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5年11月07日】
宋代張方平,字安道,號樂全居士,應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據史書籍載,張方平幼時“穎悟絕倫”,但家中貧窮,無書可讀,跟人借來《史記》、《漢書》等史書,剛過十天時間,便還給主人,說:“我已經都仔細讀過,大體上記住了。”所有的書,張方平都是讀過一遍便瞭然於胸,不需要再讀。因此之故,別人將他稱為“天下奇才”。宋仁宗景祐年(1034),他舉茂才異等,任崑山縣縣令。到宋神宗即位時,官拜參知政事。他反對任用王安石,後來又竭力反對新法,因政見不合,自己請求出京任地方官,後以太子少師,致仕家居。
提起張方平,不能不說說他與蘇洵父子三人的關係。張方平任蜀地地方官時,得識蘇洵和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對他們十分器重。後來,他曾推薦蘇軾為諫官。蘇軾因事下獄,張方平又竭力加以營救,上表為蘇軾辯護。所以,蘇軾一生,都十分敬重張方平。
張方平為人正派,為官時從不徇私,也不阿諛奉迎。他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儘管王安石為宰相主持朝政,卻絲毫不為所屈,因此在當時很有聲望。張方平平時行止,也十分端正,從一些生活小事上,也可看出其正直的性格。他在朝為相,平時在家,即使吃飯時,也總是穿戴得整整齊齊,一絲不苟,連他的女婿王鞏,也深受岳父的影響,不僅為人正派,而且平時行止,同樣也是一絲不苟。(《東都事略》載:王鞏是宋代宰相王旦之孫,字定國,拜文學家蘇軾為師,善文,官至秘書省正字。後來蘇軾被貶官,王鞏也受到牽連,被貶官賓州。《宋史》中有記載)
有一次,正當炎夏,酷熱難當,張方平和王鞏翁婿兩人,在一道吃飯。王鞏熱得汗流浹背,卻依然衣冠整齊,不肯脫下衣服,露出一點隨便放任的形態。張方平見到女婿熱不可耐的樣子,便叫王鞏把外衣脫掉再吃。王鞏見岳父衣冠楚楚,便也不肯脫。這時,張方平便開導女婿道:“我從平民百姓考中秀才,以後中舉人、中進士,一直到現在,在朝廷中做官,拿國家的俸祿,所吃的每一頓飯,都是朝廷所賜。吃朝廷賜予的飯食,我怎麼敢不恭而敬之呢?你跟我就完全不一樣了,你吃的飯是我所給的,所以雖然隨便一點,吃飯時將衣服脫掉,也沒有什麼關係。”從這裡可以看出張方平公私分明,教育家人也是如此。
雖是點滴生活小事,張方平也絲毫不肯馬虎。張方平的心中,裝的全是天下、國家的正理和儀規,沒有一點私心雜念。
(《宋史•張方平傳》、明 何良俊《語林•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