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選粹:古人的道德與智慧(十九)(數文)

陸善


【正見網2018年10月21日】

一、教民習射有獎

種世衡築造青澗城,逼近胡人城地。但開始階段,守備比較單薄,糧草也不足。種世衡用官錢,借給商人,讓他們供應糧草,但不過問支出多少錢,收進多少糧草。不久,倉庫都裝得滿滿的。

他又教官民習射,雖僧、道、婦女,都學習射箭。訓練用銀子做箭靶,射中的就把銀子給他。後來射中的越來越多,但銀子分量不變,只是箭靶越來越厚,目標越來越小。有的爭講:徭役負擔,有輕有重,也應該讓人們比射箭,射中的可以減少徭役負擔。有的犯錯誤,也讓他射箭,射中的就赦免。由此以來,人人都能射。在延州府,青城成了最富裕、又最有戰爭力的邊防城堡。

教民習射有獎,邊境的戰鬥力增強。使外夷胡人,又害怕,又羨慕。使當地的老百姓,生活得又幸福,又豪邁。    
          
二、書生習騎

楊掞,本來是個書生,開始從軍,學習騎馬射箭。每夜用青布鋪地,騎生馬跳躍。開始不過跳二尺,接著跳五尺,最後跳一丈。多次閃跌都不怕,堅持練習騎馬。訓練出一支迅猛鐵騎兵。人們稱楊掞為小子房(小張良)。
        
【馮夢龍評曰】

按《宋史》記載:楊掞曾經借人家上萬的金錢,到襄陽、漢口一帶遊俠,宿娼樓,狎歌妓。某一天夜裡,忽然大呼道:「我為甚麼到這裡來?」於是,立即走開了。後來,他到了軍隊,每天喝酒,賈似道要殺他。楊掞說:「像你這樣小氣,怎麼能讓豪傑為國效命?」賈似道姑且放過了他。楊掞大概是奇士一流的人。楊掞參加杜杲軍幕,能出奇計,曾幫助他解了安豐之圍。
    
三、鞏固邊防

曹瑋在泰州時,環慶這個地方,屬於羌人管轄,是邊境百姓的交易市場。沒有任何防禦,不夠安定鞏固。曹瑋命令羌族人,都搬回故鄉居住.不要在這裡種地。以後有違反而願意留下的,就把他的家遷入內地。

然後,曹瑋又召募弓箭手,比賽騎射的強弱。勝者給田兩頃,到收穫時買一匹好馬,馬必須是最好的。然後官府登記,再給地五十畝。到三四十人以上,設一個指揮官。要害地方築堡壘。讓百姓自已整理土地,做成方田。圍繞方田成立馬社。有一匹馬死了,大家出錢買馬。後來又挖掘邊壕,要求寬、深各一丈五尺。山勢險峻不能挖壕,便利用懸崖,加以修築防禦設施,務使能充分發揮防禦作用。這樣,使百姓安居樂業,又能夠保衛邊境。

以後,都以曹瑋的作法為榜樣。
       
四、要「撫而不棄」不許賣國!

東漢永初四年(107一113),羌人叛亂,井、涼地區,遭到破環。大將軍鄧傑,認為軍費開支過大,征討得不償失。準備放棄涼州,全力守護北邊防地。譬如衣服,有破損,還有可縫補的地方。否則兩處都無法保障安全。人們都認為正確。

但是,虞詡勸太尉李修,說:「我聽說公卿討論,決定放棄涼州,如果放棄涼州,就等於把京城附近的三輔地區,當成邊境,皇家園林暴露在外,而沒有屏障。邊境距京城,近到不可想像。俗語說:關西出將,關東出相。關西地區,人民壯勇,熟習軍事。其餘州縣,都趕不上。現在羌人所以不敢進攻三輔,其心腹之患,就是後邊有涼州存在,涼州的有志之士,能夠披堅執銳,奮勇禦敵,而無反顧之心,因為他們忠於臣、屬於漢的緣故。若放棄這塊地方,轉移當地百姓,就要產生變異的想法。假如當地的豪傑集聚,席捲東來,雖然有像孟賁、夏育那樣的勇猛的士兵,有像姜太公那樣韜略的人為將,恐怕也無法抵擋。」

參加討論的人認為:「放棄這個地方,還有另一個地方在,像衣服漏了洞,還可補上。」虞詡說:「我恐怕將像疽痛擴散一樣,將沒有極限。所以放棄並非是好計策。」李修說:「那怎麼辦呢?」虞詡說:「現在涼州不穩定,人心不安,我擔心突然發生變故。應讓四府九卿,各徵召當地一些人氏,當地官員子弟,都授於一些臨時差使。外表可以鼓勵勸勉,嘉獎他們效力;內部可以加強控制,阻止他們進行不軌活動。」

李修讚賞他的建議。便指示四府,都按虞詡的建議辦。於是徵召西川的豪傑,授予一般官員職務,任命牧守長吏為郎,以便加以安撫。

對邊境,要撫而不棄,以護國門,以定民心。這是十分重要的國策。哪有隨便拋棄國土,送給他國之理?

