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支公好鶴 (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9月04日】

【原文】

支公(1)好鶴,住剡(2)東峁山(3),有人遺(4)其雙鶴;少時(5),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6)其翮(7)。鶴軒翥(8)不能復起,乃舒翼反頭視之,如有懊喪意。林(9)曰:「既有凌霄之姿(10),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11)?」養令翮成,置使飛去。

(出自《世說新語.言語第二》)

【注釋】
(1) 支公:支遁,字道林,晉河內林慮(今河南省林縣)人。東晉名僧。曾胩居支硎山,世稱支公,又稱林公。
(2) 剡(音擅):剡縣(今浙江省嵊縣)。
(3) 峁(音昂)山:山名。在今浙江省嵊縣境。
(4) 遺(音為):贈送。
(5) 少時:不久。
(6) 鎩(音殺):摧殘。
(7) 翮(音合):羽毛中間的硬管。
(8) 軒翥(音住):振翅高飛。
(9) 林:即支遁。
(10) 凌霄之姿:直衝雲霄的資質。凌,升上。霄,天空。姿,通「資」,資質。
(11) 耳目近玩:供耳目娛樂的親密玩物。

【語譯參考】

支遁愛鶴,住在剡縣東邊的峁山時,有人送他一對鶴。不久,鶴的翅膀長成了想飛,支遁捨不得,便剪除鶴翅膀上的硬羽。鶴振動翅膀,但飛不起來,於是張開翅膀,回過頭看著翅膀,好像有懊喪的意思。支遁說:「既然有直衝雲霄的資質,又怎麼會願意留在人的身邊當玩物呢?」於是把它們餵養到翅膀再長出來,便放飛了。

【研析】

本則故事是在描述支遁好鶴,與鶴相處的一段心路歷程。原本,支遁捨不得鶴飛離開他,所以將它們翅膀上的硬羽剪除,使得它們無法飛起來;但在看到它們有翅膀卻無法展翅飛翔的沮喪狀,最後,支遁決定讓放走它們,回歸自然。

故事中的二個主角,鶴展現出追求自由的意念,支遁也體現出成人之美的美德,讓鶴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懷抱。故事文字雖然簡短,但字裡行間充滿了支遁對鶴的愛以及愛的轉化過程,將鶴留在身邊觀賞,是為了愛,最後讓鶴振翅飛翔,也是為了愛。由此可見,愛的表達方式,是可以有很多種的呈現方式,順其自然,或許是最符合大自然運行的規律。

【延伸思考】

1、你對於「愛」有什麼認識與體語,例如:愛可以分為多少層次,愛有多少類別,愛的表達方式有多少種?請分享你的看法。
2、請分享你飼養動物的經驗,以及你看完本則故事的感想。
3、如果你用心去體會生活中所發生的點滴,或許會發現事件背後所代表的哲理。你是否也有類似本則故事所呈現小故事大道理的親身體悟。請分享你的經驗談。

【參考書目】

1、《新譯世說新語》 三民書局, 1996年
2、《【解讀經典】世說新語》中華書局 2004年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