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首部英雄史詩與傳統文化(十一): 小龍日夜練本領 龍娘大義撞橋墩

三新


【正見網2008年11月21日】

【提要】

轉眼小龍已到三歲,於是跪拜朱公為師,華小龍日夜咬牙勤練武藝,由於天資聰穎,丟石鎖的功夫超過了師傅,名氣一大走漏風聲。官府與村霸們前來捉拿小龍,搜遍全村不見小龍人,就捉龍娘當人質,企圖用龍娘引出大龍、小龍,朱華兩村兩姓眾親鄰,蜂擁而上擋住官兵去路,官兵揚言要捉拿朱公、華公,龍娘因為惜子愛夫護眾鄰,便一頭撞死在橋墩邊,一聲「娘親」響青雲,小龍人從河底跳上石橋墩,馱起母親飛奔而去,官兵黑手們汗毛懍懍,倉皇逃遁。

【原文】

第一集
第二章 童 年(完)

光陰過得象流星,
小龍已到三歲整,
窮人家小孩早懂情,
遭難的小龍是童神。

好籽落在白泥墩,
好苗插在烏土層,
白泥裡出苗著根青,
烏土裡育苗成人的根。

朱村朱公俠義心,
看中小龍能成人,
三歲小龍志凌雲,
跪拜朱公叫先生。

朱公費盡力氣費盡心,
日教武藝夜教文,
小龍過目勿忘聽過勿要問,
勿教也能懂八分。

朱公武藝高超群,
拳腳石鎖最出名,
水面上走路如陸地行,
太湖四周第一人。

五穀秋收靠耕耘,
耕耘要靠手腳勤,
手腳勤巧靠決心,
華小龍咬牙練本領。

華小龍,練本領,
日日夜夜勿停頓,
軟拳先練打棉球,棉球打脫近千斤,
離球三尺球飛滾。

華小龍,練本領,
夜夜日日勿停頓,
硬拳先練打石塊,石塊堆成小山墩,
輕輕一拳石成粉。

華小龍,練本領,
時時刻刻勿停頓,
練腳先練踏木樁,樁木要用車子運,
閉著眼睛快如奔。

華小龍,練本領,
刻刻時時勿停頓,
練腳再練踏水面,濕破鞋褲數勿清,
水面飛跑如陸地行。

華小龍,練本領,
學練石鎖出大名,
師父丟鎖過木凳,
小龍丟鎖過橋頂。

華小龍,練本領,
三練六功一世本,
小龍得功喜眾心,
晴天霹靂又降災星。

小龍練武暗暗裡行,
眾鄰保護守口如瓶,
石鎖穿過橋洞橋頂接得穩,
名聲一大漏風聲。

近日縣衙州府有通令,
捉牢大龍有重賞金,
大龍在太湖做「太湖小王」三次打官兵,
要捉大龍妻子引夫君。

老族長下聽稟報上看令,
請求官兵到朱村,
官兵勿到華公傳凶訊,
急叫小龍快藏身。

官船加快逆風行,
過了新塘到鴨城,
族長、千總※領路行,
走狗官兵後面跟。
※千總:百戶左右為圖正,千戶左右千總,皆地方上半官方頭兒。

官兵走狗圍朱村,
挨家搜吶挨戶尋,
搜遍全村無小龍人,
就捉龍娘當犯人。

小龍娘無淚無哭聲,
跟著千總走出門,
告別兩公兩恩人,
告別兩村眾親鄰。

朱公見狀烈火噴,
挺身而出擋住行:
小龍娘有啥錯啥罪名?
要抓龍娘萬勿能。

華公見狀怒氣生,
挺身而出擋住行:
朗朗乾坤欺壓弱女抓好人,
族規、王法哪條定?!

兩村兩姓眾親鄰,
蜂擁而上擋住行,
小後生手拿鋤頭鐵耙,扁擔棒棍;老頭子高舉鐮刀斧頭、鐵鎬、木柄;婦女們手執剪刀、菜刀、草繩、麻繩,
拼死拼活要救苦難人。

族長千總吃一驚,
嘿嘿兩聲話分明:
請出龍娘尋找小龍是州府令,龍娘能喚回大龍交大運,
勿信請「兩公」一同行。

龍娘心裡熱油滾,
突然開口話高聲:
龍兒呀!千萬勿能忘根本,一定要做人上人,說罷一頭撞橋墩,頓時七孔流血命歸陰,
龍娘是惜子愛夫護眾鄰!

族長走狗嚇得臉發青,
官兵千總急得站勿穩,
臉發青,站勿穩,
忽聽官船船底喊「娘親」。

一聲「娘親」響青雲,
一個飛人如流星,
流星快,快流星,小龍人從河底跳上石橋墩,馱起母親快步奔,
眼睛一眨勿見影。

族長一嚇再嚇象無頭屎蒼蠅,
千總一急再急象一堆爛牛糞,
官兵走狗跪在地埃塵,
求求水鬼水神饒狗命。

眾親鄰又氣又笑又是恨,
兩老公同口話出聲:
自從小龍九死喪了命,近日來水鬼上岸山鬼常下林,滿身鮮血,舌長七、八寸,口口聲聲要討命。
凶人聽得汗毛懍,拍拍屁股溜出村。

【評點】

朱公在向華小龍傳授武藝之前,為何很在乎小龍的為人?

