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0年12月26日】
一、芝草無根,醴泉無源
【原文】
虞翻與弟書曰:“長子容當為娶婦,須遠求小姓,使足生子。天之福人,不在貴族。芝草無根,醴泉無源。”
【今譯】
虞翻給弟弟寫信說:“你的大兒子虞容,應該給他娶媳婦了。媳婦應該在偏遠小戶中尋找,這樣就能夠給虞家生孩子。
天給人間降福,並不是只偏向於貴族之家。靈芝草沒有根,甘泉也沒有源。(咱們家不攀富貴,給虞容找個偏遠地區的小戶人家的女子為妻,可能更幸福些)”
註: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會稽餘姚(今浙江餘姚)人。三國時期著名經學家、哲學家,為吳國大臣,虞翻為文武全才,既能統兵打仗又著書立說,又通醫理和占卜,堪稱東南俊傑。
二、使子孫後代享福的好辦法!
【原文】
王參政伯大,號留耕,嘗著《四留銘》云:“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餘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餘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餘不盡之福,以還子孫。”
【今譯】
參政官王伯大,號留耕,他曾經寫有《四留銘》一文,文中說:“留下沒有用完的靈巧,還給自然,社會上就會有更多的靈巧之人;留下沒有用完的俸祿,還給朝廷,國家就會更富強;留下沒有用完的錢財,還給百姓,百姓就會過得充裕些。誰能夠這樣做了,他就等於留下了自己沒有享完的福,還給子孫,使他們的子孫後代,都有福分。”
三、大智大勇者,必能忍小恥小憤
張耳、陳余,他們是魏國的兩個名士。秦國聽說了這兩個人,就想用金錢把兩人聘到秦國,聘張耳準備用一千金,聘陳余準備用五百金。張耳、陳餘二人,更名改姓,到了陳國,做了裡門監(官員)。
裡吏鞭打陳余,陳余想反抗,張耳輕輕地踩了陳餘一腳,提醒他別動。
裡吏走後,張耳把陳余拉到一棵桑樹下,責備他說:“原來我和你怎樣談的?今天遇到了一點很小的屈辱,都不能忍受,難道你想死在一個小吏的手下嗎?”
張耳的見識,超過陳余很多啊。後來,陳余終於戰敗,死在>E水上。張耳卻作了漢朝的臣子,富貴長壽,子孫也得到福蔭。這不是偶然的。
大智大勇的人,一定能夠忍受得過小恥辱,他能控制自己,不輕易發怒。
張耳曾經講過:“雲蒸龍變,想成就大事業的人,難道還會在小事上斤斤計較嗎?”
四、木偶人耳鼻欲大,口目欲小
趙長玄向人們介紹說:
“楊吉給皇帝呈進諫書,引用了韓非子的一句話:
“土木做的木偶人,耳朵、鼻子要大一些,口和眼睛要小一些。”(這句是韓非子的原句,以下是楊吉的話)
這大概是因為耳朵和鼻子先大一些,還可以改小;嘴和眼睛先小一些,如果以後發覺到小了,還可以改大一些。凡事都要留有餘地,留下後路,以防不測。不要把一切政令法律,規定得太狠、太死呀!
(以上均據鄭瑄《昨非庵日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