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妙技呈奇觀,羅公深義蘊其間!

慧勉


【正見網2019年04月17日】

羅公遠,本是鄂州人。一次,鄂州刺史在「春設之日」舉行迎春儀式,州郡的百姓都來觀看。其中有一個穿著白色衣服、身高一丈有餘的巨人,也隨著眾人而來。由於此人容貌非常特殊,把守大門的軍兵,都很驚異。旋即,有一小童,從旁而過,高聲呵斥道:「你為甚麼離開自己的處所,到這裡來驚擾官府?還不趕快回去!」那白衣人聽後,提起衣衫,急忙跑走了。(小童斥走高大巨人,此第一奇。以後奇事多,請讀者一 一自記)

差役便把小童捉住,帶到宴請賓客的地方,將情況都報告給刺史。刺史問那小童姓名,回答說:「姓羅,名公遠。自幼喜好道術。剛才見到守護大江的白龍,上岸來此看熱鬧,我趕緊叫他回去了。」刺史不信,說:「必須讓我見到那龍的本形!」羅公遠說:「請等到後天吧。」

到了約定的日期,羅公遠在江邊挖了一個小坑,才一尺深,離岸一丈多遠。然後引江水進入小坑。刺史與州郡的民眾,共同觀看。頃刻之間,有一條五六寸長的白色魚兒,隨著水流進入小坑中,騰躍之間逐漸變大。此時,青煙如縷,從淺坑中裊裊升起。不一會兒,黑氣滿空,咫尺間都看不清。羅公遠說道:「可以到渡口的亭子上。」可還未到,便電光閃閃,大雨如瀉。片刻功夫,雨停了,只見一條大白龍從江心直立而起,頭頂雲天,過了一頓飯的時間才消失。

當時,唐玄宗酷好仙術,鄂州刺史便把羅公遠的事,上奏天子。當時唐玄宗正與張果、葉法善兩位道人下棋,張、葉二人見了羅公遠大笑,說:「山野村童懂得什麼事情!」就各在手中握了十幾枚棋子,問羅公遠:「手裡面有什麼東西?」

羅公遠不加思索地答道:「空手。」等到二人張開手一看,果然空空如也!不知怎麼棋子都到了羅公遠手裡?在場的人都非常驚訝。

於是,唐玄宗就命羅公遠與張果、葉法善等人,按長幼順序而坐。劍南地區新近向宮中進獻一種名叫「日熟子」的果品,張果、葉法善施展法術取回,每天午後必到。有一天,到了夜晚,果子仍未送到,張、葉二人相互看了看,說:「莫非是羅君,從中作難?」這時正是冬天,大家都在圍爐取暖。羅公遠笑了笑,用筷子從爐火中夾出一根白木炭,這根木炭一除,日熟子隨即就送到了。葉法善責問那個負責運送果品的使者,使者回答說:「本想按時到京,但城外大火連天,無路可走,剛才火滅了,這才過來。」從此,大家對羅公遠更加敬佩了。
    
開元年間,在一個中秋之夜,唐玄宗正在宮中賞月,羅公遠奏道:「陛下要不要到月宮去看看?」說罷,就取出一根手杖,投向空中,那手杖頓時變成了一座銀白色的通天大橋。羅公遠請唐玄宗一起登月。大約走了幾十裡路,突然白光耀眼,寒氣襲人,已經來到一座大宮殿前。

羅公遠說:「這就是月宮。」只見宮內有數百名仙女。都穿著白色衣裙,寬衣廣袖,在大庭之中翩翩起舞。唐玄宗問道:「這是什麼樂曲?」羅公遠回答說:「是霓裳羽衣曲。」於是唐玄宗暗暗記下那樂曲的聲調,便返回人間,回過頭來,再看身後邊的大橋,已經隨著走過的腳步消失了。玄宗當即召來樂官,命他們依照那月宮仙曲的聲調製作《霓裳羽衣曲》。
    
當時,武惠妃十分相信僧人金剛三藏。一次,唐玄宗駕臨功德院,忽然後背奇癢難忍,羅公遠立刻折了一根竹枝。將其變作搔癢用的七寶如意,奉獻給玄宗,玄宗特別高興,回過頭來看著三藏說:「大師能送上這樣的如意嗎?」金剛三藏回答道:「這不過是變化來的虛無之物,我可以為陛下取來真實之物。」說罷就從袖中取出一柄七寶如意獻上,而羅公遠所獻的如意,當時就變成竹枝了。

後來,唐玄宗駕臨東都洛陽,武惠妃同行,羅公遠、葉法善、金剛三藏等人,都跟隨侍奉。當時上陽宮麟趾殿,正準備修繕,在庭院中放著一根長數丈、直徑六七尺的大方梁。唐玄宗便對葉法善說:「我正悶得慌,可以變個小法術來取樂,請先生試著為我舉起這根大方梁。」

