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54):汲邴糜松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7月10日】

汲(ㄐㄧ?)(jí)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姬姓,為黃帝之後,以地名為姓。在春秋時後,周文王之後康叔被封在衛,後代有衛宣公,太子居住在汲(今河南省衛輝市),稱太子汲,其後代支庶子孫遂姓汲氏。根據《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記載,「汲氏,衛宣公太子之後居汲。因以為氏。」望族居濮陽(今河南省濮陽)。

2、出自於姜姓,以封地為姓。春秋時期,齊宣公的支孫當中,被受封於汲(今河南省衛輝市),他的後世子孫便以封地名為姓。汲姓望族居清河(今河北省清河東至山東省臨清一帶地區)。

【郡望】

1、濮陽郡:古縣名,春秋時衛軒都,在今河南省濮陽縣。又郡名,晉代置。今為山東省濮州縣。

2、清河郡:據《郡望百家姓》中有記載:汲氏望出清河郡。漢代置郡。相當於今河北省清河至山東省臨清一帶地區。

3、西河郡:據《姓氏考略》中有記載:汲氏望出濮陽、西河、清河。漢代置郡。相當於今山西、陝西二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
  
【堂號】

1、東海堂:漢朝汲暗,景帝時為太子洗馬。武帝時為東海太守。把東海治理得人民富裕,地方太平。召為主薄督蔚,朝廷誇他是社稷之臣。

2、汲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清德堂。

【歷史人物】

汲黯

汲黯(西元?―前112年)西漢濮陽人,字長孺,是漢武帝時的大臣。他是一位非常耿直又敢於直言犯上的人。

有一次河內失火,燒了上千人家。皇上派他去視察情況。路上經過河南,看到那裡的百姓由於旱災,有上萬家百姓沒有糧食吃,甚至父子相食。他毫不猶豫地利用皇上授予他出行時的特權,命令河南的官員打開官倉救濟百姓。回來後他在皇上面前要求承擔假造命令的罪過。皇上看到他的忠心赦免了他。

汲黯認為做大臣的應該忠於自己的職責,不應該為了保護自己的私利,看到朝廷有不對的地方而不敢指出來。一次皇上招來很多儒家學者,說要如何如何。汲黯當場回答說:「陛下心中慾望很強,表面上卻又作出仁義的樣子,怎麼可能達到像堯舜時期那樣的德政呢?」皇上非常生氣,怒氣沖沖地罷朝。

皇上退朝後對身邊的人說:「這個汲黯也太固執了。」大臣們都替汲黯擔憂,有人就批評他,汲黯說:「皇上設立大臣公卿的職位讓我們輔佐他治理國家,肯定不是讓我們阿諛奉承,讓他不能好好治理國家最後落得罵名。我們身在其位,如果只知道愛惜自己,那麼國家怎麼辦?」漢武帝曾經說:「上古時期有社稷之臣,汲黯可以說就是了。」

從史書的記載中也可以看到汲黯是一位秉公辦事的人。無論是誰,哪怕是皇太后的親人,他也敢於得罪。一次皇太后的弟弟同魏其侯發生爭執,皇上同大臣討論是非曲直。另一位大臣鄭,當時也認為魏其侯有理,但是後來懼怕皇太后,又不敢堅持。而汲黯堅持認為魏其侯有理。

當時衛皇后的弟弟衛青身為大將軍,寵貴無比,所有的大臣沒有不屈身討好他的,只有汲黯不肯。大將軍因此非常尊重汲黯,常常向他請教疑難問題,對他禮遇有加。皇上也非常尊重他。皇上見大將軍或者其他重臣的時候,常常身穿便服。每次汲黯奏事的時候,皇上都要衣冠整齊的見他。有一次汲黯奏事的時候,因為來不及換衣服,皇上就躲進了帳子裡,讓手下人傳話。

漢武帝為人嚴峻,大臣中哪怕是自己喜歡的,小有過失,動輒就殺了。汲黯勸說:「陛下辛辛苦苦地尋求賢才,找來了之後,還沒有機會讓人家施展才華,就又殺了他們。賢才有限,像您這樣無限制地殺下去,天下的賢才都要被殺光了,陛下依靠誰來幫您治理國家呢?」汲黯當時很生氣,皇上笑著說:「賢才什麼時候都有,只是要發現他們。如果有辦法找到他們,就不用擔心沒有賢才。所謂有才華的人,就像有用的工具,有才能卻不肯盡力,那就同沒有才華一樣,不殺有何用?」汲黯說:「我雖然在言語上說不過陛下,但是我心裡知道不是這樣的。希望陛下今後能夠改正,不要因為我愚笨就不聽我說的道理。」

淮南王謀反的時候曾經說:「現在漢朝的大臣,唯獨汲黯能夠直言上諫,為了正義不畏生死,所以是非分明,不容易被迷惑。像丞相公孫弘那些人,都不值一提。」

汲黯之所以不容易被迷惑,恐怕最主要的是他能夠在是非面前放下自己的個人私利。一個朝代一個國家的興盛,依靠的就是這樣的直臣。

邴(ㄅㄧㄥˇ)(bǐng)

