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5年02月22日】
一、民間辦學的始祖
《史記•孔子世家贊》記載: 我(原文作者司馬遷自稱)讀了孔子的書,總在想像他是怎樣一個人。後來到了魯國之地,參觀了孔子的廟堂、車駕、服飾,在腦海中,浮現起孔子的學生們,在那裡學習禮儀的情景,我在那裡,久久徘徊,不忍離去。
他老人家(孔子),是我們中華民族,在民間自發辦學的始祖啊!
二、文翁在蜀中,尊師重教
《漢書•文翁傳》記載: 文翁(人名),在漢景帝末年,擔任蜀郡太守時,非常重視文化教育。他見到蜀郡偏辟、落後,打算啟發誘導這裡的民眾,使之進化發達。
於是,他選取張叔 等十餘人,學習博士的課程。又減省縣尉一級的開支,用來購買布匹等物,供給博士,然後,在成都市內,修起學宮(學堂),倡行教育,傳播文化。
三、修立學校人易性
《殷氏世傳》記載: 殷褒,擔任滎陽縣令時,廣築學館,招收生徒。又教育百姓懂得禮讓。
百姓中,流傳這樣一首歌:
滎陽令, (指殷褒)
有異政, (有特別好的政績:辦學館)
修立學校人易性,(人的心性變得善良,通情知禮)
令我子弟恥訟爭。(使大家以自私、爭訟為恥)
四、韋宏機 邊疆興學
《唐書•韋宏機傳》記載: 韋宏機,京兆萬年(今西安市西北)人。他在擔任檀州刺史時,見邊疆百姓粗野,沒有文化,就修建了學宮,在學宮裡,畫了孔子及其七十二賢徒、漢晉以來名儒像,自己一一寫了贊語,敦勸學生認真讀書。
於是,檀州民風大變。
五、范仲淹蘇州建郡學之因由
《史緯•范仲淹傳》記載: 范仲淹回到蘇州後,購得南園一帶土地,準備在那裡修建自家的房宅。
陰陽家指出:這是一塊風水寶地,將會連續出卿相大官。
范仲淹得知這一情況後,說:“我(如果自己占用此地為家,會——)一家富貴。不如讓整個吳地讀書人(都在此地讀書,那麼,吳地所有的人——)都富貴。”
於是,范仲淹便在這片地方,建了郡學。
六、武學博士宋德之
宋德之,蜀州(今四川成都)人,慶元初年,考試第一。他曾擔任武學博士。
宋德之廣招學徒,給學員們講八陣法,他認為: “八陣 本於八卦奇正之變,往來相生,無窮無盡。”他為國家培養了不少國防、軍事方面的人才。
七、朱熹文武雙全,主持武教抗敵
宋代朱熹,應旨入朝,與皇上對話。朱熹認為:金兵與我國有君父之仇,不共戴天。非戰不能報仇,非守不能制勝。
當時的宰相湯思退,主張和議。所以,對朱熹的建議不滿。朝廷於是任命朱熹為武學博士,主持習武抗敵教育。讓他來講授習武的重要意義及軍備知識。
朱喜後來因與洪适不和,而被廹辭職。
八、漢武帝重儒興校
《漢書》記載: 自從漢武帝立五經博士以來,正式招收學員,開設課程和舉行考試,用官職和高薪,來鼓勵人們學習。
到元始年間,這百餘年來,傳業者興盛,派別繁衍。每一經的解說,都多至百萬餘字,屬於大師一級的教師,就有千餘人。學生眾多,蔚成風氣。
這是國家用榮譽、地位、金錢,大力鼓勵、推行文化教育的結果。
(均據清代程維周《人鏡類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