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1年12月09日】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六月(450年)的一天,一個遍體鱗傷的男子被裝載在一輛沒有遮蓋的車上,駛往城南的行刑之所。一路上,押解的數十名兵卒奉命向他身上撒尿,男子哀嚎之聲不絕於耳。史書上說,他臨死前共受了鞭笞、杖刑、徒刑、流放及死刑等五種刑,從來輔政大臣受刑被辱都沒有這樣的,而這名男子正是當時名聞全國的大才子、曾深受皇帝器重的大臣崔浩。
不過,遭此侮辱的崔浩卻沒博得多少同情,很多人都說是報應使然。為甚麼這樣說呢?
崔浩,字伯淵,出身於北方世家大族清河崔氏,是曹魏司空崔林的七世孫、北魏司空崔宏的長子,崔宏為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跬所用,參與軍國機要,草創製度,官至吏部尚書,並被封白馬侯。
作為長子,崔浩從小就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他喜好文學,博覽經史著作,通曉陰陽五行,對於經義的理解,時人沒有超過他的。他的長相如美貌女子,因此自比漢代顏值很高但頗具才幹和預知能力的張良。父親去世後,崔浩世襲白馬侯爵位,先後歷經三代皇帝。
北魏第二個皇帝明元帝拓跋嗣即位後,崔浩被任命為博士祭酒,常給皇帝講解經書以及陰陽術數。拓跋嗣還常常讓他占卜吉凶,觀察天象,解答疑惑。崔浩之言多有應驗,比如他在後秦皇帝姚興死的前一年,預測了天上失落的火星落入秦地,而這是不好的預兆。他也因此更加受到重視,經常參與討論國家大事。
415年,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秋糧歉收,發生糧荒,有大臣建議將都城遷至鄴城(今河北臨漳),崔浩和大臣周澹據理反對,並提出解決民眾糧荒問題。拓跋嗣深以為然,一一照辦,問題很快解決了。
418年,彗星出天河口,進入太微星,經過北鬥,中間通過紫微,侵犯天樞,前後八十多天,至銀河後消失。拓跋嗣擔心這有什麼預兆,就召集儒生和術士詢問,眾人都推舉崔浩作答。崔浩說:「古人有言,大凡災異的產生,都是因人而起……這是應僭晉將滅而劉裕篡權的徵兆。」果然,兩年後,劉裕自立為帝。明元帝對崔浩說:「往年你說彗星的卜占應驗了,朕今天才信天道。」
小毛病經常不斷的明元帝還聽從崔浩的建議,讓長子拓跋燾「為國副主」,在正殿臨朝,自己則多保養精神。
在太武帝拓跋燾即位之初,眾大臣紛紛排擠他,拓跋燾暫時罷黜了崔浩,讓他以公爵的身份歸家閒居,但碰到什麼疑難問題,還是將他召來請教。
始光(424年-428年)年間,崔浩被進封為東郡公,拜官太常卿。他根據天象變化,力排眾議,建議出兵討伐胡夏赫連昌。太武帝聽從其建議,兩次均大勝而歸。此後,他又建議攻打柔然、北涼,太武帝出兵皆大勝。此外,他在平息薛永宗、蓋吳暴亂,征討吐沒骨部落,吐谷渾以及南征劉宋等戰爭中多次獻計,為北魏統一屢建奇功,而這與他善觀天象、可以很好地判斷時機有著密切的關係。
太武帝因此非常信任崔浩,與他相處也有意親近。有時他突然去崔浩家請教,崔浩倉促間來不及整理衣服,進獻的飯菜也不夠精美,但太武帝並不以為意,仍拿起筷子嘗嘗;而崔浩進宮見駕,也可以出入皇帝的寢宮,皇帝對其寵信如此。
讓人不解的是,崔浩一方面拜道士寇謙之為師,學習製作丹藥和入靜的方法,另一方面卻非常反對佛教,時有佞佛之舉。比如他的夫人郭氏篤信佛法,時常誦讀。一次,崔浩見到很生氣,就將夫人誦讀的佛經焚燒,並把灰燼扔到廁所中。
還有在崔浩隨太武帝到長安後,曾進入一間佛寺,太武帝看見裡面有弓矢刀盾等武器,十分憤怒,就殺死了寺裡的僧人,並令五十歲以下的沙門一概還俗。崔浩藉此機會唆使太武帝下達了「北魏全國所有的佛像、佛經,全部砸毀、焚燒,出家人無論老少全部活埋」的殘酷命令,這是中國佛教歷史上的第一次法難,也是歷史上有名的「三武一宗」滅佛的開端。
事實上,北魏拓跋氏從道武帝開始就信奉佛教,道武帝本人喜歡看佛經,每次見到僧人都要行禮。明元帝則在都城的四方建立佛像,並令僧人開導民俗。太武帝的兒子太子拓跋晃亦「素敬佛道」,因此上表,希望可以阻止濫殺,但太武帝沒有聽從。太武帝最終因為滅佛而不得善終,45歲時為宦官所害。
對於崔浩的滅佛之舉,道士寇謙之十分反對,曾勸說崔浩,阻止滅佛行動,並說如果採取這樣的行動,「一境之內,無復沙門」。在勸說不聽後道:「你以後會被殺,而且還會遭到滅門之禍。」
果不其然,崔浩因編寫的北魏國史中講述拓跋氏早期之事,並聽信阿諛奉承之輩的建議,將《國書》刻在石碑上,擺放在祭祀重地宣揚,還花費了三百萬兩銀子。大臣高允就此曾預言:「閔湛所營,分寸之間,恐為崔門萬事之禍。吾徒無類矣。」
崔浩之舉引起了鮮卑貴族的不滿,也觸怒了對他寵信的太武帝,太武帝下令處死崔浩,並滅其族,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等崔浩的姻親,也全都被處死。這才有了開篇的一幕。
一代精通天象、陰陽五行,智謀超群的大才子,卻因為誹謗佛法,慫恿主君滅佛,落得個悲慘下場,說明他的罪孽是十分深重的。這對於當下那些不信神佛、甚至誹謗佛法的知識分子,難道不是個警示?
參考資料:《魏書·崔浩》
《冥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