【歷史來源】

1、源自於春秋,以封地名為姓,是晉大夫邴豫的後代。根據《通志》資料記載,邴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城邑(今河南成武縣東)。晉國大夫邴豫的封地就在邴,他的後代遂用祖先的封地作為自己的姓。後來有的便去掉邑字旁,以丙為姓,稱為丙氏。在古代,丙和邴是通用的,所以邴也當作丙。

2、出自於春秋時期,以封地為姓,是齊大夫邴?的後代。根據《通志》記載,邴,又名叼,是春秋時祭祀泰山的一個城邑(今山東費縣東)。齊大夫邴?的封地便在那。於是他的子孫,就以邴為姓在古代,邴氏的望族大多出自於魯國,後來改為魯郡,也稱作魯國郡。

3、出自於賜姓,漢代名將都御李陵之後。南北朝時,李廣的後代歸順魏國,魏帝在邴殿接見了他們,賜姓丙氏,因而姓丙。在古代,丙和邴是通用的,所以李廣的後代也稱邴氏。

【郡望】

1、魯國:西漢初年(西曆前206年)將秦朝原有的薛郡改為魯國。三國魏及晉代改為魯郡。相當於今山東省曲阜、泗水一帶。

2、平陽郡:三國魏正始八年(西曆247年)將河東郡分出一部設置平陽郡。在今山西省臨汾縣西南一帶。

註:根據《姓氏考略》記載,邴氏望出魯國。另外根據《郡望百家姓》記載,邴氏望出平陽郡。

【堂號】

操尚堂:後漢邴原,尚操守(行事以節操為第一)。黃巾兵起,邴原率全家入海,住在郁州山中。孔融想推薦他當官,他不干,又躲到遼東。到遼東因慕他的名來的,一年裡有幾百家。後來邴原做了五官將長史,他閉門自守,非公事不出。

【歷史人物】

邴原

邴原,字根矩,東漢北海朱虛人,漢末名士。年幼即喪父,家貧但好學不倦,年少時與華歆、管寧一起遊學,當時人稱三人為「一龍」,歆為龍頭,原為龍腹,寧為龍尾。

邴原少時喪父,家窮無法上學。才幾歲時,每回從書塾經過,聽見書聲琅琅,忍不住哭了,書塾的老師問他說:「小孩子為什麼哭呢?」邴原答道:「孤兒容易悲哀,窮人容易感傷。那些讀書的,凡是能夠學習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來羨慕他們不孤單,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內心感傷,因此而哭泣。」老師憐憫地說:「你想讀書就來吧!」於是邴原就這樣進了學堂,學習異常努力。一個冬天,就讀熟了《孝經》和《論語》。

年輕時,邴原與管寧就以德行高尚齊名,州府辟命都不接受。黃巾之亂爆發,邴原帶領家人到海上,住在郁洲山中。當時,孔融擔任北海相,舉薦邴原為道德高尚的耆宿。後來黃巾規模越發展越大,邴原避居遼東,與同郡的劉政都具有勇略雄圖。在遼東時,遼東太守公孫度忌憚劉政,於是收捕劉政家人,劉政逃跑。公孫度發布公告給各縣說:「敢藏匿劉政的與劉政同罪。」劉政走投無路,投靠邴原。

邴原將劉政藏匿了一個多月,當時東萊人太史慈準備回家,邴原把劉政託付給他。然後去向公孫度說:「將軍之前要殺劉政,是因為擔心他會成為您的禍害,現在劉政已經逃跑了,您的禍害不就不存在了嗎?」公孫度說:「你說的不錯。」邴原又說:「您忌憚劉政,是因為他有智謀。現在劉政已經被免職了,他的智謀無用武之地,您何必再拘捕他呢?不如赦免他吧,以此來平息眾怒。」公孫度聽從了他的勸告。邴原這才出錢送劉政回到老家。

邴原在遼東一年多,有很多人去拜訪他,名聲重於一時。後來回家,被曹操聘為司空掾。公元前208年,曹操的愛子曹衝突然病逝,曹操傷心欲絕。正好邴原的女兒也在這個時候病死,曹操欲求將曹沖與邴原的女兒合葬。這對一般人來說,是個與曹家套近關係的好機會,但是邴原嚴詞拒絕,說:「合葬,非禮也!我之所以被您所容納,而您能夠厚待我,是因為我能守訓典而不變更。如果聽從了您的命令,就成為了平凡庸碌的人了,您又怎麼認為呢?」於是,曹操停止了這一做法,改任命邴原為丞相征事。

