角方巾的先生,因為園中還有芋頭和栗子可以收成,所以不算太窮。兒童們看慣了賓客的來來往往,所以歡喜自在,毫不怕生,能夠在台階上吃到食物的鳥雀也都非常溫馴。這地方秋天的溪水大概只有四、五尺深,而野外的渡船也僅能夠搭載兩、三個人。白色沙岸,綠色翠竹的江邊村落,暮色一片蒼茫,主人親自送我走出柴門的時候,正逢新月初上。

【詩中有話】

這是一首介紹鄰居的詩,雖然包括詩題只有六十個字,但是已經把主角重要的信息如:姓氏、稱呼、身分、經濟狀況、待人接物、居住環境等一一交待在詩文中,讀過之後,主角的形像已深刻的印入我們的腦海中了,這就是我們寫作文章要學習的地方。

這首詩的題目是“與朱山人”,直接了當的告訴我們介紹的是一位朱先生,首聯“錦裡先生烏角巾,園收芋栗未全貧”讓我們知道大家稱呼他錦裡先生,從他所戴的帽子知道是一位隱士。他薄有資產,但收成不豐僅能溫飽而已。次聯“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烏雀馴”是從兒童的行為舉止、鳥雀啄食的溫馴來稱讚朱山人的人際關係、子弟教育和心性修養,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詩的第三聯“秋水纔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筆鋒一轉,開始介紹居住的環境,有清淺的溪水圍繞,小舟也只能乘載兩三人,讓人覺得環境溫馨又可愛。詩的結聯“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則是一面誇讚景色的優美,一面稱述主人的熱忱待客,主人親自相送,讓詩人的心情猶如新月初上般的愉悅起來,以景托情,真是手法高明。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住在浣花溪草堂的那一段時期,他自己的生活也比較安定,所以在心情上不再憂懼,因此寫出來的詩文也比較溫馨。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