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楊秉清廉 勇於反貪

程實


【正見網2009年05月24日】

楊秉,字叔節,東漢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人,著名清官楊震之子。早年,他以父為榜樣,博覽群書,執教講學;40多歲後應召為官,仍以父親為榜樣,為政清廉,赤誠報國。他曾歷任豫、荊、徐、兗四州刺史,後來官居相位。

一、清正廉潔

史書上說:楊秉任刺史期間,自我要求十分嚴格。尤其是在經濟問題上,不但不貪不占,甚至還「計日受俸,余祿不入私門」。意思是:他領取朝廷給他的俸祿時,也總是根據自己實際的理政天數來計算;多餘的部分,上交國庫,而不是據為已有。所以,他雖然為官多年,家中並不富足。

延熹三年(160年),楊秉曾在仕途上一度受挫。原因是:白馬令李雲由於進諫而獲罪,楊秉站出來為他求情,結果受到連累,而被免去官職,放歸故裡,過了許久才被重新起用。其間,他竟窮得「并日而食」,也就是兩天只能吃一天的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依舊潔身自好,決不接受他人饋贈。史書上記載著這麼一件事:「任城故孝廉景慮齎錢百餘萬,就以餉秉,秉閉門拒絕不受。」意思是,任城一位名叫景慮的老孝廉,拿著100多萬錢送到他家,他卻緊緊地關閉了大門,決不接受。

楊秉被重新起用後,更加嚴於律己。他平時不飲酒,吃的也只是粗茶淡飯。尤其是在當時腐敗之風盛行的情況下,許多官吏都妻妾成群,而他卻「早年喪妻而不復娶」。諸如此類,都被人傳為美談。

後來,有人問及楊秉為官做人的成功秘訣,楊秉總結說:餘一生「有三不惑:不惑於酒、不惑於色、不惑於財也。」

二、勇於反貪

楊秉在力求廉潔的同時,堅決反對任何貪污腐化行為。

延熹五年(162年)楊秉升遷為太尉。兩年後,漢桓帝劉志南巡園陵,命他隨從。這時,南陽太守張彪自恃與桓帝有舊恩,乘機調發民財,中飽私囊。楊秉聽說後,立即責令荊州刺史核查.並將有關情況上報。當桓帝駕臨南陽,其隨從左右,竟公開賣官鬻爵。楊秉忍無可忍,又不顧一切地上疏諫諍,並一針見血地指出:「頃者道路拜除,恩加豎隸,爵由貸成,化由此敗。」 意思是講:現在有一股歪風,公開拉幫結派,排除異己;買官賣官,敗壞了社會的風氣。

當時,中常侍侯覽的弟弟侯參,擔任益州刺史。他倚仗其兄為皇帝近臣,極受恩寵,肆無忌憚地侵吞公款,搜刮民財,為所欲為,無惡不作。楊秉獲悉後,立即上疏劾奏,致使侯參被押解進京。當檻車行至中途,侯參畏罪自殺。楊秉聞訊後,又面君奏道:「侯參貪殘狠惡,自取滅亡;侯覽與侯參有牽連,請將其兄侯覽,免官遣歸本郡。」

桓帝見楊秉鐵證如山,態度堅決,也只好忍痛割愛,將侯覽削職為民。

三、除惡務盡

楊秉一向嫉惡如仇。早在他官拜光祿大夫時,見大將軍梁冀,以外戚的身份專秉朝政,胡作非為,楊秉便勇敢的站出來與之鬥爭。

梁冀權傾當時,基於多方面的原因,當時並沒有處死楊秉;相反,卻對他採取了拉攏的策略,希望他也能變為自己的黨羽。楊秉拒不投靠邪惡,他審時度勢,為了暫避鋒芒,以求潔身自好,便稱病不再上朝。直至梁冀罪惡敗露而遭斬,才重新走出家門。

楊秉擔任河南尹期間,當時的中常侍單超之弟單匡,為濟陰太守。單匡聽說自己的貪贓枉法罪,被人彈劾,又急又怕,連忙收買了一個名叫任方的刺客,命他暗殺有關人員。

不料,任方被官府捕獲,關進了洛陽大牢。單匡生怕楊秉窮究此事,便買通獄吏,安排任方越獄逃走。楊秉得知後大怒,又冒著巨大風險,立即奏請朝廷,將單匡逮捕歸案。可惜,朝中不少大臣,都懼怕單超權勢,致使此事不了了之。

按照漢朝規定,宦官的子弟「不得居位秉執」。但當時宦官專權,他們的子弟以及他們所舉薦的人,遍布全國各級官府。這些人結黨營私,氣焰十分囂張。楊秉再三的不顧殺身之禍,一舉揭發檢舉了不法的州牧郡守五十餘人。結果,這些人有的被殺,有的被免,致使「天下莫不肅然」。

楊秉還繼承了其父的家風,十分注重對子孫的培育。所以,許多年過後,他的兒子楊賜及楊賜的兒子楊彪,也都官至相位。他們繼承祖父、父親留下的「清白」遺產,一個個忠君愛民,勤政廉政,朝野均公認他們是 「輔國以忠」。

正是:

為官應有義膽,
敢冒生命危險,
扶正壓邪破冰頑,
驅寒迎接春天!

怎可畏首畏尾,
學那烏龜縮短?
膽小如鼠別做官,
免得丟人現眼!

(事據《後漢書》等)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