駢體古代金言:敲金戛玉 格言聯璧

陸文農 整理


【正見網2020年08月24日】

【古訓】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
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今譯】
剛強純潔的高尚人品,要在烈火般艱苦的環境中錘鍊;
驚天動地的豐功偉業,須在薄冰般險惡的環境裡前進。
(駢體:對仗工整的句、段文字,寫賦多用之)
 
【古訓】
人以品為重,若有一點卑污之心,便非頂天立地漢子:
品以行為主.若有一件愧怍之事,即非泰山北鬥品格。   
【今譯】
人物以品格為重,假如存有一點卑劣污濁的思想,就不能稱為頂天立地的丈夫;
品格以行為為重,假如干過一件令人慚愧的勾當,即不能尊為泰山北鬥的人品。
    
【古訓】
人爭榮時,已極人間之辱;
人爭寵時,已極人間之賤。
【今譯】
世人在他孜孜以求榮華時,已經蒙受盡人間的奇恥大辱了;    
世人在他苦苦倚仗寵幸時,已經淪落到人間最卑賤之處了。    
 
【古訓】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
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
【今譯】
心路要公正無私,否則將得罪天地,    
 言行要坦蕩正派,好給子孫作表率。

【古訓】
現在之福如點燈,
將來之福如添油。
【今譯】
現在之福,積自祖宗者,不可不惜;
將來之福,貽於子孫者,不可不培。

【古訓】
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吾謂昨日以前爾祖爾父,皆前世也;
要知後世因,今生作者是,吾謂今日以後爾子爾孫,皆後世也。
【今譯】
要了解前世的因緣,看看這輩子享受的生活,就了解了。我說昨天之前祖輩父輩,都屬於前世;
要預知後世的因緣,看看這輩子自己的作為,就得知了。我說今天之後兒子孫子都屬於後世。
    
【古訓】
子孫享福貴,則棄詩書;
子孫享家業,則忘勤儉。
【今譯】
子孫享生活,就會丟棄了詩書的根本;
子孫享家業,就會忘記了勤儉的美德。

【古訓】  
 近處不能感動,未有能及遠者;
 小處不能調理,未有能治大者;
 親者不能聯屬,未有能格疏者;
 一家生理不能全備,未有能安養百姓者;
 一家子弟不守規矩,未有能教誨他人者。
【今譯】
 在近處不能得人心,更不必談到遠處感人;
 對小事不能夠調理,更不必談能治理大事;
對親戚不能夠團結,更不必談團結疏遠者;
對自家的生活都不能保全,更不必談安撫百姓;
自家的子弟都不遵守規矩,更不必談教誨別人。

【古訓】
處難處之事愈宜寬,    
處難處之人愈宜厚,        
處至急之事愈宜緩,
處至大之事愈宜平,
處疑難之際愈宜無意。    
【今譯】
 處理難以處理的事,越是需要舒緩;
 對待難以對待的人,越是需要寬厚;
 處置非常緊急的事情,越是需要從容;
 處置至關重大的事情,越是需要鎮定;
 處於有疑的艱難境地,越是需要胸中坦然,心無牽繫。
 
【古訓】
無事時,常照管此心,兢兢然若有事,
有事時,卻放下此心,坦坦然若無事。
無事如有事提防,才可弭意外之變,
有事如無事鎮定,方可消局中之危。
【今譯】
沒有事情的時候,常要照管這顆心,小心謹慎,好像有事一樣;
有了事情的時候,卻要放下這顆心,泰然自得,好像沒事一樣;
沒有事情能像有事一樣提防,才可以平息意想不到的變故;
有了事情能像無事一樣鎮定,才能夠消除事件過程中的危機。

【古訓】
緩事宜急干,敏則有功;
急事宜緩辦,忙則多錯。
【今譯】
對舒緩的事情,要急速解決,因為思想敏銳,往往獲得成功;
對緊急的事情,要從容去做,因為在忙亂中,往往出很多錯誤。

【古訓】
 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
 不耐煩者,做不成一件事業。
【今譯】
 不能檢查反省自己的人,看不出自身毛病;
 不能耐心忍受麻煩的人,終究是一事無成。
   