葉法善受命後,就作起法術來。可是那根方木的一頭,舉起數尺後,另一頭卻紋絲不動。唐玄宗問:「先生的神力因何喪失了呢?」葉法善答道:「三藏讓金剛力士們壓住一頭,所以不能舉起來。」唐玄宗信奉道教,武惠妃則尊奉佛教,故而武妃聽後,面露喜色,三藏也暗自得意,只有羅公遠低頭微笑。唐玄宗對三藏說:「大師神咒甚有功力,葉法善比不上。可否為我用咒語將葉法善收入水罐裡去呢?」金剛三藏受命後,就放置一個水罐,讓葉法善擺下座位坐好,於是口中念動大佛頂真言,一遍未念完,葉法善的身體已移到水瓶邊,不過兩三遍,葉法善又升起到瓶口,念完了,葉法善已飄然入瓶。唐玄宗很不高興,過了好一陣,才對金剛三藏說:「大師的功力一定隨心所欲,既然能讓葉法善進入瓶內,能否再叫他出來呢?」三藏回答說:「這正是我本來的法術。」當即念起咒語。

可是,誦讀了好幾遍佛頂真言,仍不見葉法善從罐內出來。唐玄宗說:「我的葉法師,今被三藏用咒語所害,再也見不到了!」此時武妃驚慌失色,三藏也十分恐懼。唐玄宗對羅公遠說:「還有什麼辦法能使法善回來嗎?」羅公遠笑著回答:「葉法善並沒走遠。」過了好一會兒,宦官高力士奏道:「葉法師進宮來了。」唐玄宗大驚道:「銅水罐就在這兒,他是從哪裡來的呢?」高力士把葉法善帶進來後,就問他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葉法善回答說:「寧王請我去吃飯,向陛下請假又不准,我剛才是到寧王家吃完飯才回來。如果不是三藏的咒語,怎麼能去的成呢!」唐玄宗聽了大笑,武惠妃與三藏也都慶賀。
    
過了一會兒,唐玄宗又命葉法善施展道家法術。葉法善取過三藏的金襉袈裟,摺疊起來,用盆扣上。然後一邊跛行,一邊上牙打著下牙,圍盆繞了三圈,口念咒語說:「太上老君收去!」再看盆下的袈裟,已經按照顏色收斂,成為幾綹絲線了。三藏說:「可惜啊!我的金斕袈裟給毀成了這個樣子!」唐玄宗問葉法善:「還可以恢復原樣嗎?」葉法善回答說:「可以。」又用盆把絲線扣上,念動咒語,道:「太上老君將它復原!」掀開盆一看,袈裟與原樣一絲不差。

接著,葉法善又將金剛三藏的缽盂取來,用火燒得通紅,然後用雙手捧著準備戴在三藏頭上,三藏驚叫一聲,拔腿就跑。唐玄宗見狀,忍不住大笑起來。
    
羅公遠說:「陛下看到這些就感到高興了,其實這不過是道家的末等法術。葉師父又何必炫耀呢?」唐玄宗就問羅公遠:「您可否施一法術,讓我一睹為快呢?」羅公遠答道:「請陛下再問一問三藏的法術如何。」三藏道:「貧僧可以收藏起一件袈裟,請羅公來取。拿不到,羅公就算輸了;如能拿到,我甘拜下風。」於是唐玄宗就命二人去道場院,進行比試。金剛三藏首先設起壇台,擺上香火;取袈裟一件放入銀盒,銀盒外面又套上幾層木匣,都上了鎖,然後安放在壇台之上。一切都安排好之後,三藏本人則雙足交迭端坐於壇上,作起法來。唐玄宗與武惠妃、葉法善都分明看見,在壇內有一圈菩薩,外有一圈金甲神,最外邊是一圈金剛力士,眾神肩挨著肩,把壇台圍了個水泄不通。那三藏更是目不轉睛地看守著存放袈裟的匣盒。此時羅公遠坐在繩床之上,談笑自若,玄宗和葉法善都看著他。過了許久,仍無任何舉動。唐玄宗等得不耐煩了,說:「這麼長時間了,難道不想取袈裟了嗎?」羅公遠答道:「臣與三藏鬥法,怎敢自誇其能。請陛下讓三藏自己打開匣盒看看。」唐玄宗命三藏打開匣子,驗看袈裟,匣子雖然鎖得好好的,可是裡邊的袈裟卻早已不翼而飛了。唐玄宗大笑。羅公遠奏道:「請陛下派人到我住的院內,打開柜子取來。」唐玄宗立即命宦官去取,不大一會兒,袈裟就送來了。唐玄宗問羅公遠是怎樣將袈裟取走的?

