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受佳教,楊翥家人皆大度

慧淳


【正見網2015年08月25日】

明代楊翥(讀著),字仲舉,吳縣(今屬江蘇)人。他從小孤貧,跟著哥哥在湖北武昌,以授徒為生。他是明代為數不多的幾個不由科舉入仕的大臣之一。當後來官至宰相的楊士奇,還沒有發跡時,曾經落難武昌。楊翥善待楊士奇,將自己教授學生的館舍,讓出來給楊士奇住,自己另找地方授徒。因為這事,楊士奇對他極有好感。後來入朝廷為官,知楊翥精通經學,便舉薦楊翥入朝做官(當時舉薦楊翥的理由是說他“經明行修”,意思是精通經學,品行高尚)。楊翥被任命為翰林院檢討、修撰。在明代宗時,官至禮部尚書。

楊翥在朝為官,其德行極為人所稱道。史書中稱他“篤行絕俗,一時縉紳厚德者,翥為最。”可見對他品德的評價之高。(本文所敘,即楊翥德行之事)

楊翥既立朝為官,全家人也就住在京城中。楊翥不但不因自己在朝中貴為尚書,而倚勢傲人,反而時常教育家人事事謙抑,千萬不要跟鄰裡親朋等斤斤計較。有一次,楊翥的鄰家丟失一隻雞,無端懷疑是楊翥家偷的,便點著楊姓,在外面大罵。家人沒有偷鄰家的雞,因而大為不服,要出去跟鄰居爭辯。按一般人的想法,出去申辯幾句,也確實是情理中的事,但楊翥卻不許家人出去,說:“街坊中又不是光我們一家姓楊,怎見得他就是罵我們家呢?”

又有一家鄰居,因為住房十分狹小,下雨天只好從楊翥的家裡出水(清除積水)。因此只要一遇到下雨,楊翥家中就被搞得到處是水,著實受害不淺。家裡人實在忍受不下去,便將此事告訴楊翥,要他出面跟這家鄰居交涉,不讓鄰家從自己的家裡出水。楊翥卻和家人的想法完全不同,他耐心地勸告家人道:“畢竟是晴天多,雨天少,為什麼非要不讓他家出水呢?”

以上所敘故事,在清代褚人獲所著《堅瓠三集》卷二的“楊仲舉”條目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堅瓠三集》在記述完鄰居下雨天從楊翥家出水之事以後,又記有鄰人侵占楊翥家地基之事。在“楊仲舉”條目中:寫道:“或(有人)又侵其址,公(指楊翥)有‘普天之下皆王土,再過些兒也不妨’之句。”楊翥所說的這兩句活,也是勸導家人跟鄰居不要事事計較,以謙抑待人。

從上面所說的事例,可以看出楊翥的氣量,是何等的寬大。在楊翥的不斷教育、影響下,楊家人的氣度,也慢慢變得大起來,不再和鄉鄰們計較了。

(《明史•楊翥傳》、《寓山雜記•楊先生德量》)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