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不該縮頭別縮頭,須得放手且放手(數文)

嚴自律


【正見網2014年01月31日】

一、不該縮頭別縮頭,須得放手且放手

國家有難、百姓遭殃時,必須挺身而出,見義勇為,匡世濟民。在這種時刻,不該縮頭時,就應該伸頭,絕不做縮頭烏龜;對別人有益,對自己並無大害,可以放手時,便須放手,絕不打擊報復,做到寬宏大量。狄仁傑就是這樣做人的。

狄仁傑(630--700年)唐臣。字懷英.并州太原(山西太原)人。以明經舉,累遷大理丞。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擢侍御史。天授二年(692年),任地官侍郎、判尚書、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後為來俊臣構陷,下獄遭貶。神功元年(697年)復相,後為內史。他勸止武則天行正除奸,並以母子情勸其召還中宗。為政慈惠。常以舉賢為意,引拔張柬之、姚崇等公卿賢士數十人。為官敢諫。《舊唐書》言其:“犯顏忤旨,返政扶危。是人難事,狄能有之。”狄仁傑在不該縮頭時,絕不縮頭,這方面的事例,筆者先前已有介紹,茲有贅述。

狄仁傑在“須得放手且放手”這方面也做得好。天授二年(691年),狄仁傑任地方官侍郎,兼宰相。

有一次,武則天對他說:“你在汝南做刺史時,很有政績,然而還是有人說你的壞話。要想知道是誰嗎?”

狄仁傑感謝說:“陛下認為他所說的是我的過錯,我當改正;認為不是我的過錯,這是對我的愛護。但是,那位說壞話的是誰,我不想知道。”

武則天稱讚狄仁傑“不聞毀己者,是品德高尚的人。”

(事據《唐書》)

二、大孝獨頌虞舜,英才單稱周公

古人講“大孝獨頌虞舜,英才單稱周公”。說的是古代能盡孝道的人很多,但只有虞舜被稱為大孝之人,這是因為他做了其他人所做不到的事;古代有才能的人也很多,但只有周公被稱得上大美之才,這是因為周公的才能,是以道德為根本。

自古以來,能盡孝道的人很多,但是像舜那樣受了種種陷害仍能保持孝心者,畢竟少見。舜的父親瞽,是個瞎子,舜的生母死後,瞽續弦生子名象,他由於偏愛象,對舜百般刁難,並欲置他於死地。有一天,瞽要舜到倉稟修補,瞽在倉下放火,舜借一個鬥笠護身,跳下逃生。瞽又要舜去挖井,舜在井下挖土時,上面的瞽和象,趁機向井中填土,想憋死他,舜從預留的孔道逃了出來,得以不死。

瞽對舜是那樣,而舜則始終如一地孝順他,並且友愛兄弟。若換了旁人,早就因瞽“父不父”,而自己也“子不子”了。要不然,也早離家出走,能像舜這樣完美無缺,實在難得。

周公的美才,只須從周代的禮樂行政,都出自周公之手,便可見一斑,這樣的美才,已是後世之人所不能及的。然而孔子仍然說:“使驕且吝,則不足觀。”由此可知,周公最難能可貴的,便是他的美德。世上稍有才華之人,便易趾高氣揚,目空一切。然而周公“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毫無驕吝之色。武王病時,周公祓潔齋戒,要以自己作為質押,代武王死;武王果然痊癒。武王駕崩,成王年幼,周公不畏流言,輔助成王料理朝政,成王長大後,再把政權交給他。周公不僅有美才,且不驕不吝,以德為本,所以孔子獨稱周公,並不僅是因為他曾制禮作樂的緣故。

(事據《史記》)

三、拜讀父訓

鄺子輔 對兒子鄺埜,管教始終很嚴格,鄺埜在陝西任按察副使,很長時間了,想見父親,便準備聘父親為陝西鄉試考官,他父親生氣地說:“兒子是這地方的高級長官,而父親又是這地方的鄉試考官,這樣用什麼理由來回答人們的閒言碎語呢?”便寫了一封信責備兒子。

鄺埜曾經寄給父親一件黃黑色的衣服,他父親又寫信批評他說:“你為國家執行法律,就應當努力為萬民雪洗冤恥,排解糾紛,這樣才能無愧於國家對你的信任。可你為什麼要操心勞神,弄來這些衣服,用它敗壞我的名聲?”便把衣服封好、退了回去。

