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9年08月28日】
有個成語叫敬而遠之,意思是表面上表示尊敬,實際上不願接近。也用作不願接近某人的諷刺話。一般認為它出自《論語•雍也》: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智矣。」現代人大概是受此成語的影響吧,把「敬鬼神而遠之」的解釋為「尊敬鬼神而遠離(疏遠)它。」遠字的意思主要有距離長,時間長,關係疏遠,深奧等。但是我認為在此用遠離(疏遠)來解釋不合適。尊敬就不可能遠離(疏遠),厭惡才這樣做那。《論語•學而》記載,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裡的慎終是謹慎對待父母的死亡;追遠,意思是祭祀遠代的祖先(古人視祖先為鬼神)。我想,「敬鬼神而遠之」的遠,與「慎終追遠的遠」語境相近,作時間長,遠古的解釋更為貼切。
《論語 》裡有很多關於孔子對鬼神的態度的記載,如:《論語•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意思是祭祀祖先或神時,好像他們真在一樣。不親自參加,就好像沒有祭祀一樣。又如:《論語•鄉黨》:「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 意思是:鄉裡人舉行迎送鬼神的禮俗,孔子穿著朝服站在東邊的台階上。還有孔子在《論語•子罕》裡稱讚大禹,吃的很壞卻很豐厚的孝敬鬼神,穿的很壞卻把祭服做得很華美。這些多說明孔子是很誠心誠意敬鬼神,願意近鬼神,而不是遠離它。當然,敬本身是有一定距離的,不是近的可以狎玩的。男女還授受不親,何況鬼神。
孔子的書《禮》,就有專門的祭祀之禮,說的就是怎麼敬鬼神的。敬鬼神的根本目的是教人仁愛與孝道,上面提到的「民德歸厚」也就是人們的德行歸於仁厚的意思。而不是因怕而祭拜。現在的人把「敬而遠之」加上《論語》裡的:孔子不語怪、力、亂、神,及孔子的積極入世思想,簡直把孔子當成無神論者了,這是對孔子的大誤會。孔子的不語「神」,也並不是不信,而是不與不理解的人談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