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君王善納良諫,使大事化小、壞事變好。盛哉!(共五文)



【正見網2013年10月19日】

一、虞君不納忠良之諫,竟致亡國。教訓慘重!

晉獻公和荀息商量說:“我想攻打虞國,而虢國援救他;攻打虢國,而虞國援救他。這該怎麼辦呢?”

荀息說:“虞國的國君,貪婪而愛好寶物。請拿屈地所產的好馬,垂棘所出的美玉,做為禮物,向虞國借道,去討伐虢國。”

晉獻公說:“宮之奇還健在,他忠直並有遠見,一定要諫止虞君。”

荀息說:“宮之奇的為人,內心通達事理而性格懦弱,又比國君的年紀大了些。通達事理,他的語言必然簡略;性格懦弱,就不能強諫到底;年紀比國君大了些,國君肯定會輕視他。況且愛好的玩物,擺在虞君的面前,而禍患卻在另一個國家的後面,只有中等智力以上的人,才能考慮到它的後果。我料定:虞國的國君,智力在中等以下,所以,我方的計策,有成功的希望。”

於是,晉國派使者,到了虞國,送去了大量珍玩。宮之奇果然進諫說:“俗話說‘唇亡則齒寒’,這就好比說的是虞國和虢國,可以互相做為屏障,而不是互相從對方身上撈取賞賜。晉國今天奪取了虢國,那麼,明天虞國也要跟著滅亡了。”

虞君不聽宮之奇的忠良之諫,最終借道給晉國。

晉國滅掉虢國之後,回戈擊虞,虞君抱著美玉,牽著駿馬,投降了晉國。

唉,虞君不納忠賢之諫,竟致亡國。教訓之慘重,令人痛心啊!

二、虞卿良諫,昏王不納。惜哉!

秦國的將軍王齕,率領軍隊攻打趙國。趙國的軍隊,接連幾次,打了敗仗。樓昌請求趙王,派重要的使者,去與秦軍講和。

虞卿說:“現在講和的主動權在秦國。秦國一心要打敗大王的軍隊,即使派使者去講和,秦國也不會答應。不如拿重寶,獻給楚王。那樣,秦國將懷疑各國結成合縱,講和才可能實現。”

趙王不聽虞卿的意見,決定派鄭朱,去秦國講和。

虞卿又說:“鄭朱是趙國的貴人。秦國必然拿鄭朱,來向天下宣揚,表明趙國派貴人,到秦國講和。天下諸侯看到大王與秦國講和,必定沒人前來援救大王。秦國知道各國諸侯不來援救大王,更不肯與大王講和了。”

但是,趙王還是不聽虞卿的意見,決定派鄭朱,去秦國講和。

過不多久,事態的發展,果然象虞卿所料想的那樣。

三、梁武帝拒諫,中了反間計

侯景背叛北魏,而歸順梁朝。梁朝封侯景為河南王,晉爵丞相。

北魏高澄,忽然派使者,來與梁朝議和。當時朝中大臣,都請求梁武帝同意議和。

傅岐擔任如新縣令,碰巧在朝,只有他一個人,提出反對意見,說:“高澄新近得志,有什麼事情需要他和我朝議和呢?一定是設反間計,來迷惑侯景,使侯景生疑,心中不安,因而侯景必然圖謀叛亂。朝廷如果允許議和,就正中高澄的計了。”

但是,武帝被朱異的話所迷惑,竟然允許講和。

侯景聽見這件事,還不相信,就寫了一封假作鄴都的來信,送到朝廷。信中提出用貞陽侯換侯景。武帝在覆信中有“貞陽侯早晨到,我就讓侯景晚上回去”的話。

於是,侯景就造反了。武帝就正中高澄的反間計。

四、李泌大仁、大義、大襟懷、大手筆!