鄺埜接到信後,跪著拜讀,淚流滿面的表示:接受父親的教誨。

(事據《通鑑記事本末》)

四、朱熹愛國的心聲

南宋初年,一直受北方金國的侵略,打了許多敗仗。有一年,金國內部發生爭奪皇位的鬥爭,金軍後退,宋軍乘勝前進,收復了大片土地。抗金鬥爭出現了一派好形勢。南宋朝廷內部的抵抗派精神振奮,紛紛上書皇帝,要求乘勝追擊,收復全部失地。

這時候,朱熹正在家裡讀書和寫作。當前線宋軍勝利的捷報,不斷傳來的時候,朱熹興奮得整夜難以安睡。他乘興寫了好幾首詩,來表達自己激動心情和對收復中原的無限期望。其中一首詩寫道:

孤臣殘疾臥空林,
不奈憂時一寸心;
誰遣捷書來蓽戶,
真同百蟄聽雷音!

詩的意思是說:

我疾病纏身,靜臥在偏僻的山村,
憂國又憂民呀,總放不下一顆赤誠的心。
是哪位好人把勝利的捷報送到我家門?
我高興得像蟄眠的昆蟲聽到春雷的聲音!

(事據《宋史》)

五、自美與自惡

陽子來到宋國,住在客店裡,店老闆有妾二人,一人漂亮,一人醜陋。那位醜陋的妾,受到眾人們尊重;而那個漂亮的妾,卻被大家瞧不起。

陽子問:“這是怎麼回事?”

客店的夥計說:“那個漂亮的女主人,自以為漂亮,結果卻使我們看不到她的漂亮。那位醜陋的女主人,自以為醜陋,卻能使我們看不到她的醜陋。”

陽子聽後,就教諭他的弟子們說:“弟子們切切記住:一心一意做好事,就不會自以為了不起,這樣,走到哪裡都會受到人們的愛戴。”

(事據《道教史》)

六、據文察人重品性

冀州進士張昌齡、王公瑾,二人都很有文才,名聲早已傳遍了長安城。但禮部員外郎王師旦,擔任主考時,卻把他倆的考卷,列為下等。滿朝文武都不知這是為什麼。

到上報錄取名單時,唐太宗奇怪的問:“為什麼沒有張昌齡等知名人的名字?”

王師旦回答說:“他們的文章確實很有文彩,然而膚淺華麗,這種人一定成就不了大事。我要是把他們錄取了,擔心後來人仿效他們,而損壞了陛下一向倡導的良好風氣。”唐太宗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

後來,張昌齡擔任長安縣尉,犯有貪污被革職。而王公瑾,也是始終沒有什麼好作為,乏善可呈。

(事據《唐書》)

七、將相和諧秉公義,奸邪難逞

呂后掌權時,封呂氏子弟為王,獨攬朝廷大權,要強奪少主的皇位,危及劉氏天下。右丞相陳平,對這種局面非常擔心,可是無能為力,又怕禍及自身,便長時間深居簡出,心情苦悶。

陸賈前來給陳平請安,沒有等陳平出來迎接,就進來坐下了。而陳平還在憂愁之中,沒有按時出來會見陸賈。

陸賈說:“你官為上相,享受三萬戶侯的待遇,富貴到頂啦。如有憂念,大概是擔心諸呂和少主吧?”

陳平說:“不錯。這事該怎麼辦?”

陸賈說:“要天下安定,得看丞相的本事;要救天下危難,得看將軍的能耐。將相和諧,皆秉公義,那麼百官就會呼應;百官響應,天下即使有變,權力也不會分散。國家安危,主要掌握在將相兩人手裡。我想找個機會與周勃說說這個道理,可他總是和我開玩笑,理解不了我的內衷。你為什麼不和太尉周勃,來往密切一點,友誼建立的深一些呢?”

接著,陸賈為陳平獻了幾個計策,來對付諸呂。陳平按照陸賈的意見送給周勃五百金祝壽,還送去了大量的歌舞樂隊和壽酒,周勃也如此還報。這樣,將相交深誼厚,呂氏的陰謀,就越來越沒有市場了。

(事據《漢書》)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