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2年12月09日】
【原文】
太宗朝,有王著學右軍書,深得其法,侍書翰林。帝聽政之餘,留心筆札,數遣內侍持書示著,著每以為未善,太宗益刻意臨學。又以問著,對如初。或詢其意,著曰:“書固佳矣,若遽稱善,‘恐帝不復用意。”其後,帝筆法精絕,超越前古,世以為由著之規益也。
——王辟之《澠水燕談錄》
【今譯】
宋太宗(趙匡義)做皇帝時,有個名叫王著的人,學習王右軍(羲之)的書法,深得王右軍的法則,因此當了專備太宗諮詢書法藝術的翰林官。
宋太宗在處理政事的餘暇,注意練習寫字,屢次差遣宮內侍從,拿自己的作品,給王著看.王著總認為不夠好。於是,太宗就更加專心致志地臨摩學寫。再拿自己的作品,去問王著;王著的回答,仍然象以前一樣。
有人詢問王著,這樣做的用意,王著說:“皇帝的字,本來已寫得夠好了,如果立即稱讚他寫得好,恐怕他不再用心了。”就此以後,太宗寫字的筆法,精妙絕倫,超越前代古人。
當時,人們都認為:這是由於王著嚴格要求,不事吹捧,所得到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