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王僧辯守巴陵



【正見網2008年11月28日】

【原文】

湘東王繹以王僧辯為大都督,帥巴州(1)刺史丹楊淳于量、定州刺史杜龕、宜州(2)刺史王琳、郴州(3)刺史裴之橫東擊景,徐文盛以下並受節度。戊申,僧辯等軍至巴陵(4),聞郢州已陷,因留戍之。繹遣僧辯書曰:“賊既乘勝,必將西下,不勞遠擊;但守巴丘(5),以逸待勞,無慮不克。”又謂將佐曰:“賊若水步兩道,直指江陵,此上策也;據夏首,積兵糧,中策也;悉力攻巴陵,下策也。巴陵城小而固,僧辯足可委任。景攻城不拔,野無所掠,暑疫時起,食盡兵疲,破之必矣。”乃命羅州刺史徐嗣徽自岳陽、武州刺史杜崱自武陵(6)引兵會僧辯。

景使丁和將兵五千守夏首,宋子仙將兵一萬為前驅,趣(7)巴陵,分遣任約直指江陵,景帥大兵水步繼進。於是緣江戍邏,望風請服,景拓邏(8)至於隱磯(9)。僧辯乘城固守,偃旗臥鼓,安若無人。壬戌,景眾濟江(10),遣輕騎至城下,問:“城內為誰?”答曰:“王領軍。”騎曰:“何不早降?”僧辯曰:“大軍但向荊州,此城自當非礙。”騎去,頃之,執王珣等至城下,使說其弟琳。琳曰:“兄受命討賊,不能死難,曾不內慚,翻欲賜誘!”取弓射之,珣慚(11)而退。景肉薄百道攻城,城中鼓譟(12),矢石雨下。景士卒死者甚眾,乃退。僧辯遣輕兵出戰,凡十餘返,皆捷。景被甲在城下督戰,僧辯(13)著綬、乘輿(14)、奏鼓吹巡城,景望之,服其膽勇。

(出自《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六十四 梁紀二十》)

【注釋】

(1)巴州:今湖南省岳陽縣。
(2)宜州:今湖北省宜昌縣西北。
(3)郴(音琛)州:今湖南省郴縣。
(4)巴陵:宋置巴陵郡,梁兼置巴州於此。
(5)巴丘:即巴陵,有巴丘山,水經湘水北至巴丘山入於江。
(6)武陵:今湖南省常德縣。
(7)趣:同“趨”,催促、奔赴的意思。
(8)拓邏:廣布哨邏以張大兵勢。拓,開擴。邏,巡哨。
(9)隱磯:今湖南省臨湘縣東北,大江北岸,與彭城磯隔江相對。
(10)景眾濟江:侯景的軍隊自隱磯渡過長江。
(11)慚(音殘):心中羞愧。
(12)鼓譟:擂鼓吶喊。噪,吵雜喧鬧。
(13)僧辯:王僧辯,南朝梁太原祈縣人,王神念子。父仕北魏,梁武帝天監中隨父歸梁,為湘東王蕭繹中兵參軍。蕭繹即位稱元帝,封永寧郡公,以太尉、東騎大將軍出鎮石頭城。
(14)乘輿:坐轎子。輿,轎子。

【語譯參考】

湘東王蕭繹任命王僧辯為大都督,率領巴州刺史丹楊人淳于量、定州刺史杜龕(音刊)、宜州刺史王琳、郴州刺史裴之橫,向東出發攻打侯景,自徐文盛以下的將領都受王僧辯指揮。初五,王僧辯等人率領的軍隊到巴陵,聽說郢州已被攻陷,於是停留在巴陵駐守。蕭繹寫信給王僧辯說:“敵軍憑藉勝利的氣勢,必然會向西進攻,我軍不用遠道攻擊,只要守住巴陵,以逸待勞,不必擔心打敗不了敵人。”又對將佐們說:“敵軍如果分水陸兩路,直撲江陵,這是上策;如果據守夏首,聚兵積糧,這是中策;如果全力圍攻巴陵,這是下策。巴陵城雖小但城牆堅固,王僧辯足以勝任守城之職。侯景攻城不下,四野又沒有可搶掠的食物,酷暑季節瘟疫又常發生,糧食吃完,士兵疲憊,打敗他們是必然的事。”於是命令羅州刺史徐嗣徽從岳陽出發、武州刺史杜崱(音仄)從武陵出發,率軍和王僧辯會合。

