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5年09月18日】
一、嚴束親屬,鄧皇后賢明儉約
東漢和帝劉肇的和熹鄧皇后,名綏,是太傅鄧禹的孫女。她的父親名叫鄧訓,也曾在朝中為官;母親陰氏,是皇后的外孫女。鄧綏剛六歲時,就能夠讀史書;十二歲時,就通《詩經》、《論語》等典籍,常跟她的哥哥們互相問難。她一心誦讀典籍,對於居家過日子、女孩子應該學習的事,倒不怎麼在心。她的母親常常為此責備她,說:“你不學女工之類,以便日後縫衣做裳,卻一心放在學習上。難道想去考博士不成?”於是,鄧綏便改為白天學習女子該學的女工、理家之類,晚上誦習典籍。父親鄧訓,很驚異於她的才能,遇有什麼大事,常常跟她商量。
永元七年(紀元95年),鄧綏被選入宮中。第二年,剛剛十六歲的鄧綏,被選為貴人。她天生麗質,亭亭玉立,在一起被選入宮的諸女子中,顯得異常突出,眾人都為之驚訝不已。永元十四年(102),鄧綏被冊立為皇后,人稱“和熹鄧皇后”。
元興元年(105),和帝崩,殤帝劉隆即位,鄧綏便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聽政。殤帝即位不久,到第二年便去世;漢安帝劉祐,又於次年(107)即位。鄧綏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聽政二十年。
鄧皇后自從入宮以後,就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當了皇后及皇太后以後,她不但沒有因此而驕恣放縱,反而更加注意自己的儀態言行,注意處處作出表率。她不事修飾,樸素無華,生活十分節儉,平時吃飯,不過一肉一飯而已。她又在宮中積極倡導節儉,傳令後宮禁用外國(例如現代的少數民族)進貢的珠寶之類,外國的進貢負擔,得以減輕大半。她又約束宮中嬪妃等節省開支,在她的帶領和明令下,宮中原來每年須花費兩萬萬錢,一下子就減少了數千萬錢。
當時,《漢書》作者班固的妹妹班昭,在皇宮中,她博學多才,在宮中負責教導皇后以下嬪妃們讀書。鄧皇后入宮以後,雖然她也從小飽讀史書,很有才華,但仍虛心地跟從班昭學習,向她請教。班昭曾著有《女誡》七篇,實是女子的道德規範,鄧皇后也虛心學習,時時遵照去做。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鄧綏後來雖貴為太后,臨朝執政,卻絕不放縱自己的親屬為非作歹,平時對他們約束,十分嚴厲。她特意詔告下屬道:“我常常閱看前代史書,見上面多有記載外戚賓客等假借威權,作威作福,以至於以私擾公,人以為苦。之所以會這樣,實在是因為執法懈怠,不敢對他們加以處罰的緣故。我請你們對皇親國戚,嚴加督查,不要曲意衛護。”她不僅是這樣說,而且確實也這樣做。她的哥哥鄧騭,也只給擔任車騎將軍、虎賁中郎將,這樣的官職。
有一次,鄧騭的兒子鄧鳳,私下裡接受邊帥任尚所贈送的馬匹。事發後,鄧騭惶恐不安,不敢姑息兒子和媳婦,將鄧鳳及其妻子的頭髮剃光,讓他們穿上罪人的衣服,在家待罪,聽候姑母鄧太后的發落。可見其家教嚴謹,名不虛傳。
當然,鄧綏之所以對外戚嚴格要求,嚴加管束,是吸取了歷代外戚亂政的教訓,不希望他們因此招來破家滅族之禍,實在是出於一片愛護之心。這就是明哲!
(《後漢書•和熹鄧皇后紀》、《後漢書•鄧騭傳》)
二、乙逸斥子奢華,驚悚感慨!
十六國時代,前燕國的乙逸,平原(今屬山東)人。他曾官東夷護軍,又任幽州刺史,官職一直做到左光祿大夫。
乙逸生活十分儉樸,為官也十分清廉。當燕國國君慕容雋任命他為左光祿大夫時,乙逸和他的妻子,兩人共乘一輛十分簡陋的小車子,前去赴任。沒有想到,乙逸的兒子乙璋,為了擺排場,卻帶了幾十個騎馬的隨從,服飾華麗,特意到大道上,去迎接父母親。乙逸一見兒子如此作派,頓時大怒,關上小車的車門,不跟兒子說話。到了城裡,乙逸還不肯罷休,又將乙璋,狠狠地斥罵了一通。儘管如此,乙璋卻仍然沒有認真聽取父親的教誨,依然不知悔改。
乙逸見兒子依然如故,未有絲毫改變,十分為他擔憂,怕乙璋追求奢華,自己毀了自己。沒有料到的是:乙璋不僅沒有因此而倒霉,反而一再被朝廷提拔,官越做越大。乙逸面對如此不解的現實,感慨萬分,說道:“我自小就十分注意自我修養,努力克制自己,恪守正道,也僅僅是能夠保持自己不犯過錯而已。我的兒子,一點都不知道自我檢束,驕奢放縱,卻反而做了高官。這何嘗是我兒子的幸運,實在是世道已經越變越壞了!”
(《資治通鑑•晉紀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