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精選今譯:河中石獸,非臆斷可尋

鄭重


【正見網2012年12月22日】

【原文】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餘裡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日:“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齧,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如其言,果得於數裡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今譯】

在滄州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邊,廟門倒塌到河裡,門旁兩隻石獸,也一起沉到河裡。

過了十多年,和尚募到一筆錢,重修廟門,便到河中打撈那兩隻石獸,竟然沒有找到,以為石獸順著流水沖走了。於是便駕著幾條小船,拖著鐵耙,向下游尋找了十多裡,也毫無蹤跡。

有個學究在廟裡講學,聽到這件事,便嘲笑說:“你們這般人不會研究事物(運動)的道理,這又不是木片之類的東西,怎能被洪水沖走呢?石頭的特性堅而重,泥沙的特性松而輕,石獸沉落在泥沙上面,就會越陷越深。順著河流向下游去找,不是荒唐嗎?(其意為:向河底深入的往下挖尋)”眾人佩服他的話,認為是正確的論斷。

一個老水手,聽了學究的話後,笑著說:“凡是掉進河裡的石頭,應該到上遊方向去找。正因為石頭的特性堅而重,泥沙的特性松而輕,水流不能沖走石頭,而反激的力量,一定會在石頭被衝激面的地方侵蝕泥沙,形成陷坑,越激越深,深到石頭底部半邊懸空時,石頭必然倒進陷坑。象這樣再次侵蝕,石頭就再次向後滾退,如此一再翻滾不停,石頭就會逆水而上了。到下游去尋找石獸,固然荒唐;在石獸沉落的深處去尋找,不是更荒唐嗎?”

按照老水手說的去找,果然在上游幾裡外的地方,尋到了石獸。

這樣看來,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還多著呢,難道可以根據自己所臆想的一點道理,就主觀武斷嗎?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