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傅張士遜軼事

德惠


【正見網2019年09月20日】

張士遜(公元964年—1049年),字「順之」,湖北人。北宋官員、詩人,歷任江南、廣東、河北轉運使、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等要職。北宋仁宗因為他的傑出政績,賜給他作為大臣所能享受的最高榮譽,在康定元年(公元1040)拜其為太傅,封鄧國公。皇祐元年(公元1049)張士遜去世,皇帝親臨祭奠,又贈太師、中書令,賜諡號「文懿」。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不是張士遜的政績或詩詞等文學成就,而是他一生所經歷的幾件軼事。

張士遜出生官宦人家,但是少孤貧。據《太傅致仕鄧國公張公行狀》、《續資治通鑑》等記載: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張士遜出生,一百天才開始啼哭。張士遜生下後七天喪母,而他的父親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經去世。他母親去世前,將他託付給他的姑姑。由姑姑養育他,長大後侍奉姑姑孝順恭謹,姑姑死,為她服喪守孝,步行赤足扶靈柩下葬,「行路觀者嘆息純至」,朝廷後來因其政績,特追封其姑姑為南陽縣太君。

少年張士遜於武當山讀書、遊歷。當時有些地區存在殺人祀鬼的邪術,《宋史》載,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曾下詔禁止殺人祀鬼。可是此邪術還是在一些地區秘密流行。據《江鄰幾雜誌》記載,張士遜投宿的村舍主人不巧竟也是這種邪術的信奉者,要將他殺害。生死關頭,張士遜一心念誦道家咒語,邪術殺人的時候到了,邪巫突然見到「星宿覆其上」,頓時「怖而卻走」不敢殺了,張士遜這才得救。看來張士遜是有道家信仰的人,而且關鍵時刻能想到神,不停念咒語,神靈現身救了他。

據《青箱雜記》記載,張士遜在武當山,還遇見位道士,此道士「見而異之,曰:子有道氣,可隨我學仙。公不欲,道士亦弗強,曰:不然,亦位極人臣」。可見張士遜真是與道有緣,可能是緣分未成熟或另有志向,謝絕了道士的邀請。道士臨別留下「位極人臣」的預言。張士遜在武當,遇到要殺他的邪術妖人,也遇見了要度他成仙的道人。

《玉壺清話》記載:後來張士遜到京西路(宋代行政區劃,襄陽、房縣一帶),正好遇見當地人舉辦一種名叫「大戒」的民間祭祀活動,開戒壇場面非常大,而且仿效官方,立有官署二十四司、三十六門的名號。主持祭祀者此時突然傳神語,當著眾人說:張秀才請到中書門下(宰相)位置上坐。後來張士遜果然出任宰相之職。

另據《事實類苑》記載,張士遜考進士時,曾與寇準游相國寺,遇見一位占卜者,占卜者說:二人皆宰相也。二人在相國寺準備出來時,正好遇見張齊賢、王隨也來到相國寺。占卜者見到他們四位,「大驚曰:一日之內有四宰相」。他們四人相顧而笑離開了,後來四人都官至相位。

據《懶真子》載:「武當山道士鄧若拙,經常元神離體。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的一天,他又元神離體至一處境界中,見二位仙官在議論。一位說:來年春進士榜按規定有三個未來宰相上榜,可是其中一人名次極低,怎麼辦?另一位說:高下排名已定,不可改變,獨科甲榜上的人數我們可以想辦法改變。原來古代科舉殿試排名,分為三個等級:一甲三人:狀元、榜眼、探花,為「進士及第」,二甲人數多一些,為「進士出身」,三甲人數最多,賜「同進士出身」,在古代「同進士出身」是不能算作進士的。

第二年,也就是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朝廷上唱進士名時,因為剛好宮內有彌誕之喜(公主誕生之喜),宋太宗高興喝酒半醺,宦官唱名也就不敢停止,所以頭榜一甲竟有三百零二名之多,其餘的都是二甲,沒有三甲,沒有同進士,所有參考人員全部都是進士!該年進士中後來做宰相的有丁謂、王欽若、張士遜三人。張士遜是第二百六十名,在一般情況下,他肯定是在「同進士」的名單裡,與進士無緣了,可是在仙官的安排下竟出現了史無前例,也後無來者的情況,名列一甲頭榜。

張士遜當官後清廉、公正,有能力,有辦法,為國為民辦了很多好事,這裡不多說。但說他神奇的為民求雨的事跡。按今天無神論觀念:求雨不過是無用的迷信活動罷了,沒有任何用。可是在記載裡,張士遜求雨可是很靈驗的。

據《太傅致仕鄧國公張公行狀》記載,他曾任射洪(今四川射洪縣)縣令,射洪「逢天大旱,張士遜即前往白崖山陸使君祠禱雨,驕陽暴曬,立廷中不避。須臾,大雨頓至,連屬三日,雨足士遜乃去。」後來他又到邵武縣當官,某年邵武旱,他在歐陽太守廟求雨,廟離城超過三十裡,撤去車蓋,雨水足了才回去。事後作了一首詩,詩文如下:

《知邵武縣禱雨大有感應任滿作詩紀其事》
乞靈曾爇一爐煙,言下滂沱救旱田。
今日解龜留數字,要教來者更恭虔。

從其詩中可知:他求雨並沒有獨特的法術可言,完全是靠著自己對神的信仰與恭敬、虔誠而做到的。

張士遜封太傅、鄧國公後辭官,他的晚年狀況如何呢?《太傅致仕鄧國公張公行狀》裡說:他又回到了少年時遊歷的武當山「與赤髭白足之士,對談法要」和那些個赤髭白足的高道、修煉者們,相互切磋修行的精要,「忘形役之累」對人間俗世毫無任何牽掛了。宋代詩人范仲淹曾作《和太傅鄧公歸游武當見寄》一詩可為佐證:

三提相印代天工,鄧國歸來耀本封。此日神仙丁令鶴,幾年霖雨武侯龍。
酬恩定得祠黃石,談道須期會赤松。莫慮故鄉陵谷變,武當依舊碧重重。

在這首詩中,范仲淹說張士遜三次拜相,封太傅、鄧國公位極人臣,可謂光宗耀祖之極,然而卻歸隱武當一心向道。讚嘆張士遜,可比當年遼東丁令威,道成靈虛山化鶴歸去,也似臥龍先生諸葛亮(道教典籍《仙鑒》中記載其曾就讀武當山),像漢相張良事業未成得益於拜師大隱士黃石公,談經論道像神仙人物赤松子完全拋棄人間之事。不要擔憂故鄉變化大,武當山還是像以前一樣青山常在。這是在用丁令威、諸葛亮、張良、赤松子等傳說中的道家人物與張士遜作比較,可見張士遜不僅信道,而且晚年歸隱武當修道。

看了張士遜的事跡,清楚的證明了神是存在的,神會保護真心信仰之人;神安排了人生道路,張士遜註定有宰相命,神甚至安排科舉史中的特例,讓他以第二百六十名,名列一甲;人對神真有信心,真的虔誠,就會有神跡,張士遜求雨的事例就是明證。張士遜能為民眾做出巨大的貢獻,和他虔誠的信仰是分不開的。當今的中國為甚麼很多事都搞不好,就是因為沒有信仰導致的道德淪喪。現代中國人為甚麼沒信仰?就是因為中共導致的!未來人們會越來越清楚的認識到:中共是破壞中華的邪黨,是當今亂象之源。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