唐德宗時,陝虢都知兵馬使(官職名)達奚抱暉(人名),用鴆酒毒殺節度使張勸,代替張總督軍務,上表朝廷要求旌節,做節度使,並且暗地勾結陳懷光的將軍達奚小校,做為援助。

唐德宗派李泌為陝虢都防禦水陸運史,想用神策軍,護送李泌赴任。

李泌對德宗說:“陝城的人,不敢違背達奚抱暉的命令,這是抱暉在做怪。如果把大量的兵馬,開到陝城,抱暉必然要關閉城門堅守。陝城三面都是險地,不是一年半載可以攻打下來的。我請求一人一騎,獨自去上任。”

德宗說:“朕正重用著你。應當另派一個人去。”

李泌答道:“別的人一定進不去。現在事變剛剛發生,人心還不穩定,所以我能出其不意,破他的奸計。別的人猶豫不定,遷延時間,等到他謀畫好了,已經無法走近陝城了。”

於是,德宗同意了李泌的要求。

李泌看見有從陝州來的奏事官吏和將官,正在長安的,就故意對他們說:“現在,皇上因為陝虢 正鬧饑荒,所以不授給我節度使的職務,而派作領運史,皇上是想讓我督運江淮一帶的糧食,去賑濟陝州。陝州的行營,離長安不遠,如果抱暉可以重用,必當使他能夠立功。那時,朝廷就會賜給他旌節了。”

抱暉派來的偵察,探聽到這個風聲之後,急忙回到陝州,向抱暉報告,抱暉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李泌把這個情況,立即報告給德宗,說:“讓抱暉的士兵,想著糧食;讓抱暉本人,想著旌節。他(指抱暉)一定不會殺害我的。”

於是,李泌出了潼關,在曲沃過夜,抱暉的將佐,都前來迎接。離陝城十五裡時,抱暉還親自來謁見。李泌稱讚他代理軍務保城的功勞,說:“軍隊中有些謊言,不足以放在心上。你們的職務,都照舊不動。”

李泌進了陝城。開始處理公務。辦事人員中,有人請他屏退左右,以便報告軍情。李泌說;“改換軍帥的時候,軍中有些謊言,是正常現象,我李泌來到以後,自然就平靜了。我不願聽這些話。”李泌只取帳簿,籌措糧食。

第二天,抱暉來到李泌的住處。李泌對抱暉說:“我不是喜愛你而不殺你,殺了你恐怕從今以後,凡有危險疑難的地方,朝廷所派的將帥就不能進去了。所以留你活命。你替我帶些版幣,去祭祀節度使,不要輕易入關,自己選擇個安身地方,暗地裡取走家小,我保證你的安全,不出危險。”

李泌行前,德宗開了個陝州預謀作亂的七十五人的名冊,授命李泌到陝州後,把他們殺掉。李泌把抱暉打發走後,中午,朝廷派的宣慰使到來,李泌奏說:“我已經解除了抱暉的職務。其餘的人,就不要問罪他們了。”

德宗又派使者來到陝州,一定要李泌把命冊上的人殺掉。李泌不得已,把兵馬使林滔等五人,押送京師,懇請德宗赦免他們的死罪。詔令把五人謫戍天德軍。達奚抱暉,聽到上述消息,於是逃之夭夭,不知去向。

李泌解除了大叛亂,又救了許多人。真是大仁、大義、大襟懷、大手筆!

五、君王善納良諫,使大事化小、壞事變好。盛哉!

李絳在德宗掌朝時,正值魏節度使 田季安 死去,他的兒子李懷諫,年紀尚小。李吉甫請求德宗,發兵討伐魏博。李絳認為不必對魏博進兵。魏博會自動歸順朝廷。李吉甫竭力述說,不可不用兵的情狀。

