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者——劉玄德

大陸大法弟子


【正見網2018年12月29日】

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也自稱是漢人,大漢民族的堅強仁義撐起了中華民族的錚錚鐵骨,成為每個中國人心底的靠山和自豪,義骨鑄就了中華兒女為道德、正義的堅貞不屈,寧死不辱;無義骨者必然奴顏卑膝於外部各種勢力,趨炎附勢,沒有任何良知底線,只為苟活,成為禍害大眾的奸賊。

人常說「患難見人心」,戰亂動盪的三國時代將大漢民族仁義的熠熠金光彰顯的淋漓盡致。三國之義,主要在劉備、關羽、張飛,劉備之仁義震爍古今,為大義之高峰。

在群雄混戰中,劉備急需立足地之時,陶謙三讓徐州,劉備終是不要。至後來陶謙病危,去世前以手指指心而死——明志請劉備接受徐州牌印。陶謙安葬後,徐州眾軍也請劉備接受牌印,劉備還是固辭,次日,徐州百姓哭拜請劉備執掌徐州,劉備才接受。劉備之「義」是尋常之人無法做到的。

新野之戰後,曹操大軍漫山遍野、兵分八路,圍攻劉備所處的樊城,劉備生死懸於一線。曹操勸降不成即日攻打,劉備問計與孔明,孔明說:「可速棄樊城,取襄陽暫歇。」劉備說:「百姓相隨許久,安忍棄之?」孔明說:「可令人遍告百姓:有願隨者,同去,不願者,留下。」告知百姓後,新野、樊城兩縣百姓齊聲大呼曰:「我等雖死,亦願隨劉使君!」即日號泣而行。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兩岸哭聲不絕。劉備與船上望見,大哭曰:「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我何生哉!」便要跳江而死,被左右死死救止。船到南岸,回顧百姓,有未渡者,往南而哭,劉備急令關雲長催船渡之,直到所有人都渡過來了,劉備方才上馬。

有云:「大難臨頭各自飛」,生死存亡之際誰能象劉玄德一樣一心護佑百姓?拖家帶口行軍乃兵家大忌,劉備內心唯有百姓,之大義古今屈指可數。

到襄陽城門外後,劉備的侄子劉琮拒絕開城,並亂箭射下,這時城內有一人名叫魏延,掄刀砍死守門將士開了城門,大叫「劉皇叔快領兵進城,共殺賣國之賊!」張飛便躍馬欲入,被劉備止住曰:「休驚百姓!」這時城內守軍自相混戰,劉備說:「我本要保民,反而害民了!我不願入襄陽!」於是引著百姓望江陵而走。

兵家攻城略地有意外的內應乃是萬幸,在背後曹操大軍鋪天蓋地追殺的情況下、劉備倉皇逃命的情況下,卻為民而不取襄陽立身,仁義之心浩如日月。

劉備不取襄陽,曹操正好兵不血刃的進入了襄陽。與劉備同行的軍民十餘萬,大小車數千輛,挑擔背包不計其數,這種情況下日行僅能達到十餘裡,而曹操追兵神速,劉備眾將都說:「不如暫棄百姓,先行為上。」劉備哭著說:「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怎麼能棄之呢?」因此不許。後人有詩讚嘆曰:「臨難仁心存百姓,登舟揮淚動三軍。至今憑弔襄江口,父老猶然憶使君。」

由於軍民行動緩慢,劉備被曹操大軍掩殺,妻子老小全陷入亂軍中,劉備夫人——糜夫人為保兒子阿鬥而投枯井而死,燕人張飛、常山趙子龍血戰當陽,演繹了名垂千古的救主悲歌,悲乎?哀乎?義之鐵骨錚錚。

劉備之義還在於對結義兄弟毫不懷疑的堅信。劉、關、張被曹操大軍打散後,劉備戰亂中只剩下自己一人逃到青州,被袁紹所保護。關羽護著劉備夫人深陷曹營。後來曹操與袁紹爭戰,劉備在袁紹軍中首次看到在曹營的關羽,心中第一念是:「謝天謝地,原來吾弟果然在曹操處!」絲毫不懷疑關羽會變節,這不是普通常人能做到的,常人誰能無疑心?

劉備之義還在於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劉備兩顧茅廬反覆見不著諸葛亮,備受各種心理、環境打擊,卻沒有絲毫怨言,一直苦等到次年春天后,選擇吉日,齋戒三日,薰沐更衣三顧茅廬,敬賢之真誠媲美與周文王請姜子牙。

歷史是真實的明鑑,浩浩長河中,後世中華兒女義之壯歌盪氣迴腸、沁人心脾、錚錚鐵骨維護著道德正義,醒世、救世、福潤萬民。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