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3年07月12日】
一、燕王學道
有位先生,願意教燕王一套長生不死之術。燕王聞信大喜,連忙派人前往學習。誰知道派去學習的人,還沒來得及趕到,那位先生,就已經得病死了。派去的人只好垂頭喪氣地回來。
燕王見到他派去的人,未能學成而返,大發雷霆,責怪他走路太慢,立即處斬。
燕王不悟那位先生,是對自己的欺騙;反而責怪被派去的人,去得太晚,而予以處罪,真是昏愚得很。
(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附言】
那位先生,不能使自己多活幾天,卻要教燕王以不死之道,這分明是一個騙局。燕王不醒悟自己被騙,反而妄殺無辜。如此嫁禍罪人,實也奇特,可見他是個昏庸殘暴之君。
由於自己愚蠢,做了錯事,或受了騙,反而在別人身上找原因,拿別人開刀的人,不正可以照照燕王這面鏡子嗎?
二、不識車軛的狂暴者
河南鄭縣(今屬鄭州)有位漢子,從來沒有見過套馬車用的車軛。他上街時,在大路上揀到一個車軛,拿在手裡看了半天,感到十分新奇,就拉住過路的人,問:“這是什麼東西?”
別人告訴他:“這叫車軛。”
走了一會兒,他又在路上揀到一個另一種木料做的車軛,他捉摸了好一陣,又攔住行人問:“這是什麼東西?”別人告訴說:“這叫車軛。”
這位漢子忽然勃然大怒,狂暴地嚷道:“剛才是車軛,現在又是車軛,哪裡來的這麼多車軛?你們都以為我好欺騙麼?”說了還不解氣,又舉起拳頭,撲上前去捶打那位路人。
(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附言】
那個漢子真是魯莽粗暴得可以!車軛就是車軛,你問任何人,都只能這樣答覆。因為它就是車軛。何必自以為是,固執凶頑呢?
當然,承認不承認車軛,是一件小事。可有些人在客觀真理面前,在最根本的常識、常理面前,也往往採取不承認的態度,這種人和那個漢子,不是“如出一轍”嗎?
三、 殺豬教子
曾子的妻子上街,她的小兒子扯著娘的衣襟,又哭又鬧,要跟著去玩。曾子妻被鬧得沒有法子,就彎下腰,哄他說:“小乖乖回去吧,媽媽回家來就殺豬給你吃。”小兒子聽了,咽著口水,方才罷休。
妻子從街上回來,只見曾子正拿著繩索在捆肥豬,旁邊還插著一把雪亮的尖刀。妻子慌了,連忙跑上去拉住他說:“你瘋啦?我是故意騙騙小孩子的。”
曾子嚴肅地說:“你怎麼能欺騙孩子呢?小孩子什麼也不懂,只會學著父母的樣子,現在你欺騙孩子,就是在教孩子去欺騙別人。做母親的欺騙自己兒子,做兒子的不相信自己的母親,這樣還有家教嗎?”
曾子說完,就一刀戳進豬的喉嚨裡。
(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附言】
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為子女做出榜樣,要象曾子那樣,說一句,算一句,決不欺騙孩子,以培養他們誠實的品德。社會上的青少年中,由欺騙成習,而發展到犯罪行兇,往往與他們的家庭教育有關。
這則故事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推而廣之,一切做教育工作的人,一切領導幹部、師傅、長者,都要從這裡,悟出並實踐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
四、從用象牙筷子推下去…
紂王請人為自己精製了一雙名貴的象牙筷子。
箕子見了,十分擔憂。他認為,一旦用了象牙筷子,就再也不會用陶罐、土碗盛飯菜了,一定要有明犀、碧玉做的杯碟來相配;用了玉杯和象牙筷子,就絕不會用來盛小米蔬菜,務必裝象尾和豹胎一類的山珍海味;吃了象尾、豹胎,就再也不會穿粗布,住茅房,一定要穿錦衣,居大廈…這樣推斷下去,享樂的慾望,就會不斷擴大,必然要用普天下的民脂民膏,來填飽一個人的欲壑。那樣國家就危在旦夕了!
果然,紂王最後就因為荒淫無度而亡了國。因此,所謂聖人就能夠見微知著,從端倪推測後果。
(出自《韓非子•說林上》)
【附言】
螻蟻之穴,可潰千裡之堤;一雙牙筷,預示亡國之危。箕子的這個推斷,不失為對社會政治現象的一種科學預見。所謂科學預見,並不是憑空而來的主觀臆測,而是從實際出發,掌握了事物發展規律的一種合理推斷。所以,箕子能夠見微知著,因小知大。
五、不收賄賂是真寶!
宋國有個鄉人,很愛夤緣攀附。
有一次,這個鄉人,弄到一塊未經雕琢的渾玉,心想拍馬屁的機會又來了,連忙捧著這塊寶玉,跑進官府,獻給新上任的京城長官子罕。
子罕執意不收。馬屁鬼脅肩諂笑,說:“這塊寶玉啊,只配給您這樣德高望重的君子做器具,那些貪財愛賄的小人,真不配用。大人您收下吧。”
“請你不要再羅嗦了,”子罕正色答道,“你把這塊玉看作是寶貝;我呢,把不收你這塊玉,看作是寶貝。”
不收賄賂是真寶呀!
(出自《韓非子•喻老》)
【附言】
子罕對這件事,處理得相當好。不同的人,對於同一件事情,可以產生多種不同的、甚至根本相反的看法,這是由於人們的修養、知識、特別是立場和價值觀不同,所造成的。
那個拍馬屁的人,把玉視為寶,而子罕則把嚴以律己、不貪污受賄的正派作風視為真寶,這是非常明智、且很有現實教育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