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6年08月26日】
為了明確賞罰之制,乾隆帝在四十九年(178年)頒布了《行軍簡明軍律》,嚴格規定了幾十條賞罰條例,用以“整飭戒行”。《軍律》闡明:“賞與罰,皆為軍令所重,茲以軍令各條,謹加登載,至於計功敘賞,亦有一定之典,所以鼓勵戒行,振興士氣。”這即是說,將士在戰場上只要敢於作戰,都可獲得從賞銀到授予世職的不等獎賞。
魏源在《聖武記》中,論述說“國朝武功之賞,至乾隆而始重。”在用將方面,乾隆帝也是“尤多破格用人,不次拔擢。”最為著名的要數任舉、高天喜二將。乾隆十一年(1746)固原兵變,夜攻提署。固原游擊(官職名)任舉(人名)聞亂,單騎至鼓樓鳴角,叛兵懼而退,追斬十餘人,擒四十餘人,擊敗攻城叛軍,即擢升參將。乾隆十二年(1747)征金川,驍勇善戰,乾隆帝諭謂:“在軍諸將狃於瞻對之役,庸儒欺矇,已成夙習。今別用(任)舉等,皆未從征瞻對,無所掣肘,宜鼓勵勇往。”總督張廣泗也上奏說:在川鎮將中,忠誠勇敢無出任舉右者。遂破格提拔至重慶鎮總兵。前後一年時間,任舉由游擊升至總兵,可見乾隆破格用將的氣魄。任舉戰死於金川後,乾隆“閱疏為之泣下”,並諭:“任舉忠憤激發,甘死如飴,而朕以小丑跳梁,用良臣於危地,思之深惻!”命視提督例賜恤,加都督同知,諡勇烈,祀昭忠祠,以示厚愛之心。
高天喜是乾隆帝一手破格提拔起來的另一位清朝名將。乾隆二十二年(1757)高天喜以甘州守備,隨參將邁斯漢援副將軍兆惠擊噶爾部於北路,道路被風雪道梗阻,他單騎往探,奮欲赴援,為邁斯漢所阻,乾隆詔革邁斯漢職,即以高天喜代為參將,在明清一代,也實屬罕見。高天喜在乾隆二十三年(1758)回疆之役中戰死。乾隆御製詩悼之,稱其為“綠旗中第一人”,“祀昭忠祠,予騎都尉兼雲騎尉世職……(畫)圖形於紫光閣(表彰)。”乾隆御製贊曰:“爪牙之將,用不拘資,感予特達,授命何辭?百戰百進,義弗旋踵。怒則面赤,是為血勇。嗚呼!聽鼓鼙之聲,則思將帥之臣;聽磬聲,則思封疆之臣。”愛將之心,溢於言表。乾隆帝破格用將,不次(超規格)拔擢,重封重賞高天喜之例,最為典型。在這種重賞拔擢政策下,乾隆朝庭中,湧現出一批打仗勇猛、能征善戰的將領,取得了一系列戰爭的勝利。
乾隆帝馭將,賞固信,罰亦嚴。對有功之將,予以重賞;對於無功敗將,則處以重罰。平定大小金川之戰,總督張廣泗,以三萬清軍,在近兩年時間裡,僅攻下五十餘碉,進展遲緩,且死傷慘重。十三年(1748)乾隆加派大學士訥親為經略,至川指揮作戰。張廣泗與訥親鬧矛盾,各持己見。進攻四月有餘,損兵折將,仍毫無進展。乾隆將張廣泗、訥親,撤職誅殺,以示軍威。此次統兵將帥出征,不能努力作戰,故意拖延,教訓慘痛,為此乾隆帝於十三年針對將帥貽誤軍機的問題,特意加以研究討論,並增軍律三條:“一、統兵將帥苟圖安逸,故意遷延,不將實在情形具奏,貽誤軍機者,斬立決。二、將帥因私憤娼疾、推諉牽制,以致貽誤軍機者,斬立決。三、身為主帥,不能克敵,傳布流言,謠惑眾心,藉以傾陷他人,貽誤軍機者,斬立決。”
乾隆帝強調:“此非朕欲用重典,實以昭示武臣紀律,而勵能敢。”此三條針對將帥的軍律制定後,乾隆對那些再敢不努力作戰者,堅持嚴懲不貸。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平定阿睦爾撒納之戰,清將軍永常及蒙古王額林沁,擁精兵數千,坐視清大臣班第失敗,而不救;清進攻阿睦爾撒納,王保與將軍策愣,互相推諉,停軍不前,致使阿睦爾撒納逃逸。乾隆大怒,將策愣、王保撤職,逮拿至京師。又以達爾黨阿、哈達哈二人代之,而這兩位將軍,腐敗無能,中敵緩兵之計,使阿睦爾撒納再次逃脫,乾隆逮捕達爾黨阿、哈達哈治罪,詔曰:“二臣皆勛貴子孫,襲爵專閫,而因循觀望,坐失軍機。”盡奪其官,發熱河披甲(當普通一兵)。最後,用兆惠平定了阿睦爾撒納的叛亂。
另外,乾隆一朝,嚴懲的敗將很多。例如:誅殺將軍雅可哈善,參贊哈寧阿,都統順德納,提督馬得勝…等等。經過數次懲戒,結果“眾皆悚懼,每遇戰伐,無不致命疆場,不敢懷苟安之念也。”乾隆帝的“賞固信,罰亦嚴”的馭將政策,起到了勵軍奮進的作用。
人們常說:“信賞必罰。”就是說:對該賞的人要賞,對該罰的人一定要罰;另一方面,對同一個人,該賞的時候要賞,該罰的時候也不能姑息。做到寬嚴相濟,賞罰分明,才能更好地駕馭部屬。乾隆朝代,武功極盛,大的戰役有十次,均獲勝利。乾隆帝為此,志得意滿,誇耀“十全武功”,晚年自號“十全老人”。這十次戰役,清軍之所以最後均獲全勝,與乾隆帝實施“信賞嚴罰”的馭將政策,有著直接的關係。每次戰役,他都親自遴選將帥,批答奏章。每克一城,他都要舉行盛大儀式,祭告宗廟,重賞有功的將士,破格拔擢將士,並在紫禁城建紫光閣,將戰役中有大功之臣,繪圖像於其上,並為其賦詩立傳,極盡褒揚之能事,以勵將帥奮進之心。與此同時,乾隆帝對那些在戰場上不能勇敢作戰、臨陣退縮的將帥,均嚴懲不貸。在十次戰役中,乾隆帝誅殺身為皇帝國戚、王公權貴的高級將領,不下數十人,可謂用典嚴正。
古人云:“小而為一邑,大而為天下,賞罰明,則不煩聲色而威令自行。”乾隆帝真是做到了。魏源在《聖武記》中總結說:乾隆“賞不遺賤,而罰不貲貴,故能使將士用命,征戰勇毅。”乾隆四十九年(1784)頒布的《行軍簡明軍律》也說:“本朝武功之盛,戰必勝,攻必克,所向無敵者,皆由號令嚴明,賞罰必信故也。”乾隆皇帝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主權,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在位期間,國力昌盛。鼓勵墾荒,使耕地和人口,數量顯著增加。特別是,乾隆帝信賞嚴罰的馭將方法和嚴明治軍的精神,值得我們加以總結和借鑑。
(事據《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