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0年09月24日】
一、牛剛吃,為何要趕它走?
晉朝時,有個名叫韋虛的人,母親讓他看護自家的稻田。有一頭牛,走過來吃稻秧。韋虛任著牛去吃,卻不上去驅趕。等到牛吃足了以後,自行離去。這時,他才過去整理被牛踐踏得亂七八糟的秧苗。
他父母對此非常生氣。韋虛卻說:“物各欲食,牛方食,奈何驅之?(各種動物,都有餓了想吃的時候。牛剛剛吃,為甚麼要趕走它呢?)”
父母更加惱怒地說:“照你這樣說,你為甚麼還去整理那散亂的稻秧呢?”韋虛說:“這些稻秧,它們也還要繼續生長啊。”
二、以社稷為重,以軍權為輕
唐朝時,賈耽擔任山南節度使,派遣行軍司馬(官職名)樊澤,向朝廷奏事。樊澤完成任務返回以後,就在這一天,賈耽正擺宴席,招待客人。同時,朝廷的使者,送來了緊急文書,要樊澤代替賈耽的職位。賈耽把文書揣在懷裡,氣色平和。
飲宴結束後,賈耽把樊澤叫來,告訴他文書的內容,而且命令將領和官吏,都來拜見樊澤。
牙將張獻甫,在私下憤怒地說:“樊澤早就想奪取您的軍權,對您不忠心。他這次進京辦事,可能是藉機有所活動。您應該馬上把他殺了。”
賈耽說:“皇上剛才頒發的命令,是讓他做節度使。我以社渡為重,以個人的軍權為輕。你別管此事,跟我一起走吧!”
賈耽當天就辦完移交手術,把張獻甫帶在身邊,一起離開了駐地。
三、“我為宰相,當激濁揚清,怎敢薦盜?”
北宋時,張齊賢在家中舉行宴會,一個奴僕偷了幾個銀器,揣在懷裡。張齊賢從門帘裡看得一清二楚,也不去過問。
後來,張齊賢做了宰相,府上跟隨的人,都先後做了官。只有那個偷東西的奴僕,沒有予以提拔。乘一個空隙,那個奴僕哭著請求說:“我侍侯您時間最長,為何不提拔我呢?”張齊賢憐憫地說:“你還記得偷我銀器的時間嗎?我三十年沒有告訴別人,即使你也不知道。但是我為宰相,當擊濁揚清(應當打擊壞的,讚揚好的),怎敢薦盜,把小偷推薦上去為官呢?考慮到你跟隨我時間長,我給你一筆錢,你自己到別處找個地方,安居樂業吧。大概你知道這事後,也會自感慚愧,不願留在我身邊的。”
這個奴僕,非常自愧,害怕。拜謝後,哭著離開了。
四、 一握手,便將歧見消融
北宋時,韓琦和范仲淹,在討論防禦西夏的事情上,意見不和。范仲淹站起來就要走,韓琦從後邊,拉住茫仲淹的手說:“你主張的事,就不能商議嗎?”韓琦滿面和氣,把范仲淹的怒氣也化解了。
只是拉一下手的功夫,便消融了很多不同的見解。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就應當這樣。
五、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輔公釣,是隋朝末年的齊郡臨濟(今山東章丘西北)人。初從杜伏威起事。後杜伏威降唐,他被奪去兵權。之後,他起兵反唐,稱帝,國號宋。很快失敗,被俘殺。
李孝恭,是唐初大將,唐高祖的堂侄。貞觀初年,任禮部尚書,封河間郡王。
當初,輔公釣占據江東,起兵反唐。河間王李孝恭,被派前往鎮壓輔公釣。李孝恭從荊州往九江進發,臨行前,同將領們在一起喝酒壯行。
李孝恭命令取些水來,忽然,一碗清水,卻變成了血!在座的將領們,都大驚失色,認為是不祥之兆,並且是大凶。
但是,李孝恭從容不迫,慢慢地說:“遭受禍患和取得幸福,沒有訣竅可言,禍福無門,唯人自招。我們正大光明,心中無愧於朝廷和百姓,又何必擔驚受怕呢?輔公釣壞事做盡,罪惡累累。現在,我們依靠唐王朝宗廟祖先的保佑,去征討叛逆,碗中的血,就是輔公釣要掉頭的象徵。”於是,他帶領著大家,繼續痛飲了起來。
當時在座的人,就十分佩服李孝恭的膽識和器量,他處變不驚,光明正大的品格和鎮定,確實能使將士們增加自信,感到安寧無憂。後來終於取得了勝利。
(以上均據鄭瑄《昨非庵日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