【古訓】
 必有容,德乃大;
 必有忍,事乃濟。
【今譯】
 能夠寬容體諒別人,才能培養高尚道德;
 能夠忍耐克制自己,才能完成各項事業。

【古訓】
過去事,丟得一節是一節;
現在事,了得一節是一節;
未來事,省得一節是一節。
【今譯】
對於時過境遷的往事,丟下一點是一點,不必耿耿於懷;
對於眼前面臨的實事,了結一件是一件,不必憂思縈心;
對於尚未到來的事情,省心一分是一分,不必思慮擔憂。
 
【古訓】
 強不知以為知,此乃大愚;
 本無事而生事,是謂薄福。
【今譯】
勉強把本不了解說成了解,這是絕頂愚蠢者的表現;
本來平安無事卻橫生事端,這是福分淺薄人的作為。
 
【古訓】
居處必先精勤,乃能閒暇;
凡事務求停妥,然後逍遙。
【今譯】
日常生活,首先要勤勞精明地料理,然後才能贏得閒暇;
處理事情,首先要穩健妥貼地辦理,然後才能逍遙自得。
 
【古訓】
天下最有受用,是一閒字,然閒字要從勤中得來;
天下最討便宜,是一勤字,然勤字要從閒中做出。
【今譯】
天下最令人享受的,就是一個閒暇,但是閒暇是從勤奮裡贏得的;
天下最能占便宜的,就是一個勤奮,但是勤奮是在閒暇後做出的。
(假如一旦懈怠起來,任何事情都丟在一邊,那麼心裡必然有許多牽掛,又從什麼地方,去尋出閒暇呢?
假如一旦紛擾零亂,一動手就會出錯,辦一件事就費無數周折往復,就算是勤懇勞碌,又有什麼用呢?)
 
【古訓】
自己做事,切須不可迂滯,不可反覆,不可瑣碎;
代人做事,極要耐得迂滯,耐得反覆,耐得瑣碎。
【今譯】
自己處理問題,切切不可曲折遲滯、變動無常、煩瑣細碎;
幫替別人辦事,應該忍耐曲折遲滯、變化多端、煩瑣細碎。

【古訓】
謀人事如己事,而後慮之也審;
謀己事如人事,而後見之也明。
【今譯】
為別人謀畫事情,就當成自己的事去辦,這樣做,就能考慮問題詳細周密;
為自己謀畫事情,就當成別人的事去想,這樣做,就能觀察問題明了全面。
    
【古訓】
無心者公,
無我者明。
【今譯】
 沒有個人想法摻雜其中,處理問題就會公正無私;
 沒有自身利益糾纏其間,分析事物就能明晰透闢。
(身當其事的君子,其智慧和明了程度,還不如旁觀的眾人,
這是因為他個人想法摻雜其中,自身利益糾纏其間的原因啊。)

 【古訓】
 置其身於是非之外,而後可以析是非之理;
 置其身於利害之外,而後可以觀利害之變。
【今譯】
把自身處在是與非的界限之外,就可以公正地調和是與非雙方,無所偏頗;
把自身處在利與害的範圍之外,就能夠冷靜地觀察利與與害二者,轉折變化。
    
【古訓】
任事者,當置身利害之外,
建言者,當設身利害之中。
【今譯】
承擔事業的人,應當把自身的利害得失,置於度外;
陳述意見的人,應當把自身的利害得失,置於局內。
(置身於外的人.就會開創事業,毫無顧忌;
置身其中的人,就會設身處地,平易近人。
置身於外,則無所顧忌:
設身其中,則平易近人。)   

【古訓】
將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救,既事而能挽,此之謂達權,此之謂才;    
未事而知來,始事而知終,定事而知變,此之謂長慮,此之謂識。
【今譯】對未發的禍事,能夠預先消除;對眼前的禍事,能夠及時解救;對已成的禍事,能夠竭力挽回,這就是通達高遠的謀略,就是大才。
事情尚未發生,卻能預知防備;事情剛剛萌生,卻能預曉結局;事情已成定局,卻能預測其變,這就是深沉長遠的考慮,就是卓識。

【古訓】
提得起,放得下;
算得到,做得完;
看得破,撇得開。
【今譯】
 對權柄,要能提得起,放得下,舉重若輕;
 對事業,要能算得到,做得完,建功立業;
 對名利,要能看得破,撇得開,兩袖清風。
 
(以上均據清代金纓《格言聯璧》)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