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東漢名臣楊秉

李明朗


【正見網2019年10月09日】

楊秉,字叔節,弘農華陰人(今陝西華陰),官至太尉(漢代三公之一)。他清白廉潔、剛正不阿、潔身自好,深受漢桓帝的厚愛。逝世後,桓帝在皇陵附近特賜墓地讓其陪陵安葬,這對臣子而言可謂極盡尊榮。

計日受俸

楊秉的父親是東漢名臣楊震——典故「四知」(「天知神知你知我知」)的主人公。他從小隨父親學習《歐陽尚書》《京氏易》等,博覽群書。學成後,廣收門生,隱居授徒。四十多歲應司空的徵辟,拜為侍御史。後出任豫、荊、徐、兗四州刺史,再遷任城相。楊秉每到一處為官,均按任職的天數領取俸祿,多餘的絲毫不要。

清白度日

延熹三年(160年),楊秉因替白馬縣令李雲辯護,被免官歸鄉。他平素清貧節儉,免官後家中貧困。他的故吏——任城人景慮給他送來一百多萬錢。楊秉閉門拒不接受。

盡忠規諫

延熹五年(162年)冬,楊秉接替劉矩任太尉。當時宦官勢力正盛,他們任人唯親,貪贓枉法,天下嗟嘆怨恨。楊秉與司空周景共同上言,請求懲治這些奸猾貪腐之徒。桓帝聽從了他們進諫。楊秉於是逐條上奏牧守以下匈奴中郎將燕瑗、青州刺史羊亮等五十餘人,這些人或被處死,或被免職,天下沒有不肅然起敬的。

「三不惑」

楊秉生性不飲酒,又早年喪妻,不再續娶。他以清白著稱於世。他曾從容的評價自己說:「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指不受酒、色、財這三樣東西的誘惑)。楊秉言行一致,說到做到,因此青史留名。
 
范曄在《後漢書﹒楊震列傳》中贊曰:「楊氏載德,仍世柱國。震畏四知,秉去三惑」【楊家有大德啊,世代為國之重臣。楊震畏「四知」——「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楊秉遠離「三惑」——指酒、色、財三種惑人之物。】

後世遂以「震畏四知,秉去三惑」為清廉之典。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