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11月03日】
*正見網2008年10月25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夢醒 修改與評註:第四首末句「長向青天謝師恩」,改「青天」為「遙天」。前者只表示對著天上,後者表示對著師尊所在的方向。作者這幾首小詩都寫得不錯,既有修煉內涵,又有詩味。寫四句的小詩是學習寫詩的最好方法,特別是剛開始寫詩的作者。一來就寫長篇,成功的機會就很小。四句的小詩寫好了,再擴大篇幅,就比較有把握。歷史上被人廣泛傳誦的詩歌精品,大多都是四句的小詩。 原稿:詩十二首 修改與評註:第三首第二句「走到哪裡是個頭」,改「個頭」為「盡頭」,比較明確些。末句「快不剎車毀裡頭」改為「不快剎車毀裡頭」。第四首兩個韻腳「離」「去」一平一仄,因此把末句「去」改為「祛」,使原詩押平聲韻。第五首末句「分分秒秒掃隱患」中改「掃」為「除」,「隱患」非具體名詞,上下文中也沒有用比喻,因此用「掃」字欠理由。通常的詞語搭配是用「除」。第六首第三句「去掉執著下橫心」:表示「下定決心」可說「橫心」或「「橫下一條心」,此處須三個字,因此改為「橫下心」。第七首第三句「心在法上師你管」應為「師管你」。兩個韻腳「怕」「喳」一仄一平,因此改「白喳喳」為「不驚詫」,使押仄聲韻,而且含義比較明確。後面的五首沒有登載,下面簡單的說一下理由:第八首隻兩句,也不押韻,不成一首詩,也不是對聯;第九首後兩句「只要眾生有口氣 定要帶上回家鄉」,可能大法弟子能理解你的意思,如果真讓「眾生」看到了,恐怕就不一定能理解了。第十首後兩句「世人得救億神仙 朵朵浪花真迷人」,因明「真相」而「得救」的人,不一定能成「神仙」。第十一首末句「不咬牙關難向前」,在理上欠通順:咬著牙關向前是沒錯,但不能規定凡是向前的人都必須得?咬著牙關,不咬就不准人家向前呀?第十二首寫得非常形像生動,也有些逗趣,但真要拿去講真相、救眾生,眾生可能就不依你了:憑什麼你要在前面當火車頭,讓我們在「後邊翻跟頭」? 看筆名,作者好像是首次投稿。如果真是這樣,能寫到這個程度確實是很不錯的。特別是,從作者的詩中看得出,作者在寫詩時是使用了形像思維的。能不能在寫詩中使用形像思維,是在學習寫詩中能否最終真正「入門」的關鍵。有些人由於從小被父母灌輸數、理、化等學科的邏輯思考方法,壓制了形像思維能力的正常發展,結果形像思維能力很弱,甚至缺乏。這種人學習詩歌很難入門,哪怕寫了許多,還是在門外--只能浮在文字內涵這個淺層次上。 原稿:詩二首 修改與評註:第一首第三句「難到來時方知悔」,「到來時」意義有重複,改為「大難到來方知悔」,稍增內涵。第二首第二句「其實盡在滅絕中」,改「滅絕」為「滅亡」:前者是及物動詞,後者是非及物,強調其自身所做所為使之滅亡,並非我們刻意要滅它,我們只是講迫害真相,揭露它;前者稍帶貶意,多指負面勢力的、惡意的做法,後者多數時候是用於負面勢力。 原稿:詩三首 修改與評註:第一首韻腳「國」「佛」不同韻部,但首句尾字「脫」押「佛」。因此把前兩句換序,並將第一句後三字「怎擺脫」改為「能擺脫」,使語氣適合新的語言環境。第三首韻腳「離」「理」一平一仄,但首句尾字「地」是仄聲入韻,因此把前面兩句換序己行了。 *正見網2008年10月24日審閱後未予登載的詩歌: 原稿:月圓心圓 評註:當「碧藍的天/剎那間披上了灰黑色的風衣」以後,天空已成「灰黑色」,不再是藍色了,下一句「湛藍的衣服」(按上下文也是指天),就顯得突兀而不協調。