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孫氏勸夫 (數文)

羅善


【正見網2014年07月06日】

一、小女孩孝心迫切,打虎救父

晉朝時候,楊豐的女兒楊香,年僅十四歲。有一次,楊香隨父親在田間割稻子,忽然,不知從何處跳出來一隻老虎,一下子就把她父親銜了去。

當時,楊香手無寸鐵,心裡只想著一定要救出父親,便全然忘記自己手無寸鐵,還是個力氣尚小的女孩子。但因救父心切,只見她飛躍上前,一下子就扼住了老虎的頸項,老虎被她突然襲擊,震驚之下,丟了楊香的父親就跑。

這樣,楊豐便被年僅十四歲的小女兒,從虎口救下,撿回了一條性命。

那個地區的太守,得知此事後,便奏請朝廷,嘉獎了楊香的勇敢和孝心。

呂坤說:惟義能勇!平常膽小力弱的一個小女子,卻能在關鍵時刻,制服猛虎,救出生父,全是因為孝心迫切,奮不顧身啊!

二、張李氏 孝奉瞎眼婆婆

唐朝時候,有個叫化子,名叫張李氏。她相貌很好,年紀在三十歲上下,丈夫早死,張李氏便天天攙扶著她的瞎眼婆婆,去討飯。她的婆婆脾氣很暴躁,而且是個自以為是的人,動不動就罵張李氏。縱然這樣,張李氏卻仍然很耐心、很細心地孝敬著自己的婆婆。

那地方有個富翁,喜歡張李氏的好相貌,便鼓動張李氏:何不離開自己的瞎眼婆婆,嫁給他、跟他過算了。甚至拿出一百兩銀子,要來聘她。

沒想到,張李氏對富翁義正辭嚴地說:“你不過一時貪戀我的姿色罷了,但我怎麼能那樣做人呢?我情願跟著婆婆討飯挨餓,也不會嫁給你。”

除了這個富翁,又常常有些青年男子,拿著衣裳或銀子,來誘引張李氏,也都被張李氏罵跑了,她還把那些青年送來的銀子衣飾等,一 一扔到地上。

就這樣,她一心侍奉婆婆,直到她的婆婆病死,張李氏竭力將婆婆安葬好,也沒嫁人。

她把婆婆安葬好了以後,她就削髮為尼,一直活到八十八歲,死前口裡念著“阿彌陀佛”,氣定神閒,安然仙逝。

三、十二歲的童養媳,善諫婆婆

明朝時候,有個童養媳名字叫蘭姐,才十二歲,看到她的婆婆老是罵她婆婆的婆婆叫太婆的,罵太婆是老不死的討厭東西。

蘭姐就在一天深夜裡,避開了旁人耳目,流著淚,跪在婆婆的面前,言辭懇切地說:“婆婆您和太婆相罵,是給晚輩做了一個壞榜樣啊!假使將來婆婆年老時,也有人把婆婆您,罵成老不死的討厭東西,那麼婆婆您心裡會是什麼滋味呢?人人都要年老的,壽長壽短也是天命。媳婦我但願婆婆以後,能像太婆那般長壽,才好呀!”

那個當婆婆的,聽了蘭姐這一番話,羞愧難當,幡然醒悟,從此就變得孝敬太婆了。

以後,上天嘉獎蘭姐的孝道德行,她的兩個兒子,都中了進士。

一個十二歲的童養媳,仍能深明大義,深夜裡情真意切地規勸婆婆,真是善諫!若天下人都能如蘭姐善諫,則天下就再無像婆婆那樣的惡言惡行了。

四、女兒勸父戒殺禽鳥

明朝有個姓陸的女子,她的父親常常用鐵銃或彈弓打鳥,在他手裡喪生的鳥禽,已多得數不盡數。結果陸姑娘的弟弟,在三歲時出水痘死了。那水痘出得很怪,滿身都是,一顆顆墨黑墨黑的就像那槍彈子一樣。

十六歲的陸姑娘,看著三歲的弟弟,喊著疼痛,滿地打滾地死去,異常悲痛。她似乎明白了些什麼,便走到父親面前,跪地哭著說:“父親呀父親!您時常射殺鳥,積下太多的孽,所以因果報在了弟弟的身上。倘使父親您再不悔改,恐怕將來還會有更大的災禍,也恐怕咱家再也不會有接續香火的男孩了!”

陸姑娘的父親,聽了女兒的這一番話,頓時幡然醒悟,便把所有打鳥的器具,都燒掉了,發誓要戒殺放生,還要敬畏神靈,愛惜字紙,以此來贖從前的罪孽。

而陸姑娘呢,看到爹娘無子,便也立願不嫁人,而終身在家,侍奉二位父母。這樣過了九年。

忽一日,陸父做夢,夢裡,看到他家的先人,抱著一個健康活潑的男孩子出來,說:“假使不是孫女兒陸姑娘的一番話,我家幾乎就真的要絕斷香火了呀!”

