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09年05月26日】

*正見網2009年5月11日和5月12日下載、審閱,5月13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八聲甘州--賀「世界法輪大法日」

嘆蒼穹湛碧換新顏,一規月重妍。
正風消雨歇,燈明火亮,神駐人間。
神韻飄香四海,真善舞嬋娟。
千古光輝日,天地同歡。

休問聖王心苦,竟蒼天無語,神淚潸潸。
為人間天上,身累萬千年。
正乾坤、法輪飛轉,救眾生、一路踏關山。
金光耀、看東方曉,迎主中原。

修改與評註:首句以「嘆」字領七言,以七言內涵而知此「嘆」為感嘆而非哀嘆。七言句本為景句,以景起興本為正途,可惜「換新顏」三字又從景中跳出。設此三字仍為景語,從「蒼穹」向下面、向近處細描,再與後句「一規月」連起來,純以景入,不但讀者的思路和視覺印象不被打斷,而且「嘆」字也會因七言句景語之豐滿而力度大增,讓人覺得該嘆、堪嘆。第四行轉而抒懷,固無不可,但「千古光輝日」終覺詞陳味淡,尚不足以使「天地同歡」。

下片以「聖王」之「苦」相接,避去了諸多細節描寫,又為內涵上的轉折鋪了路,而且在邏輯上與上片銜接得自然,可謂構思巧妙。但首句「休問聖王心苦」得改一下:首先,「休問」一語在情感上、口氣上可以表達從一般到很嚴厲的口氣,甚至給人居高臨下的感覺。無論讀者是常人還是同修,我們都應該盡力避免這種誤會的可能性;其次,「心苦」涉及到師尊的內心感覺。我們過去在評議中也已提到過,千萬不要把我們自己的猜測、推斷等加給師尊,因為師尊的思想深度、思維方式都決不是我們可以猜測和推斷得了的。我們可以從師尊的言語、動作談我們自己的感受,但不要反過來說師尊怎樣想、怎樣感受、會怎樣表現等等(如「師尊拍手笑」等想像性的描寫)。因此這一句改為了「欲問聖王多苦」,語氣上緩和了,這個苦也是我們理解的苦,不是師尊自己的感覺了。下面一句「竟蒼天無語」,因為「蒼天」本「無語」,「竟」字就顯得有些過份了。而且「無語」有不同的情緒走向,可以有不同解釋。因此改為「看天顏戚戚」,與後面的「神淚潸潸」成對,內涵上互相補充說明。而且「天顏」一詞是廣泛接受的用語:天朗氣清時,人們說老天爺高興;陰雲密布時,人們說老天爺不樂。第二行「為人間天上,身累萬千年」有新意、能感人。第三行「一路踏關山」和結語「迎主中原」,雖然都有形像,但都略嫌其小。可是氣勢再大些,就可能拔地而起,不在人間了。這個矛盾怎樣解決,就是作者的難關,但難關也帶來提高和產生佳作的希望。

原稿:三台・師誕感懷
望雲煙縈繞峭壁,雨波溢盈青岸。
隱夢山、潑綠滴紅聲,映空水、高樓低燕。
花風潤,百囀溶芳暖。見翠樹、層層新綻。
好時節、天地欣榮,化萬象、法輪常轉。

信修行定似月滿,迫害終如雲散。
雪不敵、冬去絢春來,惡怎壓、金剛純善。
蘭台颯、快志舞雩亂。寶卷揭、薔薇芬盥。
正念鏟、爛鬼邪靈,盡力救、險災危難。

頌無邊無際善德,大慈大悲洪願。
喜眾生、絕境得梯航,感洪吟、聲聲歸喚。
追前事、淚天同潸潸。慨現今、形勢移換。
設檀幾、心字香飄,拜師尊、敬迎華誕。

註:雩,頭髮;寶卷,指大法原著。

修改與評註:上片筆細景多,但無力度和明朗的感覺,亦無明顯的喻義,因此「好時節、天地欣榮」的總結就顯得有點調高,而「化萬象、法輪常轉」就出得有些勉強。寫景是要讓讀者置身於景中而得到心理狀態的改變。因此聲光色味寒熱冷暖動靜諸態的描寫都有其獨特的作用。但正面的、啟人正念和善念的作品,首先要給人光明和溫暖的感覺。讀者有了這種感覺後,容易產生感奮向上的心態,容易克服負面、陰暗面的影響而接受我們作品中正的內涵。