如果作者頭腦中有自己每一句話的圖象,可能就不會這樣寫。第二節首句「扶搖九天的高曠」中「扶搖」一詞是「急速上旋的暴風」,轉為副詞可用來形容向上飛升的速度很快。但在這裡似乎都對不上號。「碧空如洗,圓月如盤」,說它「深邃、迷人」是作者自己的主觀感覺,別人沒有這感覺也沒關係。但說它「朦朧」就得有一定的客觀標準,而「碧空如洗,圓月如盤」很難使人產生出「朦朧」的感覺來。第四節說「中秋的月」「在湛藍的夜空盡情的漫舞翩躚」,未免太脫離實際了:月亮在空中沒有類似的運動,我們不能扭曲自然界的事物的本來面貌。又說「孤人幽深的感嘆/會穿越時光的柵欄/擊碎你這完美無暇的玉盤」,也很讓人感到不解:前面都是讚美圓月,現在突然要「擊碎」。這樣寫讓人覺得作者心中似乎有強烈的矛盾衝突無法調和。 此詩的最大特點是:作者在描述景觀、表達情緒時,比較專注於自己的感覺,對於自己的詩句讀者會怎樣看、怎樣感覺卻考慮得很少。這正是現代寫新詩、自由詩的人們中的一部分人的突出特點:完全專注於自我感覺、強調自我意識,不考慮讀者會有什麼反映。正見網上的詩歌因為要對讀者講真相、要談修煉體會,就必須考慮讀者是否能理解、能接受。 原稿:怪事歌 評註:這首作品完全不押韻。可以押韻的字又不在正確的位置上,比如「慌」和「樁」、「多」和「歌」。如果作者願意,可參閱正見網上相關文章。(【詩詞常識】(四) 押韻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1/11/20001.html ) 原稿:不在塵 評註:此詩是對所有人講話,真正有「法緣」的人沒有那樣多。另外,第四句失韻:「排」不押「塵」或「因」。 *正見網2008年10月24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蘇幕遮・悲燕客 修改與評註:第二行「赤中國」,第三字當平而「國」為仄,改「國」為「華」。第三行「黎庶哭無淚」,第三字當平而「哭」為仄,改「哭」為「悲」。下片第二行「律法如兒戲」,「律法」是古漢語詞彙,在這裡就是「法律」的意思,因此改為「法律」,淺顯明白些,人人都能懂。第三行「霜刃如風聲鶴唳」是3-4讀,句讀錯了。這句應該是4-3讀,即通常的七言詩讀法,因此改為「霜刃寒光當者死」,比「風聲鶴唳」更直接、更凌厲,也更有氣勢。因為這是正義的嘛,這樣寫似乎更恰 作者在平仄方面只有兩個錯字,而且從句子的通順程度來看,看不出平仄的要求對於作者構句有什麼大的牽制和影響。能做到這一步也不容易。但句讀的錯誤卻表明作者對詩詞的「節奏感」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填寫任何一個詞牌,最好先把前人填寫這一詞牌的名作、佳作仔細讀一讀,體會這一詞牌在聲韻、節奏方面的特點,找到自己對這一詞牌的正確感覺,然後自己再動手填詞,就不太可能出錯了,特別是不太可能出句讀方面的錯誤。 原稿:《洗征塵》 修改與評註:第一首詩內涵很含混,因此沒有登載。作者寫詩的時候一定有把讀者裝在心裡,每一句話乃至每一個詞都應該想到讀者是否能明白。作為大法弟子,寫詩歌正法、救人、宏揚正統的中國文化,都應該讓儘可能多的讀者理解、懂得自己的作品。否則就達不到這樣的目地。第二首第三句「多少煙雨圓缺日」,「圓缺」一詞突兀無來處,改為「陰晴」,比較容易懂也有喻義。末句「風塵不染別樣伶」,「風塵」一詞有幾種完全不同的特殊內涵,但用在這裡都不太合適。由於作者是在寫「蓮」,改「風塵」為「世塵」還比較合適。