羅公遠回答道:「菩薩、力士是中等之神,神兵神將的道力,只是下等。至於上乘道行的高妙之處,一般術士並不了解。剛才我讓玉清神女去取袈裟,而那些菩薩、金剛,根本看不見她(玉清神女)的身影,故而去取袈裟如履平地,哪裡會有什麼阻礙呢!」唐玄宗聽後十分高興,重賞羅公遠!從此以後,葉法善、金剛三藏對羅公遠更加敬服了。
    
後來,唐玄宗欲學隱身之術,羅公遠勸唐玄宗說:「陛下是金玉之軀,神仙下凡,稟受天命,保國安民。應當學習唐堯、虞舜的清靜無為,繼承漢朝文景帝的節約儉樸,放棄武力而不用,捨棄良馬而不乘。怎麼能置帝王之尊、天下之貴、祖廟之重、國家之大,於不顧,而隨便去學一些小法術,做那些嬉戲玩樂之事呢?如果真要盡心竭力去學我的那些法術,必將江山不穩,受困於人。」(羅公遠申明大義,語言精警!擲地有聲!但可惜---)唐玄宗聽後大怒,痛罵羅公遠。於是羅公遠便躲進殿柱之中,列舉玄宗的過錯,一一加以指責。唐玄宗更加惱火,命人換掉那根殿柱,把它劈開。然而羅公遠又躲進柱下的基石中。再換掉那基石,打碎成幾十塊,可是每塊碎石中都有羅公遠的身影。唐玄宗只好向羅公遠道歉,待之如故。

唐玄宗後來還是堅持要學隱身術,強求不已,羅公遠只好教他。然而唐玄宗隱身之時,常有暴露之處,或露衣襟、腰帶,或見其蹤影。

唐玄宗盛怒之下,就把羅公遠斬首了。
    
幾年之後,宦官輔仙玉(人名),奉命出使蜀地,遙見羅公遠在黑水道中,披著彩雲,拄杖徐行。輔仙玉打馬急追,但總是差十幾步遠,說什麼也趕不上,只得高聲喊道:「羅天師快意於雲水之間,難道不念在宮中相識的舊情了嗎?」羅公遠這才停下腳步,回過頭來看他。輔仙玉下馬拜見之後,隨行數裡。在官道的一側下臨長溪,溪旁有塊大石頭,二人便一起渡過溪水,靠著石頭坐下來。

羅公遠對輔仙玉說:「我棲身於林泉之間,致力於修道之事。自從東晉咸和年間來到蜀地,在各大山中遍訪名師,長久以來隱姓埋名,不露行跡。後來聽說天子崇尚道教,就捨棄山水勝景、縱放曠達之樂,不顧塵世之污穢,混雜在凡人之中,去觀覽生命短暫的人間,之所以不厭倦,是因為想把道家思想之精髓,教給天子(羅公遠志大義偉!用心良苦!但可惜---)。一次,聖上邀我到偏殿,急著向我索取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我告訴他,世俗之人的臟腑葷腥積存,三田未虛,六氣未潔。答應以後再教給他,以十年為限。但聖上不能守此誡約,竟砍了我的頭,是多麼心急呀!然而得道之人,已與道氣混合,豈能用世俗的刀、劍、水、火來殺害呢?但念聖上名列道門丹華之冊,在京城與我有舊交(!),我總想親自度引他離俗出生死(!),因而眷眷之情,不能忘懷。」說著,就從袖中取出書信一封,交給輔仙玉,道:「可將此信轉交聖上,就說我姓維名厶這。是靜真先生的弟子,聖上一定醒悟。」最後又以一包蜀當歸的藥為寄語。說罷轉身離去,不知其去向。
    
輔仙玉回到京師,將此事奏與唐玄宗,並轉交了羅公遠的書信。唐玄宗看過信後,惘然若失,心中難受。輔仙玉退出殿門,羅公遠已經來到,於是馬上領進去見玄宗。唐玄宗便問羅公遠:「先生為甚麼要更名換姓呢?」羅公遠答道:「陛下曾殺臣頭,所以改了姓名。」唐玄宗聽罷,向他施了一禮,承認了自己的過錯,並表示願意痛改前非(這也是皇帝的誠懇真意!難能可貴!)。羅公遠說:「那不過是跟陛下開開玩笑。得道成仙的人,天塌地陷之災,尚且不能傷害,又怎能被刀劍之類的兵器殺死呢!」

過了幾天,唐玄宗又向羅公遠求教長生不老之術。羅公遠回答說:「經書上有。一個人壽命的長短取決於自己,並非由其他的東西決定。所以要想長生,就必須先內求,然後才可外得。而清心寡欲、布衣粗食,這不是帝王所能做到的。」於是就以《三峰歌》八首,進獻給唐玄宗,歌的內容主要是房中服餌、內丹、外丹等修煉之事。唐玄宗照此修行了一年多,精神日漸旺盛,年歲雖大而精力不衰。一年之後,羅公遠不辭而別,不知去往何處。
    
天寶末年,唐玄宗為避安史之亂到達蜀地。羅公遠又在劍門,迎接聖駕,並護衛到成都,而後悄然離去。等到唐玄宗自蜀地還京,才明白《蜀當歸》中,寄託的意思。    

(出自《神仙感遇傳》及《仙傳拾遺》、《逸史》等書)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