中片首行兩句中「修行定似月滿,迫害終如雲散」對仗工整、形像生動,非思維細緻者難得。第三行中「快志舞雩亂」句,作者注「雩,頭髮」,頗感突兀。查了台灣、大陸較好的詞典、辭源、詞海,均無此義。讀者要去查,也多半只能查到「求雨之祭壇」的釋義。相反,「舞雩」一詞卻能查到,是「求雨之壇處」。這一來,「快志舞雩亂」就有了完全非作者所要的內涵了,而且是有根有據的。為此,只得把這句改為「快志發零亂」,以避歧義。下一句「寶卷揭、薔薇芬盥」,用「薔薇」的香來比喻大法的殊勝,不恰當。再說,大法書的神異和殊勝,很多弟子都看到了,一般是表現在光色和形像上,美麗的彩光和層層的佛道神。描寫大法書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就像我們剛才在上一段中提到的描寫師尊一樣,請作者們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作為弟子詩人,會按詩人的習慣,儘可能尋求新鮮、新穎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描寫景物和人物,給讀者新鮮、深刻的印象,這都是對的、好的。唯獨在涉及到大法和師尊時,一定要時刻謹記「敬師敬法」,寧可循規蹈矩,使用師尊容許我們說的話,也不要隨意「創新」。由於以上原因,把「薔薇芬盥」改為了「天香身盥」。「天香」畢竟不是人間的,而且也沒有層次上的限制。第四行「正念鏟、爛鬼邪靈,盡力救、險災危難」,由於對仗工整的關係,讀者誤讀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表示句讀的頓號可以去掉,那樣看起來、讀起來會更流暢。其餘有對仗的地方也是一樣。

下片屬於總結的性質,因此作者用概括的寫法,以師尊威德、慈悲為出發點,寫了弟子得法,慈悲救度眾生,邪惡迫害,正法形勢好轉。最後回到本詞的主題上來:設案焚香,衷心拜賀師尊華誕。這裡的「心字香」用得好:它本是一種類似盤香的香,略似「心」字形,焚燒時往往藉以表達自己心願,因此它有雙關的意義。雖然是仿效古人詩詞中的用法,但作者畢竟想到了,用在這裡恰到好處。末行的「設檀幾」,「幾」字平聲,而該處當用仄聲字,因此改為了「設檀案」。

總的說來,這首長調在結構上過得去,但在選材上,特別是上片的選材上,還大有改善的餘地。作者在文字技巧上比較重視,特別是可以對仗的地方都對上了,一般都很工整。但在文字的平順易懂方面,未下足夠工夫。我們和常人的作品有方向性的區別:我們是希望儘可能多的讀者都讀懂我們的作品,我們要傳播的是大法的信息、救人的真相,不象常人作者那樣希望讀者們和專家們承認自己的文字水平和才學。作者此詞如果給懂詩詞的讀者看,問題不大,但要一般讀者看懂,其中許多詞語都必須作注才行。但作注多了,又會成為一種障礙了。我們應該把讓讀者看懂自己的作品立為一條寫作的原則。平順易懂並不是放棄文字的美和深刻內涵。迄今為止,詩歌很長而總有人能背誦和傳播的,不得首推白居易的「長恨歌」和「琵琶行」嗎?這兩首詩多美、多動人,可是卻沒有一句是很難懂的句子。我們現在寫大法詩歌,白居易的寫作風格是值得學習的。

另外,說幾句題外話,是對所有寫詞、曲的作者。初學寫詞、曲時,一定先選字數少的、很常用的小令來填寫,不要選用字數多的慢詞、長調(曲)。否則,你不但寫不好,到處都是錯,改得自己很累,而且不容易學到真本領和過硬的東西,也不容易通過審閱而發表。小令本身字數少,不可能出許多錯,改起來容易,而且給你更多的練字練句的機會:當你有十個字可用時,你會自覺的把自己的意思壓縮為五個字來說嗎?而當你只有五個字可用時,你才會費盡心思改進自己的表達方法、選擇最恰當的詞語,使句子儘可能精練、容量儘可能大。這就是練字練句。人是逼出來的,沒有那種環境,自己就能自覺的做到,那種人太少了。再,已經寫了相當詞作的作者,無論是寫慢詞或小令,建議選用那些前人用得很多、許多讀者都熟習、佳作如林的詞牌,而不要選用那些很冷僻的,特別是「獨此一家」「無它詞可校」的詞牌。建議而已,理由難以盡述。我們的「評議」是看到了問題就指出來,幫助作者提高,少走彎路。對我們的建議,信則從之,疑則棄之,我們沒有時間和精力來討論和爭論。

*正見網2009年5月12日和5月13日下載、審閱,5月14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非梧不棲
晟德感天兮帝嚳人皇,
六英樂唱兮天降鳳凰,
萬民仰目兮華彩飛翔。
轉瞬已千年,
妲己禍亂兮殘害忠良,
鳳落岐山兮周興商亡。
又是數千年,
九九大錯兮豈能迷茫?
指南真相兮方舟法光。*指南真相兮慈航法光。

(慈航 比喻佛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濟眾。出處也很有意義:南朝梁□蕭統《開善寺法會》詩:「法輪明暗室,慧海度慈航。」)請編輯選定其一:方舟和慈航。

