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5年10月08日】
一、唐宣宗嚴責愛女:皇族應如百姓家!
唐宣宗李忱,是唐憲宗第十三子,紀元846--859年在位。他即位後,對子女、家屬的教育,相當嚴格,一絲不苟。
萬壽公主是唐宣宗的女兒,平時宣宗十分喜愛她。萬壽公主將要下嫁給起居郎鄭顥,按照過去的慣例,公主乘坐的車子,應該用“鐐金”(即精美的銀子)加以裝飾。負責此事的官員,便想照慣例準備車子。
唐宣宗雖然寵愛自己的女兒,卻不讓她過於奢侈,特意吩咐道:“我以儉率天下,宜自今始。”於是,從萬壽公主開始,這些金枝玉葉般的皇家女,便與百姓的女子一樣,乘坐用銅裝飾起來的普通車子出嫁。
這還不算,唐宣宗在萬壽公主出嫁前,特意下了一道詔令,稱:“先王制禮,貴賤共之。萬壽公主奉舅姑,宜從土人法。”意思是說:先王制訂的禮儀,不分貴賤,都必須同樣遵守。萬壽公主出嫁以後,應該像普通百姓家的媳婦一樣,悉心侍奉公公婆婆。
萬壽公主出嫁以後,每次回來見自己的父親,宣宗都要諄諄告誡她一番,教她不要輕視丈夫家人,更不要干預政事。就是這樣,宣宗還不放心,又親筆寫了一個手詔,上面寫道:“如果違背我的教誨,一定會招來前代太平公主、安樂公主那樣的殺身之禍,希望你好自為之!”(太平公主是唐高宗的女兒,為武則天所生。她後來因參與政事,甚至想謀殺唐玄宗,終於被玄宗處死。安樂公主是唐中宗的小女兒,韋皇后所生。後因干預政事,想要鴆殺其父,讓其母親臨朝,終於招來殺身之禍)
有一次,鄭顥的弟弟鄭覬,得了重病,唐宣宗便派人去探望。派去的人回宮後,唐宣宗問他道:“公主在哪裡?”使者回答說:“公主在慈恩寺的戲場裡。”唐宣宗一聽,頓時就發起火來,感慨地說:“我平常總是奇怪:士大夫為甚麼往往不願意與我家通婚,原來這中間果然是有原因的!”他立即下令,將萬壽公主召進宮來,讓她站在台階下。宣宗滿臉怒氣,看都不看女兒一眼。萬壽公主見父親發怒,十分害怕,哭泣著承認自己做得不對。唐宣宗責備女兒道:“哪有小叔子病了,你不去探望,倒心安理得去看戲的道理!”
唐宣宗家教之嚴,從這件事,可見一斑。由於對親屬要求如此之嚴,所以他在位之日,顯貴的皇親國戚們,都小心謹慎地遵守禮法,就如同一般吏員一樣。
(《新唐書•諸帝公主傳》《資治通鑑•唐紀之十四》)
二、王祚家規,管著宰相!
王祚的兒子,名叫王溥,字齊物,并州祁(今山西祁縣)人。五代後漢乾祐年間(948--950)考中狀元,任秘書郎。到後周太祖郭威時,他官至中書侍郎 平章事:周世宗柴榮時,又參知樞密院事。實際上,他在太祖、世宗時的官職,均相當於宰相。到北宋初年,王溥在朝廷中任宰相,官至司空。
王溥一生勤奮好學,又喜愛藏書,聚書達一萬餘卷,並著有《唐會要》一百卷、《五代會要》三十卷等,並有文集行世。在王溥好學而愛書的習慣影響下,他的幾個兒子,也十分好學,其長子王貽孫,更是博學多才。可王溥的父親王祚,也是在朝為官的,曾任刺史、節度使等官職。
北宋初年,王祚以左領軍衛上將軍之銜,致住在家中。王祚任官時,關心民生疾苦,很有政聲。他對兒子的要求很嚴,儘管王溥一直在朝中擔任宰相之職,王祚卻絲毫不因為兒子官高位重,而對王溥有所寬容。家中每當有客人來,王溥總是恭恭敬敬地站立在旁,小心待候父親王祚和客人,不敢有一絲一毫的馬虎。儘管他在朝中,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連皇帝也十分器重他,視他為左右手。但王溥在自己家中,他卻始終保持著一個孝順兒子的面目。
到王祚家來的客人,見當朝宰相(王溥)恭立一旁侍候自己,不由得坐立不安,急於告辭。這時候,王祚總是安慰客人道:“先生不必如此!怎麼能讓賢者因為我兒子是朝廷宰相,而起身迴避呢?”
王祚家教如此之嚴,因此從他的兒子王溥,一直到孫子王貽孫等,都保持著良好的家風。
古人的家教,往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像王祚管教兒子之事,其實早在北魏時期,就已有過。據《淵鑒類函》記載:北魏的張倫,當了太原知府,有一次,他請假回家鄉探親,當地知府聽說了,立即專程到他家來探望。張倫的父親張白澤,熱情地留客人吃飯,張倫因為有父親在陪客,所以不敢與客人 並起並坐,只是在旁,不停地親自端盤上菜,態度謙恭,完全像個恭順地侍候長輩的晚輩,一上完菜,便恭敬地退下,侍立在檐下。客人見同僚如此模樣,三番五次邀張倫入席,張倫總是謙恭地退讓,始終不肯上前。
張白澤勸客人道:“您能光臨敝舍,真是不勝榮幸!老夫在這兒主持待客,我的兒子張倫,是後生晚輩,只能叫他斟斟酒,上上菜。”客人始終誠惶誠恐,坐立不安,老是想要起身謙讓。張倫的父親,見客人總是不安於席,才吩咐兒子,在廊檐下,另擺了一張桌子,讓兒子張倫,坐在那裡,遠遠地陪著自己和客人吃飯。
以上兩件事,相隔的年代較遠,卻十分相似,說明在古代,人們都受到大體相同的道德教育和規範,思想觀念較為一致,所以對子女的要求以及教育子女的方法,都有許多相似之處。
噫!華夏精純,禮敬赤誠。古樸謙謹,垂訓感人!
(《宋史•王溥傳》《默記》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