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千家詩》七律(二十九)歸隱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8月28日】

guī yǐn
歸隱

chén tuán
陳摶

shí nián zōng jī zǒu hóng chén ,huí shǒu qīng shān rù mèng pín 。
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zǐ shòu zòng róng zhēng jí shuì,zhū mén suī fù bù rú pín 。
紫綬縱榮爭及睡,朱門雖富不如貧。
chóu wén jiàn jǐ fú wéi zhǔ ,mèn tìng shēng gē guō zuì rén 。
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聽笙歌聒醉人。
xī qǔ jiù shū guī jiù yǐn ,yě huā tí niǎo yì bān chūn 。
攜取舊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

ㄍㄨㄟ ㄧㄣˇ  ㄔㄣˊ ㄊㄨㄢˊ 
歸隱 陳摶

ㄕˊㄋㄧㄢˊㄗㄨㄥ ㄐㄧ ㄗㄡˇㄏㄨㄥˊㄔㄣˊ,
十年蹤跡走紅塵,
ㄏㄨㄟˊㄕㄡˇㄑㄧㄥ ㄕㄢ ㄖㄨˋㄇㄥˋㄆㄧㄣˊ。
回首青山入夢頻。
ㄗˇㄕㄡˋㄗㄨㄥˋ ㄖㄨㄥˊㄓㄥ ㄐㄧˊㄕㄨㄟˋ,
紫綬縱榮爭及睡,
ㄓㄨ ㄇㄣˊㄙㄨㄟ ㄈㄨˋㄅㄨˋㄖㄨˊㄆㄧㄣˊ。
朱門雖富不如貧。
ㄔㄡˊㄨㄣˊㄐㄧㄢˋㄐㄧˇㄈㄨˊㄨㄟˊㄓㄨˇ,
愁聞劍戟扶危主,
ㄇㄣˋㄊㄧㄥˋ ㄕㄥ ㄍㄜ ㄍㄨㄚ ㄗㄨㄟˋㄖㄣˊ。
悶聽笙歌聒醉人。
ㄒㄧ ㄑㄩˇㄐㄧㄡˋㄕㄨ ㄍㄨㄟ ㄐㄧㄡˋㄧㄣˇ,
攜取舊書歸舊隱,
ㄧㄝˇㄏㄨㄚ ㄊㄧˊㄋㄧㄠˇㄧˋ ㄅㄢ ㄔㄨㄣ 。
野花啼鳥一般春。

【作者】

陳摶,字圖南,自號扶搖子,五代宋初道士,由於其出身低微,所以有關他的籍貫、家世、乃至生卒年月,史無定論。宋史說他是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縣﹚人。卒於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他曾在五代後唐明宗長興年間﹙約在公元930—933年﹚,舉進士不第,從此寄情山水,隱於武當山九室岩,後來移居陜西華山雲台觀,傳說每一睡,多百餘日不起。陳摶喜愛《易》學,著有《先天圖》,宋人講《易經》、氣數之學就是由陳摶開始的,他還寫了一本《指玄篇》用指頭屈算,推衍玄機,北宋太宗時賜號希夷先生。其它著作有《三峰寓言》、《高陽集》、《釣潭集》等,對北宋理學家邵雍、周敦頤頗有影響。

【注釋】

﹙1﹚蹤跡:行蹤事跡。
﹙2﹚紅塵:指人世間。
﹙3﹚回首:回頭。又作回想從前的事解。
﹙4﹚青山:指青色的山林。
﹙5﹚頻:屢次,頻繁。
﹙6﹚紫綬:系官印用的紫色絲帶,通常用於一、二品官員以上,代表高官的意思。
﹙7﹚朱門:紅色的大門,通常為富貴人家所用。
﹙8﹚劍戟:劍和戟是古代的兩種兵器。代表戰爭的意思。
﹙9﹚扶危主:扶助有危難的皇帝。
﹙10﹚悶聽:聽起來很煩悶。聽,有平仄兩讀音但意義不變。
﹙11﹚笙歌:吹笙和唱歌。指歌舞享樂。
﹙12﹚聒:噪雜的樣子。
﹙13﹚歸舊隱:回到舊時隱居的地方。
﹙14﹚一般:一樣。