評註:作者此詩在押韻和句式方面都很注意;在三個詩節間插入兩句時間過渡的話,也很別致。但三個詩節所敘內容有何聯繫,卻是不太明顯。特別是,正法這件事情是前所未有的,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都不能與之相比較。而且,說邪惡鎮壓大法是「九九大錯」似乎還不太合適。它不是犯錯誤,那是有安排、有目地的破壞正法進程。以上原因,故未登載此詩。另外,「方舟和慈航」,建議作者以後都使用「慈航」。「方舟」故事來自「聖經」,其所救只是諾亞一家和一些動物。大法要救的是多少人啊,而且其中很多是天上來的天國的王,怎麼能比啊。

*正見網2009年5月13日和5月14日下載、審閱,5月15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感恩

從何而來//我不知道//但不迷惑//大法告訴了我
走向何方//我看不見//但不徘徊//大法告訴了我

在神的道路上精進
無比神聖無比榮耀
不是愚昧不是迷信不是・・・・・・
一個大學生十三多年的人生經歷

切身體會到師父就在身邊
處處籠罩在主佛的慈悲當中
看管著徒弟在修煉道路前進
淚水不自覺的流了下來

回首走過的道路
歡樂痛苦心酸迷茫・・・・・・
難以表達師恩之大
無法訴說無法講明

知道的有話說不出
不知道的怎能揣測
心潮澎湃波浪濤天

有感寫此詩歌朗誦之
恭賀世界法輪大法日
祝師尊生日快樂

註:不知此體裁的格式,請同修修改。

評註:這首作品的問題,不是甚麼「體裁」「格式」的問題,而是沒有達到詩歌最基本的要求「押韻」。作者看了一本詩歌理論的書,覺得很好,似乎知道了很多東西,還希望我們能推薦給其他作者。我們表了態,不推薦任何書給大家看。雖然我們沒有阻止作者看那樣的書,但作者應該明白我們的態度。後來在我們的評議中,對作者希望得到學詩的建議時,就明白的告訴作者,要多讀好詩,少讀或不讀詩歌理論書。不管作者當時相沒相信,現在問題就出來了:作者寫出這種根本不押韻的東西來,自己都覺查不到,還在一門心思的想甚麼「體裁」「格式」。我們對初學的人談過甚麼「體裁」「格式」嗎?沒有嘛。一開頭我們就給你指出,你看那本書的毛病就是「立名太多」,「徒亂人意」。在上一篇評議中(回答「投稿附言」時),我們又強調了「多讀好詩,少讀或不讀詩歌理論和教人寫詩的書」的主張,並稍微談了一下理由(建議你讀一讀那一段)。你現在不是過問理論、鑽研「體裁」「格式」的時候。把你在那本書中看的名詞術語全部放下,就一心把押韻這個問題弄明白,而且在寫作中不斷實踐提高,使自己的作品每一首都合符押韻的標準,使自己能夠熟練的用韻。真的到了你須要懂一點理論或名詞術語的時候,我們會告訴你,不用你白費時間去自己找。別管它甚麼「體裁」「格式」,給你登了就算承認了,你就可以繼續那樣寫。不能那樣寫的會給你說。過去學詩很難,又是在中共破壞傳統文化的時期,走過許多彎路。現在回頭看,心裡比較明白,因此希望同修們不再走那些彎路,學得快一些、好一些。

*正見網2009年5月14日和5月15日下載、審閱,5月16日登載的詩歌:

原稿:山與我

我望山
山亦望我
我不言
山仍在身邊相伴

雲起雲飛將山的手挽
凝視四季的輪迴
看盡滄桑中的喜笑言歡
山的蔥翠不因風雨侵蝕而變

我獨立山谷
風穿越山林
十指輕撥雨中弦
傾聽琴音汩汩
卻讓我思緒連連

想起走過的十年
中共散播謊言,兇惡不減
上萬大法弟子正念不變
用自己的真心將真相傳遍

他們的意志如山
卻比山更堅
當我再望山時
才知道往事如煙

山望我
我亦望山
我不言
心事卻繚繞心間

評註:這首小詩讓人喜歡:乾淨利落、流暢自然。語言平淡而有詩味,內容簡單而有力量。讀這首詩時,好像不知不覺的越讀越快,未及細想已經讀完了。此詩的思路和結構是非常簡單的:就是一個平淡的比喻,把大法弟子的意志比作山。這個比喻恐怕許多弟子都用過,但作者這樣寫出來卻很有新意。作者沒有費力去寫山的外貌和景色,就一個「山」字而已,就像演員手中一個非常簡單的道具,被演員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用得很順手,起了大作用。作者的語言樸實,卻有自己的特點。比如「凝視四季的輪迴 」,真把「輪迴」一詞用活了,而且在詩句的內涵以外,讓人可以管窺作者的信仰和某些思維習慣,豐富了詩的內涵。最後一段和首段呼應,以「心事卻繚繞心間 」作結,很有餘味。這首詩基本上沒有甚麼修改,只是把長句子中可以壓縮的字詞壓縮了一些,以減少長、短句之間的字數差別。當然,如果能在韻腳安排上更規整些,此詩讀起來可能就更有力度。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