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與濰縣城牆的故事

濰坊大法弟子


【正見網2013年11月24日】

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任山東濰縣(今濰坊市)縣令時,不但為民請賑、開倉放糧,還用修城牆的辦法,招豢災民務工,救活百姓。

1746年,濰縣遭遇大災,百姓餓的相易食。清代朝廷律令嚴厲,官吏未經申報批准,不得開倉放糧。但如果等到批准再開倉,輾轉時日,百姓餓死的更多。鄭板橋為救百姓,冒著丟烏紗帽的危險,未等到批准就緊急開倉放糧。開倉雖緊急,但有條理、不混亂,為免冒名多領,讓百姓拿券領糧,救活萬餘名百姓。他還捐出他的養廉金施粥,讓百姓簽下借券,後來又盡毀借券。為此,鄭板橋在濰縣有很高的聲譽。

秋天莊稼又欠收,靠開倉放糧,長久下去不是辦法。鄭板橋日夜苦思,終於想出一個一舉多得的辦法——不向朝廷要錢、又能使民間富戶肯出力為災民施粥。當時濰縣城牆年久失修,水浸坍塌,而城牆的牢固、防洪防寇,是關心財產安全的城中富戶看重的。於是,鄭板橋號召濰縣紳民修補城牆,並自己帶頭捐五百兩銀子左右(相當於他半年的俸祿加養廉金),捐修城牆六十尺,之後他又捐錢增修到八十尺。這些捐的錢並不經過鄭板橋之手,全部委託濰縣民間公認的忠厚、公正之士保管、用於僱工修城,“各任各段,各修各工,本縣一錢一物概不經手,但聿觀厥成而已。”(《修城記碑文》)不經手百姓一文錢的做法,獲得了百姓的信任。在他的帶頭下,濰縣鄉紳富戶紛紛捐錢修城牆,不管是捐修六十尺的、還是六尺的,鄭板橋都給予刻碑表彰。鄭板橋用修城牆僱傭了大量災民來務工就食,救活了上萬逃荒的百姓,使他們免去流離失所、要飯之苦。濰縣的富戶、貧民都很滿意。

濰縣城牆經過修補,異常堅固,此後經過捻軍兵亂、清末民初軍閥混戰中大小不等的戰事,多次兵臨城下,皆因濰縣城易守難攻、堅不可摧而無一次破城而入,使得濰縣百姓免受戰禍之苦。

後世,中共攻打濰縣時,靠現代炸藥,仍死傷慘重才占領濰縣,也從此開始中共治下欺壓、乃至迫害濰坊百姓的血淚史。

五千年神傳傳統文化下的古代官吏,大多懷有仁善之心,清正愛民,為百姓做好事,留下許多佳話。而中共破壞了中華五千年神傳文化,使官員道德下滑,腐敗橫行,官民矛盾加大,強制拆遷、強制征地、強制下崗等事件層出不窮,房價飆升,物價飛漲,百姓生活成本不斷增大、生活質量不斷下降,官員坐在民憤的火山口上。中共假惡鬥、殘暴的本性,才是造成當今社會矛盾的罪魁。退出黨團隊,才是唯一的出路,才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