曹操征伐時,經常令邴原、張范與曹丕一同留守。曹操對曹丕說:「有什麼事情要多向邴原與張范這兩個人討教。」於是,曹丕對這兩個人執子孫禮。曹丕有次宴請賓客,酒酣耳熱之時,曹丕出了道難題――「君父各有篤疾,為藥一丸,當救君邪?父邪?」眾說紛紜,自然有許多人願意在太子面前表露忠心,偏偏邴原一言不發。曹丕問邴原這個藥丸究竟該給誰?邴原對曰:「父親!」曹丕也沒有責難他。後來,他代替涼茂擔任五官將長史,閉門自守,非公事不出。曹操征伐東吳時,邴原隨行,死在途中。

糜(ㄇㄧ?)(mí)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封疆,以地名為姓。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大夫受封於南郡糜亭,後代子孫便以封地名為姓。根據《周書》記載,商周之際有糜國,國人以糜為姓。

2、出自於以祖名為氏。春秋時楚國有工尹(官名),名糜,他的後人以祖名為姓。

3、以職業所從事的對像穀物名稱命名為姓。根據《百家姓考略》記載,「糜,夏同姓諸侯有糜氏之後。」夏代有同姓諸侯,專門種植豆黍之類的農作物,在當時是先進的生產活動,因為每年有可靠的收成。因此,種糜的族人富裕昌盛,後期便以職業為姓。在古書《姓氏尋源》中描述:「?黍之類有糜,即糜芨也,當取此為氏,如麥氏、禾氏、粟氏之類。」黍的一個變種稱為「糜子」,糜姓祖先是種植黍糜類莊稼的氏族。上古時候,人們以採集和打獵為生,辛苦而沒有保障;而種植莊稼因為有固定的收成,在當時是很先進的生產方法。在古代,糜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東海。

【郡望】

1、東海郡:秦朝的時候置郡,治所在今天的山東省境內。西漢時相當於今天的山東省費縣、臨沂、江蘇省贛榆以南,山東省棗莊、江蘇省灌南以北的地區;東魏及隋唐相當於今江蘇省東海縣以東、淮水以北的地區。

2、汝南郡:漢高帝置,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

【歷史人物】

糜夫人

麋夫人 (生卒年不詳),三國時代蜀漢老臣麋竺及糜芳之妹,本名不詳。麋竺為三國時期著名的商人,本為陶謙左右手,後來認為劉備是明君,將親妹麋氏嫁給劉備,並大力以金錢資助劉備,於是麋夫人成為劉備眾夫人之一。

《三國演義》記載在長坂坡之戰時,糜夫人保護年幼的劉禪而傷重,趙雲特前來救援,因不欲拖累趙雲,就往身旁的枯井投井自殺,趙雲流著淚用土牆掩蓋枯井不讓曹兵發現糜夫人的屍身。不過正史記載,甘夫人與糜夫人在當時於當陽都安然無恙。

松(ㄙㄨㄥ)。(sōng)

【歷史來源】

松姓的起源與統一六國的秦始皇有莫大的關係。根據《史記•秦本紀》和《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的記載,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曾經前呼後擁,浩浩蕩蕩親自登上泰山。辦完立石、封祠祀一連串的為自己歌功頌德的例行公事後,不料在下山途中突然下起傾盆大雨,在山上卻沒有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地方,於是秦始皇就跑到松樹下躲雨。不久風息雨停,秦始皇認為這棵大樹護駕有功,便當場賞封該樹為「五大夫」。此後就有人以五大夫松為姓氏。至於松姓的開山始祖則無從考究。望族居東莞郡(今山東莒縣)。

【郡望】

東莞郡:西晉太始元年〈265年〉始置,轄境相當於今山東省沂水、莒縣一帶。

【堂號】

泰山堂

【歷史人物】

松謨

松謨(音暈),隋朝山東北海人。性格剛烈,重名節講義氣,為石門府隊正。大業末年,有賊楊厚擁徒眾作亂,來攻北海縣,松謨領郡兵大力聲討。

松謨一時大意,率領輕騎攻賊,不小心作戰失利為楊厚所擄獲,楊厚令松謨轉告城中百姓,說郡城已被攻破,一干餘眾應該早早歸降。謨假裝應允許諾。等他被押解至城下,立刻大叫:「我是松謨,一時疏忽被賊所擒,並非我戰至力竭而自甘屈服。今日援助官軍大隊人馬立刻就到,賊兵虛有其表,其實寡弱不堪,旦夕就縛,不足為憂,大家放心!」

賊兵以刀堵住松謨之口,不讓他繼續喊,並且拽著他離去,一路上交相毆擊。松謨對著楊厚大罵:「你個老賊竟敢欺辱賢良,災禍即刻臨頭!」話沒說完,賊兵已斬斷其腰。城中百姓望之,莫不痛哭流涕、扼腕不已,於是士卒銳氣倍增,軍民一心,北海縣城之圍遂解。

接著隋煬帝派遣戶曹郎郭子健討伐楊厚並擊破之,聽說松謨亡身殉節始末,嗟悼不已,上表細奏其忠烈節操。獲隋煬帝的優詔褒揚,贈朝散大夫、本郡通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