陸父醒來,若有所悟。果然,沒過多久,陸母真就生了一個大胖兒子。

五、能主動引咎自責的馮氏

明朝吳子桂的妻子馮氏,家裡很窮,但她卻勤懇奉養長輩。吳子桂的繼母張氏,對待馮氏極不好,動輒挑刺打罵,十分惡劣。但馮氏卻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極有婦孝。

繼母張氏的惡行,連鄰居都看不下去了,紛紛要來勸告張氏,馮氏卻一 一把她們勸阻回去,還說:“我的婆婆,之所以打罵我,那肯定是我還做得不夠好、不夠合她意,若你們去勸說她,那就顯得是她做得不好、有不是之處,那我可就太不孝而罪更大了!”

吳子桂的兩個弟媳,也被這個惡婆婆,打罵得受不了,紛紛起了上弔死了算的念頭。馮氏又委婉、苦心地規勸,打消了她們上吊的念頭。

馮氏的孝行婦德,更使兩個弟媳,感嘆慚愧,紛紛暗下決心,要學馮氏的榜樣,做個好媳婦、好女人。

宋代楊萬裡《庸言》中說:“己有過焉,何必人告也?見人之過,得己之過;聞人之過,亦得己之過。”這是加強自我修養的重要方法。

能主動引咎自責,連男子都頗難有此胸襟,何況女子!上古虞舜有大孝,是不以別人的過為過,反以為是己過。沒想到三千多年後,區區一平凡女子,也有此大德行!

六、孫氏勸夫

明朝時候,有個叫吳子恬的人,他的繼母唐氏,很偏心,對自己親生的兒子很溺愛,對吳子恬則常虐待。每每吳子恬忍無可忍之際,吳子恬妻孫氏,便耐心地勸住了丈夫。

吳子恬父親去世後,唐氏又私自瞞藏下千兩銀子,然後把全部家產分成了三份,一份留給自己養老,一份留給自己的親生兒子,而另一份,是一點點薄田荒地,就給了吳子恬。吳子恬其實知道唐氏私藏了千兩銀子,氣憤地提出自己也要分一份銀子。妻子孫氏,又竭力勸阻了他。

沒過幾年,本來就教養不好的吳子恬的弟弟,好賭成性,把他自己名下的產業,全都輸光了。連老母唐氏的產業產田,也被他賣光了。唐氏及她溺愛的小兒子,一下子無家無業,衣食無著了。

而此時,吳子恬夫婦,卻靠辛勤勞動,持家有方,而變得衣食豐足。吳子恬妻孫氏,這時卻又再一次地勸夫,說:應該把無衣無食、窮困潦倒的繼母和弟弟,接回家來供養,並為弟弟戒了賭。

那個繼母和做弟弟的,他們母子,終於悔過自新,從新做人了。

七、老虎尚且通人性

明朝時候,有個叫包實夫的人,他對父母非常盡孝,並且明理守規,頗有學問,在“太常裡”這個地方教書。一年年底,包實夫回家看望雙親,行至半路,忽然遇到了一隻老虎。老虎銜住了他的衣服,把他拖到了樹林裡。

在老虎把他放下來,歇一歇的時候,包實夫忍著驚痛,爬起來,雙膝跪下,朝這頭老虎便拜,說:“老虎呀老虎,你要吃我,我認命了。但是我死不瞑目呀,因為我家還有兩個七十多歲的老父、老母!我今天只求求你,能否讓我先回家,等我侍奉完雙親,到他們去世後,你再來吃我,我一定自己回到這裡來,送給你吃。”

那老虎聽完了包實夫的這一番話,竟然不傷害他,默默地轉身走了。從此以後,人們就把這個地方叫做“拜虎岡”。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孝心,可以通天感物,使天不降災,虎不傷害。哪怕禽獸草木,一切有情、無情之物,都可能因人性中的孝意而打動,有求必應,無感不通。物類如虎,也會放下兇殘而感服於孝心,所謂“孝感動天”即是也。

正是:
老虎不傷孝子身,
讓他奉養二雙親。
共黨迫害眾百姓,
不分老少一齊整;
多少生靈遭塗炭,
哀鴻遍野屍無存!
活摘器官令發指,
百般摧殘施酷刑;
吃人喝血不眨眼,
滅絕人類為其任;
惡逾豺虎千萬倍,
傷天害理數不清。
天怒人怨達極點,
天必滅彼在一瞬!
(以上均據蔡振紳《八德須知》)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