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我寧得死罪,不死饑民!(二文)

秦如初


【正見網2018年04月22日】

一、我寧得死罪,不死饑民!

1329年,元朝人,徹裡帖木兒,升為中書右丞,不久又升為中書平章政事,出任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當年黃河水變清,地方以為是祥瑞,建議上奏於朝廷。

徹裡帖木兒說:「我知道為臣盡忠、為子孝順、天下治理、百姓平安為祥瑞。其餘的現象,有什麼可以算得上是祥瑞呀?」未予上奏。

當年正鬧大饑荒,徹裡帖木兒,與眾官商議賑濟。其屬下官員,主張按制度規定,必須自縣上報於府,府上報於省,然後再上報朝廷。得到准許後,才可賑濟。

徹裡帖木兒慨然道:「人民飢餓而死者,已經很多了。還能拘於平常規章嗎?上報批覆,往返累月,人民所存活者,就沒有多少了。這是有關救命的事,由我一個人承擔貴任。我寧得死罪,不死饑民!」徹裡帖木兒一方面,立即開倉救災。另一方面,又呈文請求朝廷,治自己專擅之罪。

元文宗(元代皇帝,1329---1332年在位)得知以後,很高興,賜給他龍衣、上尊(原文如此,筆者不懂,存疑)等物,加以獎勵。
(事據《元史•徹裡帖木兒傳》)

二、唐太宗敬重仁義之士

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曾在閒暇時,談到隋朝滅亡的往事,感慨地嘆息道:「姚思廉,不怕殺頭,因而表現出了崇高的氣節。考察古人,也沒有什麼人能超過他的。」

姚思廉這時在洛陽。太宗就寄送三百段布帛給他,並寫信說:「懷念你忠義的風格,所以贈送這些東西給你。」

以前,隋大業末年,姚思廉任隋朝代王楊侑的侍讀學士。到了義軍攻克京城,當時,代王府的下屬官吏,大多害怕而逃散。只有姚思廉,侍奉代王,不離開他的身邊。義軍的士兵準備登上宮殿,姚思廉厲聲說:「唐公舉兵起義,本來是為了匡救王室。你們不能對代王無禮!」士兵們信服他的話,於是稍稍退卻,分布在台階下面。一會兒,唐高祖來到,聽說了此事,他認為姚思廉很忠義,允許他扶代王楊侑,到順陽閣下面。姚思廉哭泣地下拜,然後離去。

看到的人都感嘆說:「好一個忠心剛強的人!古人說的仁義的人有勇氣,說的就是這種人吧。」

(事據《貞觀政要•論仁義》)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