【語譯】

有十年的時間,我追求名利,浪跡在世俗之中。但是過去那段山林生活,卻不斷地在夢中出現。紫色的印綬雖然崇榮,但是比不上無憂無慮的睡上一覺。紅色大門的人家雖然富有,卻不如安貧樂道的我自由自在。聽到大動干戈勤王的消息,就叫人發愁。聽到醉生夢死聒噪的笙歌,不由得令人煩悶起來。不如帶著舊書回到我原來隱居的地方,山野中的春天也一樣鳥語花香。

【詩中有話】

這是一首表達要跳脫世俗,不再追逐名利,回歸山林的詩,詩中把想要歸隱的原因,歸隱生活的優點,世俗間的紛擾、庸俗以及悟出的道理,交待的一清二楚,這表示詩人是理智的,是經過磨難後的覺悟,不是一時失意的決定,所以他的歸隱成就了他的一生,他走上修煉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他獲得很大的成就,是道教著名的神仙,在道教中居重要地位。又因為他能預測未來,發明用指頭屈算玄機的方法,所以舊時命相行業也尊奉他為祖師。

詩人的出生頗為神奇,傳說是一位漁夫打魚時,網起來的一個紫色肉球。漁人打算煮食充飢時,只聽得巨雷震響,球裂開了,露出一個嬰兒。於是嬰兒便隨漁人姓陳,取名摶,摶就是圓團的意思。陳摶出生後不會說話,直到四五歲時,一次在水岸邊遊戲,有個婦女召喚他過去餵乳吃後,才開口說話。陳摶長大後,聰明過人,閱讀經史百家典籍,一見成誦,尤其對《易》特別喜歡,十五歲時,詩、禮、書、數及方藥等書一覽無遺,無不精通。

陳摶花了十年在舉進士不第後,悟到自己不是功名中人,就不再追求功名利祿,有了歸隱的打算。父母過世後,陳摶說:“我怎能像世人那樣在輪迴之中生死呢?”,於是離開家鄉到泰山去尋訪神仙,從此走上修煉之路。有一年,陳摶遇見二位道友,他們告訴他:“武當山九室岩可以隱居。”於是,他便前往武當山九室岩棲隱,每天吐納服氣,不食煙火,僅飲酒數杯,靜默修煉了二十餘年。這期間,他撰寫《指玄篇》八十一章、《入室還丹詩》五十首,又作《釣潭集》一萬餘字,闡述道的精微奧妙。一天,陳摶深夜立於庭院中,見一神人呼喚道:“你道已修得,應當選擇歸成的地方了。”陳摶說:“您說歸成之地,想來秋天是萬物收斂結實的季節,那麼代表秋天的西方將是我歸隱的地方吧!”據說當時陳摶已七十多歲,隨即徙居西嶽華山,在山下尋得古雲台觀遺址,披荊斬棘,清除榛莽磚石,安居下來。平時,陳摶經常閉門臥睡,往往累月不起,因而“睡”名遠播。在常人看來,似乎陳摶一心貪睡,是個整天昏睡的懶道士。其實,陳摶的“睡”是一種修煉,與常人的睡眠毫不相干,是一種形似睡眠的一種道家內丹的功法,是道教的靜功。陳摶的“睡”與眾不同。據說時間短則月余,長則數年(《貴耳集》)。這種睡法,世間再嗜睡的人也很難做到。所以,他的道友呂洞賓說:“(陳)摶非欲長睡不醒也,意在隱於睡,並資修煉內養,非真睡也。”在道家內丹修煉上,他成就了著名的睡功,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睡仙”。陳摶曾寫過一首著名的《睡歌》:

    臣愛睡,臣愛睡,不臥氈,不蓋被。
    片石枕頭,蓑衣覆地。       
    南北任眠,東西隨睡。       
    轟雷掣電泰山摧,萬丈海水空裡墜。       
    驪龍叫喊鬼神驚,臣當恁時正鼾睡。       
    閒想張良,悶思范蠡,說甚曹操,休言劉備。       
    兩三個君子,只爭些小閒氣。       
    爭似臣,向清風,嶺頭白雲堆裡,展放眉頭,解開肚皮,打一覺睡!       
    更管甚,紅輪西墜。       

據說陳摶睡時,“出入無息,面色紅瑩”,因此得以“蛻老而嬰,動如神人”,有人說陳摶享年118歲,而龐覺的《希夷先生傳》則認為陳摶活了190多歲。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