最後三字「別樣憐」構詞欠妥,因此內涵也就不明確:「別樣」後面加形容詞,用來描寫一個事物在同類事物中所具有的特殊性質。說一朵花兒「別樣紅」是說它與同類的花兒相比,其紅色與眾不同。如果「別樣」後面加動詞「憐」,就成了「憐(愛)得很特別」了,於義難解了。因此改「別樣憐」為「色長鮮」,那是不染世塵的直接結果。 原稿:詩四首 修改與評註:第一首兩個韻腳「純」「忍」一平一仄,因此把末句「沐浴佛光真善忍」改為「沐浴師恩佛道神」,押平聲韻。第二首第二句「惡事做盡惡灌滿」,作者可能想說「惡貫滿盈」的意思,但「惡灌滿」就不是那個意思了。因此把此句改為「惡貫滿盈人人見」。第三首第三、四兩句「你豬我狗皆天意,太平自然在中間」刪去了,大法弟子不應把自己放到豬狗一類中去。第七、八兩句「人去人來皆由己,自己才真說了算」,是有特殊條件的:作惡太多的人是身不由己的,要救的是那些還沒有作太多的惡、還可以救的人。因此這兩句也刪去了,以免誤解。第四首內涵對修煉人是不言而喻的,但對常人卻很難接受,加上兩個韻腳「應」「形」平仄不一,因此未予登載。 原稿:兒童詩二首:山谷 霧 修改與評註:第二首首句「雲彩雲彩真貪玩」中「雲彩」改為「白雲」,因為這句是用小孩子的口氣,把「霧」當成了「雲」,而「霧」是白色的,沒有「彩」色。末句「騎把掃帚去飛翔」是典型的西方巫婆的形像,雖然小孩子真的可能說出這種話來,但讀者不僅僅是小孩子,而且這個形像在西方被廣泛的印在人們頭腦中,還是以迴避為好,所以改為「隨她上升去飛翔」,形像很好而且是正面的。 *正見網2008年10月23日審閱後未予登載的詩歌: 原稿:搶和騙 評註:作者似乎對「押韻」還沒有什麼概念:在韻腳位置上的四個字「己、空、親、休」中,沒有任何兩個是互相押韻的。押韻是一種對字音與字音間產生了和諧、共鳴時的特殊感覺。單是從道理上講清了什麼是「押韻」還不解決問題,還必須對「押韻」和「不押韻」的字仔細朗讀和區別,才能建立起對「韻」的正確感覺,也就是「韻感」。如果作者願意,可到正見網上參閱「詩詞常識」中「押韻」部份)。(【詩詞常識】(四) 押韻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1/11/20001.html ) 原稿:幸福之源 評註:首句中的「乞盼」當為「企盼」,第一個詞「渴望」就基本上是重複內涵的了,也就可以刪去。「多少次真誠的呼喚」,大法弟子和常人讀者都能理解。但「多少個夜裡呢喃」不但常人讀者不容易理解,大法弟子也不一定理解,講真相怎麼會用「夜裡呢喃」的形式呢?另外,在押韻上,有的地方韻腳太稀疏。建議作者今後使用標點符號,因為在新詩中韻腳的安排不象舊體詩那樣規矩,基本上都是兩行一韻。新詩的韻腳要根據全詩意群的劃分來決定,而意群的劃分就要看作者使用的標點來定。有許多時候,不同的人對同一組句子的意群劃分是不同的,這就產生了不同的韻腳安排。作者自己把意群用標點劃分出來,審稿的人就能按作者的意圖來衡量和改進押韻中出現的疏忽。這對作者、編者都是有益的。同時,也能幫助讀者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內涵。古人不用標點,但他們用的是古代漢語,而且古人從幾歲起就在句讀、詞義辨析中艱苦鍛鍊,我們用的是現代漢語,從小就閱讀有標點的文字,要突然叫讀者都能理解沒有標點的文字,而且是詩歌,就必然會有一定的困難。為廣大讀者著想,恐怕還是使用標點符號更好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