侯景派丁和率軍五千人據守夏首,宋子仙率軍一萬人為前驅,直撲巴陵,又另派任約揮師直指江陵,侯景自己率大軍從水陸兩路齊頭並進。於是蕭繹部下沿著長江戍衛巡邏的士兵,紛紛請求歸降。侯景把巡邏的範圍擴大到隱磯。王僧辯據城固守,下令藏起軍旗,也不許敲響戰鼓,安靜得好像沒有人一樣。十九日,侯景的軍隊渡過長江,派輕騎兵到城下,問道:“城內守將是誰?”回答說:“王領軍。”那些輕騎兵說:“為何不儘快投降?”王僧辯說:“你們大軍只管向荊州進軍,這座城自然不會成為障礙的。”輕騎兵聽完便策馬轉回去了。過了一會兒,侯景派人把王珣等人押到城下,讓他說服弟弟王琳投降。王琳說:“兄長奉命討伐叛賊,不能以身殉難,竟然不知內疚,反而要來引誘我投降!”說完舉起弓箭就向王珣射去,王珣慚愧地退了回去。侯景派士兵從很多通道肉搏攻打城池,城中鼓聲大作,吶喊震天,箭矢、飛石像雨點一樣打下來。侯景的士兵死去的很多,於是撤退。王僧辯派輕騎兵出城反擊,共有十多次,每次都獲勝而歸。侯景身被鎧甲,親臨城下督戰,王僧辯身系綬帶,坐著轎子,演奏著鼓樂,在城牆上巡視。侯景在城下望見,十分佩服他的膽識勇敢。

【研析】

侯景長時間之叛亂,對當時社會衝擊很大,大家無不冀望儘快平定他,回復平靜日子。於是湘東王蕭繹派王僧辯去討伐他,而且明確指示只要守住巴陵,以逸待勞,不需遠道奔波就可打勝仗,因為他對王僧辯信心十足,認為他固守城池絕沒問題。又詳細的分析了侯景可採納的上中下策略,不幸的是侯景採取下策,即註定了他失敗的命運,從此戰後侯景可謂節節敗退,兵敗如山倒,身邊大將一一被殺死,而王僧辯這方又有陳霸先加入,可謂如虎添翼,此作惡多端的侯景終於慘遭惡報。

在兩軍交戰中,天時、地利、人和及策略應用是勝敗關鍵,王僧辯得到蕭繹的充分授權信任及形勢分析的明確指令,可謂占盡了勝算優勢,加上他的膽識過人,連侯景也不得不佩服他,所以巴陵就在此巧妙安排下,牢牢固守住了。

【延伸思考】

1.領導者對部屬若能充分信任,屬下方能盡其才充分發揮,如此收到的效果是最好的。還有哪些人物也是能善用部屬的,請就你所知的與大家分享。
2.侯景要王珣說服王琳,王琳不但痛責他,還大義滅親,取弓射之,如果是一般人會怎麼做?
3.若要得到別人賞識,自己得先具備什麼條件?

【參考數據】

1.《資治通鑑》(38) 李國祥 顧志華 陳蔚松主編 台灣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資治通鑑今注》(九) 李宗侗 夏德儀校注 台灣商務印書館
3.《白話資治通鑑》(第十一冊)沈志華 張宏儒 主編 建宏出版社
4.《資治通鑑輕鬆讀》3 歐惠章編寫 希代書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