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9年04月18日】
唐代人司馬承禎,字子微,學問廣博,善寫文章,書法專攻篆書,自成一體,號稱金剪刀書。他隱居於天台山玉霄峰,自起別號為「白雲子」,有服丹養生之術,武則天多次徵召他入朝為官,他不去。唐睿宗崇尚道教,多次給予特別看待,他才應召到國都。
睿宗詢問司馬承禎陰陽術的道理,司馬承禎回答道:「《老子》經書裡邊說:『天地去掉華偽,直至順應自然,便達到無為的境地。』況且一個人的雜念,即使不斷地去消除,尚不能夠除盡。又怎能再去鑽研別的學術,而增加智慮呢?」
睿宗說:「修養自身,以至能順應自然,達到無為的境地,這是很清高的。那麼,治理國家也順其自然,不求有所作為,怎麼樣辦呢?」
司馬承禎答道:「治國如修身。老子說:『恬淡無欲,清靜無為,順應事物自然發展,是為無私,則天下得以治理』。《易》經裡說:『聖人使自己的德行與天地相符』,這是因為知道天雖不語,但卻誠實可信,雖順應自然、無所作為,但卻會成功。所以無為的要義,也是治國的原則。」
睿宗聽後,極為讚賞,再三挽留司馬承禎,要加封他尊位,他堅辭不受。不久,司馬承禎就請求歸返天台山。臨行前,睿宗賜給他寶琴、花帔。公卿大夫們,多賦詩以送別。常侍徐彥伯,選取其中佳作三十餘篇,彙編成集,並為之作序,取名《白雲記》,現流傳於世。
當時有個叫盧藏用的人,早年曾隱居於終南山,後來入朝當了大官,他見司馬承禎要返回天台山,就指著終南山對司馬承禎說:「這山中有很多好去處,何必非回天台山呢?」司馬承禎從容地答道:「據我看,終南山不過是仕途的捷徑罷了。」盧藏用聽後滿面羞慚。
唐玄宗即位後,十分喜好道術,多次徵召,才把司馬承禎請到京師,留在宮中,特別敬重。玄宗向司馬承禎詢問脫離現世、長生不老的方法。司馬承禎暗中透露了一些。玄宗則秘而不宣,所以其他人都不知曉。因此,唐玄宗在位四十多年。即使安祿山作亂,避往蜀地,當了太上皇,後來回到長安,又過了七年才去世。這實在是天意。但也有道力,在其中相助。
當初,唐玄宗曾登太岳山封禪,回來後問司馬承禎:「五嶽由什麼神掌管呢?」司馬承禎回答說:「五嶽是眾山之中的極大者,能生雲雨,山中都有神仙潛居。國家的『望』這種祭禮,就是專門祭祀山川的。然而山林之神,也有仙官來掌管。」於是唐玄宗命令在五嶽山頂,均修建了仙官廟。這是從司馬承禎開始的。
蜀地有個女道士叫謝自然,她飄洋過海,準備到蓬萊求師。小船隨風飄蕩,來到一座山島,見一道人用手指點著說:「天台山的司馬承禎,名在丹台,身居赤城,這是真正的良師。蓬萊隔著不能負舟的弱水三十萬裡,乘船渡不過去,不是飛仙無法到達。」於是,謝自然便回來拜司馬承禎為師。後來,果然得道成仙,白日飛升而去。
司馬承禎隱居在天台山,勤苦修行,一百多歲時,仍面如童顏、動作敏捷,就像三十歲左右的人。他共有弟子七十多人。一天,司馬承禎對弟子們說:「我住在玉霄峰,東望蓬萊,常有真仙降臨。現在,因為東海青童君、東華君召請我,我必須離開人間。」不一會兒,就像蟬蛻那樣,脫身而去。弟子們僅葬其衣冠而已。
司馬承禎的女弟子謝自然,和他自己,都是白日飛升而去。
(出自《大唐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