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二蕭(2):卻衣師道 投筆班超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4年02月09日】

【原文】

què yī shī dào ,tóu bǐ bān chāo 。
卻衣師道,投筆班超。

ㄑㄩㄝˋ ㄧ ㄕ ㄉㄠˋ,ㄊㄡˊㄅㄧˇㄅㄢ ㄔㄠ。
卻衣師道,投筆班超。

【注釋】

(1)卻:同“卻”,拒而不受。
(2)師道:陳師道,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北宋彭城(今屬江蘇)人。個性高介,詩作典奧,自成一家。
(3)投:扔擲;棄置。
(4)班超:字仲升,東漢扶風平陵(今屬陝西)人。父親班彪、長兄班固、妹妹班昭都是著名的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漢明帝時出使西域,平定西域,和帝任命為西域都護,又封定遠侯。

【語譯】

陳師道不接受趙挺之家的棉衣,班超丟下筆立志萬裡封侯。

【人物故事】

據《宋史.陳師道傳》,陳師道年少好學,苦其心志,十六歲時以文章拜見曾鞏,曾鞏一見就認為他是個奇才,嘉許他的文章著作,留下他跟曾鞏學習。北宋熙寧年間,王安石變法後,《三經新義》盛行,陳師道不認同其學說,就決定不參加科舉。元佑初年,蘇軾推薦其文章與德行,起用為徐州教授。繼而任太學博士,改教授潁州。又被議論並非科舉及第,被罷官回家。陳師道家境向來貧困,有時幾天不開鍋,但他安貧樂道,高潔耿介而有節操。對於經典尤其精研《詩經》、《禮記》,作文典雅深奧。世人喜歡誦讀他的詩文,至於他高深的學識、卓絕的品行,有人卻不曾聽聞。

起初,陳師道在京師待了一年多,一次也未曾到貴人之門,傅堯俞想認識他,知道他貧困,懷裡帶著金子想送給他,聽了他的言談思想,更加敬畏不敢拿出來。陳師道向來厭惡妻子的妹婿趙挺之,碰巧遇上郊祭,天氣非常寒冷卻無棉衣,妻子就去趙挺之家為他借衣禦寒。陳師道問明衣服從哪來的後,離去時不肯穿,於是感風寒致病而死。

據《後漢書.班超傳》,班超為人有大志,然而對內孝順謹慎,在家常勤勞刻苦地做活兒,不以勞苦為恥。有口才,廣泛閱讀典籍。家境貧困,常受僱為官府抄書以奉養老母。長久勞苦,班超曾停止抄書,丟下筆感嘆說:“大丈夫沒有其他志向,還應當效仿傅介子、張騫,在外國立功以封拜侯爵,怎能長久待在筆硯之間呢?”兩旁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你們這些小子哪會知道壯士的大志啊!”後來遇見一個以相術為業的人對他說:“這位尊貴的人,雖然只是平民儒生,而將封侯萬裡之外。”班超問他原因。相者指著他說:“你生有燕子下巴,老虎頸脖,高飛而食肉,此為萬裡封侯之相啊!”

永平十六年,漢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城,立下大功。明帝任他為軍司馬,繼續之前的功業。和帝永元七年,封定遠侯。

【說明】

趙挺之是王安石變法的擁護者,蘇軾曾說趙挺之是“聚斂小人,學行無取”,陳師道身為蘇門六學士之一,對趙挺之的排斥就可想而知了。就現代人的眼光可能認為陳師道太不識時務,但古人多重義輕利,講究品德操守,陳師道的寧死不屈在歷史上也是所在多有啊!

班超有勇有謀,曾率領三十六騎平定西域,留下“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的名句。

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西域五十多國歸附於漢。永元十四年回到洛陽,已經七十一歲。當年效仿張騫的壯志,萬裡封侯的願望終於實現。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