【馮夢龍評曰】

虞詡穩定涼州建議的成功,得力於李修的公正而忠誠;訪德維州之議的受阻,在於牛僧儒的私心。不為國家謀劃萬全之策,而滿足於自己的私心,將使後世悔之莫及。這是最大的不忠!放棄河套,陝右便出現了敵情;丟掉西河,甘州便出現危機;放棄了太寧,薊州就受到威協;丟掉了三岔河,遼東就震動。本朝的往事,使人們寒心。從前單于冒頓,不惜所愛的名馬和美女,而必爭被占領的千裡土地,便得以滅掉東胡,兼併諸王。堂堂中國之大,而無冒頓之雄心偉志,真是恬不知恥!什麼原因呢?  涼州的措施,又好在徵召當地的豪傑並發揮他們的作用,這是劉玄德能安撫兩州的策略。嘉靖(1522—1566)年間,東南倭寇騷擾,漕台鄭曉奏稱:倭寇中有不少中國人,其中確有一些智勇雙全,可以發揮作用的人材。他們常因窮困不得已,而甘心參加賊寇,給他們做響導。請求朝廷下令各巡撫官吏,在布衣出身的軍民中,每年考查推薦有智勇之士幾十人,給予義勇的稱呼,每月發放俸米一石。讓這些人,無事時,帶人搜捕盜賊;有事就領兵殺敵,有功勞就給官做。這樣不但中國人,不被倭寇利用,從這裡面還可能選出將帥之材。參加倭寇的人,可以召告他們歸降。如有才幹可用的,一樣立功升遷。否則,幾年以後,也許會有盧循、孫恩、黃巢、王仙芝之類的人物出現。他們的勢力擴大,就難以制止了。我想鄭簡公(鄭曉)的策略,今天正該採用。

(筆者聯想到:中共邪黨把中國的許多寶貝土地,拱手讓給外國。是真正的賣國賊!)
       
五、對少數民族宜寬不宜嚴

顧界《海槎余錄》說:儋耳七坊黎峒(少數民族地區).山水險惡,其民風俗,擅於弓箭,好戰。峒有很多可耕種的土地,稅額八百餘石。弘治(1488—1505)末年,因稅役負擔重,土官篋蚺蛇(人名),仗著他勇猛,當了賊寇,多次打敗官軍。後來,篋蚺蛇中箭死了,餘黨接受招撫,才平息。

嘉靖初(1522),篋蚺蛇的從侄符崇仁、符文龍爭位,兩人起兵仇殺,因而煽動黎族各部落,暗中支持他們叛亂,我(顧界)當時被任命到這個地方當官,百姓皺著眉頭,講這件事。我說可以慢慢招撫。不久崇仁、文龍的弟弟相繼率領他們的部隊來見我,我知這道崇仁、文龍已被捕獲下獄,就問他們:「崇仁、文龍為甚麼不親自到我這裡來?」大家傷心地說:「上司收獄正嚴。」我說:這是小事,我將把他們保回安生。大家高興地表示感謝。當地一些人士聽到消息後,很害怕,說:把這類人寬容放回,就會魚肉我們百姓的。我沒有回答。後來,檢查監獄,放了二百人。州裡人都讚賞我寬大為懷。黎族人一見到我,都磕頭祝天說:我們之間的冤業應該解除了。

我便調查這些峒的糧食情況,過去未繳糧的,一律不究。黎族人要求通知保主。我告訴他們,事情慢慢來。以前官府每石糧征銀八、九錢。我想收他們的心,先申報上司,將該洞峒食,均照京價二錢五分徵收,並通告各黎族人,都要親自送來。借這個機會,我對他們各個加以撫諭,登記上名冊。我秘密地調查,掌握了情況,把少數首惡者,押解到省裡監獄,他們相繼死在牢裡。這時,禍患全部消除。後來其他峒黎,聽到後,都服從了教化、註冊,編入版籍。完成了征糧的任務,州倉有了積存。徵收的糧稅,作為本州官員的俸祿,地方也很平安。
       
       
六、余玠待士以禮

南宋名將余玠在帥府左邊,築「招賢館」,設備和帥府一樣。其時播州有冉璡、冉璞兄弟二人,隱居在少數民族之中。先後戍邊的軍帥,多次徵召,都不應召。這時,卻親自到帥府。余玠早知他們的名聲,和他們以禮平等相待。住了幾個月,什麼也沒說。余玢設宴,親自請他們飲酒。酒喝恰到好處,賓客紛紛各自介紹自己的專長,璡、璞兄弟二人,始終默默不語。余玠說:這是觀察我待士的禮儀怎麼樣吧!第二天又開館設宴,派人偷偷觀察,只見兄弟二人只是盤腿對坐,用白粉畫地,畫出山川城池的地形,然後起來慢慢走了。

這樣又過了十天,兄弟二人才請余玢迴避眾人,說:「我們深蒙閣下以禮相待,今天想稍有回報。你想離開合州城吧?」余玢不自覺地跳起來,拉著他們的手說:「這正是我的目標呀!但沒有找到好地方。」璞、璡兄弟二人回答說:「蜀中的山川形勝之地,沒有能趕上釣魚山的,請把營寨搬到那裡。若是用人得當,儲夠糧食固守,比十萬軍隊還強啊。」

余玢大喜,密報於朝廷。奏請給他們兄弟二人破格授官。終於築成青居、大獲、釣魚、雲頂、天生等十幾座城,都借山為堡壘,棋布星分。於是形成揮臂相接的有利地形布置,四川才得以牢固地守衛。
     
【馮夢龍評曰】

余玢築釣魚山十幾座城堡,而使蜀之軍事形勢,迅得壯大。真是所謂「一勞永逸之策,一費而百省之舉啊!」 這是余玠,以禮待士的收穫。

 

(均據明代馮夢龍《智囊全書》)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