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刑罰豈以一人喜怒專之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8月04日】

【原文】

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1),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2)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嘗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復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牘(3)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他日補綴(4)舊紙,復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又有群臣當遷官,太祖素惡其人,不與。普堅以為請,太祖怒曰:「朕固不為遷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賞天下之刑賞,非陛下之刑賞,豈得以喜怒專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隨之。太祖入宮,普立於宮門,久之不去,竟得俞允(5)。(出自《宋史.卷一.本紀第一.太祖三》)

【注釋】

(1)忌克:忌妒刻薄。
(2)齷齪(音臥綽):形容氣量狹小,拘於小節。
(3)牘(音毒):古代寫字用的木片。
(4)補綴:把撕碎的奏章拼補綴合完整。補,把殘破的東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綴,連接。
(5)俞允:指帝王允許臣下的請求,後來在一般書信中用作請對方允許的敬辭。俞,文言嘆詞,表示允許。

【語譯參考】

趙普性格深沉,胸有城府,雖然很多人對他忌妒刻薄,但他卻能以天下事為己任。宋朝初年,擔任宰相的人大多是拘謹而緘默無言。趙普卻剛強堅毅果斷,沒有一個人能與他相比。曾經上疏推薦某人任某種官職,宋太祖不任用。趙普第二天又上疏推薦那個人,宋太祖仍然不任用。又過了一天,趙普又向宋太祖推薦,宋太祖生氣,把奏章撕碎丟在地上,趙普面不改色,跪下拾起奏章回家。後來,他將被撕碎的奏章拼補綴合完整,像以往那樣又呈交給宋太祖,宋太祖才醒悟,終於任用趙普推薦的那個人。

又有一次,有一大臣應當升官,但宋太祖向來厭惡這個人,所以沒有提升他。趙普堅持請求給予升遷,宋太祖生氣地說:「朕就是不升遷他。你打算怎麼辦?」趙普說:「刑罰是用來懲治作惡的人,賞賜是用來獎勵有功勞的人,這是古往今來共通的道理。而且刑罰賞賜是國家執行的刑罰賞賜,不是陛下一個人的刑罰賞賜,哪能因你一個人的好惡來專斷呢?」宋太祖聽了非常生氣,站起身走開,趙普也緊隨其後。宋太祖進入宮中,趙普站立在宮門外等候,很久都沒離開,最後終於得到宋太祖同意的答覆。

【研析】

獎賞懲罰是國家的永恆法典,非當權者所能獨斷任意為之,否則豈不成了人治,讓投機者有機可乘,敗壞社會風氣,哪還需要制定法律呢?趙普就是憑藉著這番道理,最終說服宋太祖,不要以個人好惡來論刑賞。整個過程中,趙普鍥而不捨、一波三折,才使宋太祖接受他的意見,也反應出趙普是個堅毅的人,否則換成別人,一次推薦不成,再次推薦仍不被採納,大概就打退堂鼓作罷了,哪還會將撕碎的奏章補合完整再上疏呢!由此可見趙普他是個相當有原則的人,只要他認為對國家有益的事,就堅持到底,幸好他碰上的是宋太祖,若換成其他皇帝,可能惱羞成怒,被罷黜或拉出去砍頭了。

【延伸思考】

1.如果你也面臨趙普那樣的情境,是選擇智取讓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或是放棄自己的想法呢?為甚麼?
2.為甚麼宋太祖最終會接受趙普的意見?
3.人治與法治區別在哪裡?他們各有什麼弊端?

【參考資料】

1.《二十六史精粹金譯下》門歸 主編 建宏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
2.《白話續資治通鑑》(第一冊)沈志華 主編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