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十五刪(9):堂開洛水 社結香山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3年06月30日】

【原文】

táng kāi luò shuǐ ,shè jié xiāng shān 。

堂開洛水,社結香山。

ㄊㄤˊㄎㄞㄌㄨㄛˋㄕㄨㄟˇ,ㄕㄜˋㄐㄧㄝˊㄒㄧㄤㄕㄢ。

堂開洛水,社結香山。

【注釋】

(1)洛水:源出陝西,流入河南。洛陽位在洛水之北,水北曰陽。

(2)香山:河南洛陽南龍門山之東,產香葛。

【語譯】

文彥博在洛陽建耆英堂,白居易在香山組香火社。

【人物故事】

據《宋史.文彥博傳》,文彥博雖然極其富貴,而平日待人接物謙虛有禮,尊崇道德,樂於行善,就怕自己沒做到。在洛陽時,洛陽人邵雍、程顥兄弟都以道德自律,文彥博接待他們如貧賤時的朋友。與富弼、司馬光等十三人,仿照白居易“香山九老會”的舊例,備酒賦詩而共樂,以年齡而不以官位安排座位順序,建耆英堂,畫像於堂中,稱作“洛陽耆英會”。

據《新唐書.白居易傳》,白居易蒙受唐憲宗恩遇時,事無不言,且多被聽取,但被掌權者忌恨排斥,不能施行,於是縱情文酒。既而再被重用,又都是年幼的君主,意見更加不合,於是無立功名之意。在東都洛陽所住的履道裡巷,挖池種樹,建石樓於香山,開鑿八節灘,自號醉吟先生,為此作〈醉吟先生傳〉。晚年更加信奉佛教,乃至整個月不吃葷,稱香山居士。曾與胡杲、吉旼、鄭據、劉真、盧真、張渾、狄兼謨、盧貞宴飲聚會,都是年紀大而不做官的人,人們仰慕他們,畫成“九老圖”。

【說明】

忠誠正直的文彥博身為四朝元老,任將相五十年,名聞四夷,但依然待人謙下,以德為尊,以義為樂。晚年聚集年高德劭者為“耆英會”,與會十三人官職地位皆非比尋常,為人所稱頌。《宋史》論曰:“國家在興盛之時,其大臣必有耆艾之福,推其有餘,足以庇護當世。富弼再與契丹結盟,能使南北之民數十年不見兵革。仁人之言,利民博大啊!文彥博在朝為官端正穩重,顧盼有威,其道德聲望足以打敗敵軍,抵禦外侮於千裡之外了。他們即使功成身退,依舊朝野倚重。宋神宗熙寧、元豐以後,富弼、文彥博相繼老去,奸佞之人無所忌憚,良善之人牽連遭難,而宋朝大業就衰敗了!”(耆艾,老人。耆,六十歲。艾,五十歲。)

有別於文彥博的功成身退,白居易以忠直遭斥,寄情詩酒。但兩人都在晚年皈依佛門,白居易更重修香山寺,自號香山居士。《唐才子傳》記載,白居易與香山寺僧人如滿等組成淨社(《舊唐書.白居易傳》:“與香山僧如滿結香火社”),疏沼種樹,談禪詠古,悠閒自得。《全唐詩》也記有此事,白居易與胡、吉、劉、鄭、盧、張等六賢,於洛陽住所履道坊合尚齒之會,以此會稀有,白居易作七老會詩,首句“七人五百七十歲,拖紫紆朱垂白須”,因秘書監狄兼謨、河南尹盧貞,年未七十,雖與會而不列入。《全唐詩》之〈九老圖詩並序〉言,又有二老,年貌絕倫,同歸故鄉,也來此會。再繪其形貌,附於圖右,與前七老,題為九老圖。二老即洛中遺老李元爽,年一百三十六;禪僧如滿,年九十五歲。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