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0年08月01日】
節錄自《明史 列傳第一百六十七 》
堵胤錫,字仲緘,無錫人。崇禎十年進士。歷任長沙知府。當時山賊掠奪安化、寧鄉,官軍雖抗拒可屢嘗敗績,胤錫督導鄉兵破滅之,又殺醴陵賊黨魁首,於是以善於帶兵知名。十六年八月,賊寇攻陷長沙。此時胤錫方才上朝覲見返還,而賊已退走,錯失剿滅時機。明年六月,福王命他為湖廣參政,分守武昌、黃州、漢陽。可左良玉擁兵自重,總督何騰蛟卻退奔長沙,朝廷令胤錫攝湖北巡撫事,駐常德。唐王立,拜右副都御史,實授巡撫。
李自成死,眾賊擁其兄子錦為主,奉自成妻高氏及高氏弟一功,驟然間發兵至澧州,擁有三十萬賊眾,言明向朝廷乞求投降,此一舉動使得遠近大震。胤錫建議招撫之,騰蛟也即刻傳檄到此。於是胤錫親入其營,開誠布公安慰曉諭,聲稱當朝詔賜高氏朝廷命服;李錦、高一功蟒玉金銀器;並且大肆犒賞其軍,賊軍因而盡皆踴躍拜謝,心悅誠服。接著胤錫即刻在軍中大開宴席,並導之以忠孝大義之倫理,發表數千言。隔天,高氏出來拜謝,告訴李錦說:「堵公,天人也,汝不可負!」
另有別部田見秀、劉汝魁等亦群起來歸赴。唐王大喜,加胤錫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制其軍,並親手書寫詔書嘉獎他的功勞。授李錦御營前部左軍,高一功右軍,並掛龍虎將軍印,封列侯。御賜李錦名赤心,高一功名必正,其他部屬亦賞賚有別,號其營曰忠貞。封高氏貞義夫人,賜珠冠彩幣,命有司建坊,題曰:「淑贊中興」。胤錫遂與赤心等深相結盟,相互倚重以自強。
不久袁宗第、劉體仁諸營,先前歸附總督何騰蛟者,此時也被吸引而與赤心會合,從此士氣大增、兵眾越盛。胤錫認為軍中儲糧難以為繼,下令各軍散處江北就食。明年正月,騰蛟大舉叛亂,他期望諸軍盡皆匯聚岳州。可獨獨赤心先至,而其餘各部卻觀望逗遛,結果舉事未成、停軍不進。永明王立,進胤錫兵部尚書,總制權限依然如故。
順治四年,永明王令赤心等進攻荊州。月余後清兵支援荊州。赤心等大敗,徒步走入川蜀,數日不得食。於是化整為零,四散進入施州衛,聲言就在此地就食。當時永明王在武岡,屬下劉承胤懼怕因此事被赤心所吞併,心中明白這件事非胤錫不能駕御與解決,乃奏明永明王加胤錫東閣大學士,封光化伯,賜劍,以便便宜從事。
八月,清兵破武岡及寶慶、常德、辰、沅等地,胤錫避走永順土司。接著赴貴陽,抵遵義,乞求軍事支援於皮熊王祥。又入施州,請忠貞營軍救助。這時有容幌,偽稱監國天下兵馬副元帥,擅居夔州,據地為王,御史錢邦芑傳檄聲討之。五年正月,胤錫親見容幌,責以大義,曉諭利害,散其黨羽。
沒過多久,金聲桓、李成棟叛清,以江西、廣東等地兵力歸附永明王。可此時中原大半已歸入清廷手中,而這南明一隅的抗爭,只是以卵擊石,而且情況複雜,握有兵權的都想出人頭地,於是各地爭戰四起,民不聊生。六年正月,清兵逼近長沙,騰蛟在湘潭被俘,諸軍於是潰散。赤心等走廣西,胤錫與胡一青守衡州,戰敗走桂陽、至肇慶,當時馬吉翔及李元胤、袁彭年等皆在永明王身邊握有專權,各自樹黨,軍民離心。胤錫雖然赤膽忠心,一心復明,可南明覆滅的天象已不可改,此時永明王對胤錫的種種作為已頗不悅,心存芥蒂。胤錫不久退至潯州,自恨自怨,心緒鬱悶而發病,十一月卒。後王贈胤錫潯國公,諡文忠。
雖然說「時事造英雄」,反過來講,動盪的世局也埋沒了不少豪傑志士呀!空有滿腹經綸、一腔熱血,可積弱不振的朝綱、攻城掠地的異族所造成的天象變化,就成了「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窘狀──抱憾終生!此即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啊!但總算沒辱沒了「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正氣歌)的磅礴氣概;只要「而今而後,庶己無愧」就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