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君賢臣忠,國之盛也(外五篇)

陸文


【正見網2011年01月11日】

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宋代人洪邁,在《容齋隨筆》中說:“聖人不怕多難,而怕無難。”楊萬裡說:“人們都認為饑寒為患難,不知道不能忍受饑寒,會遭受更大的患難。”

秦如果不吞併六國,秦二世也不會滅亡;隋如果不統一天下,隋煬帝也不會喪身;晉武帝不消滅孫皓,就不會坐羊車,聽憑羊走而駕幸某婦處;唐憲宗如果沒有平定淮西,就不會遭受金丹的禍害。這些就是“怕無難”的例證。

向野人討飯吃的重耳,後來終於稱霸;在破灶燒飯燎焦了衣服,喝豆粥的光武帝,後來興起了大業。這些就是“不怕饑寒”的例證。

所以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附註)羊車句:羊車,古代宮內所乘小車。《晉書》記載,晉武帝寵妃多,只得坐羊車,聽憑羊任意走,選擇所到嬪妃處。宮女往往用竹葉插戶,鹽汁灑地,用以吸引羊車。史稱羊車之恣。

二、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必踐危機

【原文】
劉穆之既被宋武帝委任,必懷警惕,嘗語所親曰:“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必踐危機。今日思為丹陽布衣,不可得也。”

【今譯】
劉穆之被宋武帝委任後,心中保持警惕,他曾對親近的人說:“貧賤時,常想富貴;富貴了,一定會產生危機。我現在想做丹陽的平民百姓,可惜已經不能實現了。”

三、君賢臣忠,國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

【原文】

孫皓問丞相陸凱曰:“卿一宗在朝有幾人?”陸曰:“二相、五侯,將軍十餘人。”皓曰:“盛哉。”陸曰:“君賢臣忠,國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懼,臣何敢言盛。”

【今譯】

孫皓問丞相陸凱:“你的家族有幾個人在朝做官?”

陸凱回答:“我的家族成員中,有兩位丞相,五個侯,十多個將軍。”

孫皓說:“你們的家族很興盛啊!”

陸凱說:“君賢臣忠,國家興盛;父慈子孝,家庭興盛。現在朝政荒廢,百姓疲敝;國家正面臨著滅亡的恐懼。現在,臣的家族,哪裡還說上是興盛呢?”

四、上書救人,不願人知

張邵做江夏長史時,因為貪贓而犯了死罪。謝述為此事上疏(上奏章),請求皇上念及張邵是前朝功臣,建議從輕發落他。太祖寫下手詔,恩准允許:免去張邵的官職,削去他的爵位和封地。

謝述對兒子謝綜說:“皇上可憐張邵誠實,特地委婉饒恕。我上疏所講的不是正理,所以只能是恩准。如果我為此事上疏這件事,被人知道了,實際上就是侵奪了皇上的大恩,這是萬萬使不得的。”

於是,謝述讓兒子謝綜,把自己所寫的上疏的手稿,焚燒掉了。

謝述救人性命,施恩不求報謝,並且還不讓別人知道。

五、君子風度

晉代的阮瞻,有一次和眾人結伴行路,天氣炎熱,人們都非常口渴。到了旅館,大家都爭著到井邊去喝水,唯恐去晚了喝不上。

只有阮瞻在後面慢慢地走,等到大家都喝好了,抄手在旁觀看時,阮瞻才走到井邊飲水。

君子的風度,是表現在方方面面的,裝是裝不出來的。

六、吾故抑之,以成其德

鞠詠很受王化基的賞識,王化基做杭州知府時,將鞠詠提升為仁和知縣,當了王化基的屬吏。

鞠詠將要上任時,寫書信和詩文,寄給王化基,表示幸喜自己托官於王化基的屬下。

王化基收到書信和詩文後,不予答覆。有幾次來到了鞠詠的官衙,王化基對他也不禮待,並且在公事上,對他要求非常嚴格。

鞠詠對此大失所望,於是不再希望王化基能多理解、幫助自己,只是一心一意的去努力辦好公務。

後來,王化基首先向上級薦舉了鞠詠,他對別人說:“以鞠詠的才華,不怕他不發奮,只怕他太順意了,因此而產生驕傲情緒。所以,吾故抑之,以成其德耳(我特意的去抑制他,使他能夠培養優良的品德啊)!”

(以上均據鄭瑄《昨非庵日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