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助夫保民驅賊,確是女中英傑!

--李翱《楊烈婦傳》今譯
華翰


【正見網2014年03月16日】

唐德宗建中四年(紀元783年),李希烈叛軍,攻陷汴州,隨後又要侵襲陳州,叛軍分兵數千人,抵達項城縣。他們要掠奪財物、俘虜百姓後,到陳州會合。項城縣令李侃,不知如何是好。其妻楊氏說:“你是縣令,賊兵犯境,應該拒守。力量不夠,以身殉職,是你的本分。如果你逃跑,那麼還有誰來守城?”李侃說:“兵力和財物都沒有,這又如何是好?”

楊氏說:“你如不拒守,縣城就會被賊兵攻占。糧倉裡的糧食,都成了他們的積蓄;庫房裡的財物,都成了他們的財產;全城百姓,都成了他們的士兵。那麼,國家還有什麼呢?奪回即將陷於賊手的財物,吃掉將被賊兵搶走的糧食,用重賞鼓勵敢於死戰的勇士。這樣,一定會成功!”

於是,李侃把衙役、百姓,召集到院中。楊氏說:“縣令確實是一縣之主,即使這樣,一旦他任期滿,就會離職而去,不像你們長期生活在這裡。衙役和百姓,都是本地人,你們的祖墳在此,應該共同出力死戰,保衛縣城。難道你們忍心成為賊兵的俘虜嗎?”眾人含淚答道:“我們願意守城!”

於是,楊氏發布命令說:“用瓦石擊中賊兵的,賞錢一千文;用刀箭兵器,擊中賊兵的,賞錢一萬文。”

當即有數百人參加,李侃率領他們登城防守。楊氏親自做飯,分給他們吃,不分年齡大小,一律做到周到、平等。楊氏又叫李侃對賊兵說:“項城父老以義為重,誓不歸附賊兵。人人盡力防守,不怕犧牲。即使你們占領了項城,也不能顯示你們的威風,你們不如趕快離開。否則,白白失利,沒有絲毫好處。”賊兵大笑,紛紛射出箭來,有一支箭,射中李侃,李侃受傷,想轉身回到家中。

楊氏責備他說:“你不在這裡,誰肯死守?你如果死在城上,不是比死在家裡,更光榮嗎?”李侃忍著巨痛,又上了城牆。

項城只是一個小縣,沒有長戟、勁弩等精良武器,沒有高牆深河等堅固的防禦條件。賊兵氣焰十分囂張,以為馬上就可以一口吞下項城。賊將帶領士兵,企圖爬上城牆,一舉攻占。

守兵中有個人用普通的弓箭,射向敵人,一箭射中賊將。賊將墜馬而死。那個賊將就是叛軍首領李希烈的女婿。賊兵失勢,爭相逃走。項城百姓,沒有受到損失。

刺史把李侃的功勞,報奏到朝廷,皇帝下詔升遷李侃為絳州太平縣令。

楊氏平素有婦女之德,侍奉父母公婆,盡心盡力,恭敬和順,與姐妹妯娌和睦親密,對下人晚輩,慈愛關懷。很是賢淑。沒有想到:她還無師自通,大難來時,她還懂得領軍布陣,明白進攻與防守,大敵當前,英勇與剛烈。即使是公卿大臣,也很難得如此。

自從戰亂爆發以來,朝廷優待禮遇守御大臣。大臣們憑藉險要的堅城深池,儲存的東西堆積如山,像平時一樣聚斂財物。那些戴頭盔,穿鎧甲,身背弓箭,往來馳驅的武將,不知有多少人。但他們勇氣不足,不能作戰;智慧不足,不能防守;忠心不足,不能死戰。棄城逃跑的文臣武將,大有人在。那是些什麼樣的人啊?像楊氏僅僅是一個婦女,確實是難能可貴!孔子說:“仁者必有勇!”楊氏當得起這一句話啊!

【附言】

在叛軍兵臨項城、縣令“不知所為”的危急情況下,其妻楊氏挺身而出,當機立斷,幫助丈夫謀劃抗敵對策,激勵胥吏、百姓,堅決守城,並親自參加後勤服務,鼓勵丈夫帶傷參戰,終於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使項城免於淪陷。作者通過項城保衛戰,人們看到了一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像。她的冷靜和智慧,她對國家的忠心和非凡的組織能力,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者把她與“棄城而走”的文臣武將進行對比,從而使這一形像更加鮮明高大,文章的主題更加深刻突出。

本文是唐代散文家、哲學家李翱的代表作,他在《答皇甫湜書》中自信地說:“仆文采雖不足以希左丘明、司馬子長,足下視仆敘高愍女、楊烈婦,豈盡出班孟堅、蔡伯喈之下耶?”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