一談到中國武術,大家都知道說是國粹。現在的人學武術很多人是想得個好的身體,武術,的確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從本節史詩中我們看到華小龍最後能將石鎖丟過橋頂,膂力怎麼樣?身體棒不棒?不言而喻。

那麼是不是說,朱公教給華小龍武藝是想讓華小龍有一個強壯的身體,好自衛防暴呢?有那麼一點意思,但僅僅是為了這點目的,就不至於要反覆斟酌華小龍的為人了。這個斟酌為人裡面實際上蘊含著中國武術的精神在裡面,中國武術的精神就兩個字:武德。看一個人能不能在武術中成器首先要看他的德性。

大家還記得《左傳•宣公二年》裡面對「武」的解釋嗎:「止戈為武」,不管這種解釋正不正確,總之中國人好引用它,說明中國人內心裡尚武的實質實際是尚德。中國目前有「歷史清楚,脈絡有序,風格獨特,自成體系」的拳種約幾百個,你能說哪一個不強調武德?

我們強調少林拳的價值時說:「功夫並不是用來打架,而是用作強身健體」。而當我們武術家切磋武當劍時,總是「點到即止」,不亂作殺傷。那些練習八卦掌的人,會常常告誡自己「切忌心浮氣燥」,必需「戒急用忍」,因為武術不應用作主動傷人,而只應「在必要時作自衛用途」。至於國家面對危難時,便「匹夫有責」,十八般武器,全都共赴國難。

談到這裡似乎武術的境界還沒有談到頂點。武術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呢?讓我們來看一看幾大武術流派的創始人,就應該比較清楚了。

首先:少林武功,十八羅漢手及《易筋經》中的十二式運動法,創始人菩提達摩,南北朝時期南印度禪師。

其次:武當武功創始人明代道士張三丰。《大岳太和山志》載:三豐「研磨太極陰陽之奧蘊,靜觀龜鶴之動態,探究其長壽之源,頓有所得」,遂創武當武功。

再次:形意拳。據說初名心意拳或心意六合拳,創始人為山西姬際可。據姬氏《自述》云:他曾上嵩山少林寺習武近十年,「頗得少林秘法,尤擅大槍訣術」。後入終南山,修身養性於柱峰下一剎中,偶得岳武穆所遺古劍一柄及《六合拳經》一部。在此基礎上,他「經十載之苦心鑽研,會其理於一本,通其形於萬殊,以六合為法,五行十形為拳」,創出新拳種心意六合拳。顯然,姬際可雖非出家僧道,但受佛、道教思想影響頗深,是位有一定宗教信仰的武術大師。

還有:八卦掌。創始人為河北董海川。據清光緒九年(1883)春所立《董先生墓志銘》載,海川「少任豪俠」,「性好田獵」,「後遇黃冠,授以武術,遂精拳勇」。照此而論,董氏武功是從「黃冠」道士那裡學來的,是接受道士畢澄霞、郭濟元所傳武功的結果。

其它如太極梅花螳螂拳、八極拳、嶺南白眉派武功、燕青拳、五童氣功拳 、大悲陀羅尼拳等等都直接間接與佛道相關。

民間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說。在中華武術史上,佛道對武術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既有對技術層面的武功招式和武功套路的影響,更有對理論層面的武術文化和武術精神的影響。歷史上,對中華武術產生重要影響的宗教主要是佛教和道教。

我們來看佛家論武術的言論,據《少林拳術秘訣》記載,清末武術名家李鏡源曾記錄寺僧傳授學習技擊的心要:(l) 欲學技擊先學不動心。 (2) 欲學技擊先學調息,即不動心之道。(3) 欲學技擊先學勘破生死,證悟本心。這三條心要實是禪定的精髓。道家也有,清朝全真道龍門派道士王常月指出:「持戒在心,如持物在手,手中之物,一放即失,心中之戒,一放即破。行善作惡,往往繫於一念之間。」

持戒也好,不動心也好,在武術氣功中,能放棄執著,心底清淨,返本歸真,繼而達到同化宇宙精神的境界,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天人合一」。自古習武之人追求的最高的理想就是「天人合一」:通過武術氣功的習練,達到自身與宇宙的和諧統一。

說到這裡,相信武術的最高境界我們現在該有些眉目了,「懲惡揚善,扶危濟困」是中國武術的基本精神,在這個基礎之上更上一層樓,臻於佛道所崇尚的境界:「天人合一」。

當然朱公的境界還沒有到達這麼高,他的境界是「懲惡揚善,扶危濟困」,他斟酌的就是華小龍的秉性是否符合這個「懲惡揚善,扶危濟困」。他當然要斟酌,因為我們講了,強身健體自衛防暴不是中國武術的核心,核心是武德,是怎樣在武術氣功的練習中也去做一個好人。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