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流芳:去賢用邪 致喪身亡國

嚴謹 整理


【正見網2019年08月16日】

【原文】   

(東漢)杜喬諫曰:「古之明君,皆以用賢、賞罰為務。失國之主,其朝豈無貞干之臣,典誥之篇哉?患得賢不用其謀,韜書不施其教,聞善不信其義,聽讒不審其理也。

陛下自藩臣即位,天人屬心,不急忠賢之禮,而先左右之封,梁氏一門,宦者微孽,並帶無功之紱,裂勞臣之土,其為乖濫,胡可勝言!

夫有功不賞,為善失所望;奸回不詰,為惡肆其凶。故陳資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無勸。苟遂斯道,豈伊傷政為亂而已,喪身亡國,可不慎哉!"

——《資治通鑑•漢紀四十五 桓帝建和元年》
    
【說明】

東漢,大鴻臚(官職名)杜喬,為人正直,不事貴寵梁冀。梁冀因為是梁皇后的哥哥,而被封為大將軍。紀元146年,漢質帝即位,年少而聰慧,只因朝會時,目視梁冀說:「真是個跋扈將軍!」就被梁冀毒死。下毒時,被太尉李固看到,梁冀就奏明太后,罷免了李固的太尉職務。(東漢)桓帝即位後,杜喬就對皇上進諫了上面的這段話。皇上接到諫書,看都不看。紀元167年,荒淫昏聵的桓帝,突然暴病而亡。
    
【注釋】

貞干誥——指《尚書》中所講的《堯典》、《禹謨》、《湯誥》、《伊訓》諸篇明世達理之文。
韜書——韜略之書,治理國家和軍隊的策略。
藩臣——在地方掌管重大兵權的大臣。
微孽——卑賤、罪孽。
紱——大臣朝服腰間系印章和玉佩的帶子。根據它的顏色模樣,可區分出官爵等級。
資斧——誅戮,征伐。
伊——句中語氣詞。
 
【今譯】

杜喬進諫說:「古代的聖明君王,都把任用賢人和獎賞處罰,當做重要政務。失去國家的君主,其朝中怎麼會沒有忠貞精幹之臣和《堯典》、《湯誥》那樣的明世達理之文呢? 禍患的出現,就在於得到賢人,而不用其謀。韜略之書再好,也不接受其指教。聽到善言,不相信其中的仁義;聽到讒言,不審察其中的道理。陛下從王侯大臣即皇帝位。是上天和百姓的心願。然而,卻不急於禮賢、用良,而首先對左右親近之人,進行封賞;貴戚梁氏(梁冀)一門,與宦官卑賤罪孽之人,都可以無功受爵,瓜分功勞之臣的封地,其行為不法,且流毒泛濫,豈能用言辭表明!有功者不賞,會使善良失去希望;奸邪者不罰,會使邪惡肆意逞凶。造成的後果是:設置刑罰而奸人不畏,分封賜爵而事無勸勉。如果這樣下去,豈只是傷政、混亂而已?去賢用邪,賞罰失義,必致喪身亡國呀!能不慎重對待嗎?」

(據司馬光《資治通鑑精華》)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