李絳說:“臣私下觀察,兩河間藩鎮中的跋扈之人,都分兵隸屬各個將領,不讓他們專聽一人指揮,這是恐怕他們權勢過重,一有機會,便要謀害自己的緣故。各個將領,勢均力敵,誰也不能挾制誰。如果哪一個,想要多交結一些人,而眾人的心,又不相同,他的謀略必然要泄露出去,如果想要獨自起兵叛亂,而又兵少力量微弱,勢必不能成功。跋扈的人,依靠這種辦法,做為長遠的策略。可是臣私下想來,若是經常有一個嚴明的主帥,能控制部下的將領,為他效死命,讓這樣的人做節度使,還能大體上控制局勢。現在田懷諫,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娃子,凡事不能自己裁斷,軍府的大權,必然落在別人手中。各個將領的待遇,厚薄不均,必定有人憤怒,有人怨恨。從這裡看來,原先分兵制之的策略,恰造成了現在的禍亂。姓田的當不成屠戶,那就全要當俘虜囚徒了,哪裡需要朝廷出兵呢!只願陛下按兵不動,積蓄力量,嚴格控制各道的兵馬,等待日後的結果。使魏博的將士們知道,過不了幾個月,他們當中必定有人,自動出來為朝廷出力的。到那時候,只在朝廷做出迅速靈敏的反應了。抓住有利時機,不惜爵祿,賞賜那個人,讓兩河間的藩鎮,都害怕自己的部下,也效仿這種做法,取得朝廷的賞賜,也就變恐懼為恭敬謹慎了。這是兵法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呀。”

不久,田懷諫年幼軟弱,軍政都由家僮決定,對待部下將士,單憑個人愛憎為轉移,部下人人憤怒。田興早晨入府,士卒幾千人大聲譁噪,圍著田興下拜,請田興擔任留後,田興驚訝得跌倒在地。許久,考慮到推辭不掉,才對眾人說:“你們肯聽我的話嗎?不要殺害副大使,遵守朝廷法令,劃清地界,委任官吏,然後可以行事。”眾人都異口同聲地表示贊同。於是,田興殺死田懷諫的將士十幾人,把田懷諫流放到外地。

十月,魏博監軍,把上述情況申報到朝廷,德宗忙令宰相對李絳說:“你揣度魏博的形勢,象事先訂好了符契一樣的準確!”

李吉甫請求派使者,到魏去宣慰,藉機觀察那裡的變化。

李絳說:“不能這樣做,現在田興得到了那裡的土地,他的軍隊正等待朝廷的詔令,不趁這個機會,推誠安撫結納,賜給恩惠,必定得朝廷派去的宣慰使回來,帶來魏博將士請求旌節的表文來,然後才給他們爵祿。那就是恩惠出於下面,而不是出自於上面了,會使人們看重藩鎮將士、而輕視朝廷。”

德宗接受了李絳的意見,任命田興為魏博節度使。詔令傳到魏州,田興感激流涕。他的部下,也大受鼓舞。

李絳又說:“魏博五十多年不沾王化,一旦奉六州的土地歸順朝廷,挖掉了河朔勢力的腹心,搗毀了叛亂分子的老窩。如果朝廷不加重賞,超出他們的願望,無法安慰士兵之心,使四鄰各鎮得到鼓勵,發生羨慕,是很不妥當的。請發國庫錢一百五十萬緡,賞賜魏博將士。”

左右宦官說:“這樣花錢太多了。”

李絳說:“田興不貪求獨占魏博的利益,不顧忌惹怒四鄰帶來禍患,而能歸順朝廷。陛下為啥愛惜小錢,而失大計;不用來收買一道的人心呀!即使國家發兵十五萬,去攻取魏博六州。一年裡攻下來,花的軍事費用,又何止五十萬緡呢?”

唐德宗高興地說:“朕所以要節省衣食,積蓄財物,正是為了平定四方!否則,白白地把財物放在國庫裡,干什麼?”隨即派遣知誥裴度,到魏博宣慰,用五十萬緡錢犒賞軍兵。並宣布:魏博六州的百姓,免除徭役一年。軍士也拿到了賞錢。全體軍民,歡聲雷動!

成德、兗鄆等鎮的一些使者,互相觀望。大驚失色,嘆息說:“對抗朝廷,到底有什麼好處呢?”他們都表示誠心效忠朝廷。

君王能善納賢臣良諫,使大事化小、壞事變好。軍民歡騰。盛哉!

(以上均據馮夢龍《智囊》)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