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11月13日】
蘇軾詩作《小兒》:
「小兒不識愁,起坐牽我衣。
我欲嗔小兒,老妻勸兒痴。
兒痴君更甚,不樂愁何為。
還坐愧此言,洗盞當我前。
大勝劉伶婦,區區為酒錢。」
這首《小兒》提到的時間點,或許是詩人最落魄的時候。而題目是寫小兒,真正想寫的卻是妻子的賢惠和自己的無奈。
「小兒不識愁,起坐牽我衣。我欲嗔小兒,老妻勸兒痴。」小孩子鬧騰,無非是兩件事,一是貪玩,拉著蘇東坡一起玩。可是此時的蘇東坡應該是心情煩亂,沒有這個心情。二是貪吃,而此時的蘇東坡可能真的是生活窘迫了。根本就沒有能力買小孩子喜歡的吃食。
詩人本想訓斥孩子,卻被妻子勸住。說小孩子不懂事是正常的。
「兒痴君更甚,不樂愁何為。還坐愧此言,洗盞當我前。大勝劉伶婦,區區為酒錢。」妻子還勸詩人要穩住,不要像孩子一樣任性。應該想開些。說著還洗了酒杯,給詩人燙酒。
此時詩人表現的是在困難無助下的無奈,而妻子卻成了家中的主心骨。妻子明白詩人的苦楚,於是讓其飲酒消愁。在經濟困難的情形下,妻子的這一舉動必然是會讓詩人感動的。
古代的人都是很有責任感的。詩人因為自己的家中困難而自責,而妻子卻體現出最大的體諒。還要安慰孩子,真的是不容易的。
「劉伶婦「是個典故,是指的晉代劉伶的老婆小心眼兒捨不得酒錢,不讓丈夫喝酒的故事。
今天的人把夫妻關係說成「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前各自飛。」真正的夫妻關係不是這樣的,而是互相扶持、夫妻一體,共同應對困難的。
詩人將詩的名字定位為《小兒》有自嘲之意,在困難面前自己顯得太無助。反而妻子卻在從容面對。
在世人的眼裡,會認為古代的男人是有大丈夫的那種權勢的,而妻子是唯唯諾諾的。反而今天的人才是女子翻身和男人一樣地位的。但我們看看詩人眼中的自己,卻是勇於認錯和尊重妻子的。
我們今天人的很多看法其實都是誤解,古代的夫妻更懂得互相扶持和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