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高允廉潔為民 冒死救人

大法徒


【正見網2009年06月03日】

高允(390~487年),字伯恭,北魏時代的渤海(今河北滄州)人。少年時,曾千裡投師求學。做過數年郡功曹小吏,因廉潔奉公而受到嘉獎;也曾隨岳平王討伐北涼(今甘肅境內),因戰功卓著而封爵。此後,官職迅速升遷,很快便被任命為著作郎、中書令兼太子師。

一、為民請願

自北魏消滅了北涼,入主中原,統一北方,結束了十六國長期混戰的局面。但戰爭創傷嚴重,中原地區的農業生產遭到了極大破壞。再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基於本民族(鮮卑族)傳統觀念,仍大量禁封良田以供狩獵放牧。史書上記載:當時「良疇委而不開,柔桑枯而不採」。如此一來,當地百姓雖然免遭了戰亂之苦,但仍無休養生息之地,不得不繼續四處逃難。

面對這一嚴峻的現實,高允心急如焚。在一次與太武帝論政之機,他詳細道出了自己的見解,並反覆建議廢除田禁,允許耕作,讓百姓重返家園,恢復和發展農生產。太武帝深以為然,遂下令「廢除禁田,悉以撫民」。

不久,高允又發現王室婚喪、嫁娶,奢侈浪費;上行下效,給百姓帶來極大災難。同時,太子也聽信小人之言,營立私田,畜養雞犬,甚至讓人拿到集市上去賣。在他的影響下,王公大臣也都變著法兒與民爭利,使百姓深受其害。於是,他又多次進諫,力主「簡婚嫁,薄喪葬」;將太子「所在園田,分給貧下,畜產賤賣,」不再與民爭利。

鑒於文成帝拓跋溶的大起宮室,高允也進諫勸阻。他說:「如廣修宮室,砍材運土,須動員雜役丁夫數萬人;一夫不耕或受其飢,一婦不織或受其寒,況數萬人之眾!」

高允的以上建議,幾乎全都被皇帝採納,使百姓從中受益很多。

二、冒死救人

高允為官,執義守法,犯顏直諫,曾救護了許多人才。尤其是處理編修《國記》案,深受時人敬仰。

太武帝時,高允奉詔與司徒崔浩同修《國記》。因崔浩公務繁忙,具體著述事宜,實際上是由高允主持的。高允對於鮮卑族有許多不合中原禮教(尚未進步、落後於中原的行為)之處,卻並未掩飾美化,而是據實而寫。結果,有些章節,被人認為「直書國惡,不為尊者諱」。《國記》修成後,崔浩將它刻石立於魏都平城的郊外大道上,公布於眾。於是,大大觸怒了鮮卑貴族,他們上奏太武帝,太武帝聽了,十分惱火,當即定為「暴揚國惡」之罪,下旨將有關人員處死、滅族。

太子為了替其老師高允開脫,決定和高允一起進見太武帝,並再三囑咐他:「至尊如有詢問,你儘管順著我的話說。」待見到太武帝,太子首先奏道:「高允在臣宮,相處多年,為人小心謹慎。他雖與崔浩同撰《國記》,但損益褒貶,均系崔浩總裁。」

高允沒等太子將話說完,馬上據實承擔了責任。太武帝大怒,決定立斬高允。太子又急忙解釋道:「高允這是懼怕父皇天威,一時驚惶失措,語無倫次。兒臣曾私下問過他事實真相,他已承認全系崔浩所為。」

高允一聽,連連搖頭,再三表示:這是太子哀憐他,為他乞命;事實上,太子從未問過他,他也從未說過那樣的話。還強調說:「臣罪該萬死,不敢妄言!」太武帝見他如此勇於承擔罪責,不由得動了心,感嘆道:「臨死不移誠實之性,人之所難;寧死不欺君賣友,不愧忠貞之道。應赦其罪。」

隨後,命高允起草詔書:自崔浩以下,僮吏以上,百二十八人皆夷五族。但高允卻「持疑不為」,又冒死為崔浩爭辯。最後,經太子反覆說情,只殺了崔浩及其姻親族人,其餘僅以身死。

多年後,太武帝與人談及此事,還頗為感慨地說:當初,假如沒有高允力爭,要多死數千人!高允冒死進諫,功不可沒!

三、恩澤多方

高允自太武帝至孝文帝,出入三省,參與樞密五十多年。太武帝與他同定律令,共商政朝;文成帝對他禮敬更甚,不呼其名,而尊稱「令公」。其間,他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多方為百姓謀利益。

高允到了暮年,仍時時處處想著他人。在他九十六歲那年,孝文帝派御車接他進宮。不料,途中馬受驚,翻了車,使他面部三處受了傷。孝文帝大怒,決定將駕車的人,先打四十大板,然後斬首示眾。高允卻力言無恙,再三懇請孝文帝免了那人的罪過。孝文帝看在老臣的面子上,只好收回了成命。

此後不久,中黃門蘇興壽,攙扶著高允行走。突然,不知道從哪裡躥出了一條狗,把高允驚倒在雪地上。蘇興壽頓時嚇得嘴唇發青,渾身打顫;而高允卻一再安慰他,還讓他不要將此事講出去。

後來,有一位名叫竇瑾的大臣,因坐事被殺,兒子逃亡,其妻焦氏年老無靠。竇瑾昔日的親朋故友,惟恐受到連累,誰也不肯救助她。高允聽說後,立即派人悄悄將焦氏接回自己家中,並養護她六年之多。

四、自奉清廉

在北魏官場上,貪污腐化之風盛行。而高允卻自奉清廉,出污泥而不染。

在他官拜中書令時,雖蒙皇寵,卻依然「家貧布衣」。文成帝曾親自到他家視察,見其只有數間草屋,幾件布被舊袍;廚房的灶台上,僅有一點鹹菜而已。文成帝不禁感嘆道:「古代所謂清貧之人,竟至於此乎!」於是,一回宮便下令:立即賜給他五百匹帛,千斛粟。但是,高允卻堅辭未受。

高允曾多次以年邁為由,奏請還鄉,文成帝始終沒有同意,反而拜他為鎮軍大將軍,領中書監,又遷尚書,領散騎常侍。准他乘車入殿,朝賀不拜。

高允享年九十八歲。這在歷代名臣中,也是少有的高壽。

(資料來源:《北史》等)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