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04月12日】
奇峰林立、怪石嶙峋、蓊嶺蔥鬱的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西郊,面積30平方公裡,有大小山峰數十座,其主峰翠屏峰海拔為2123米,山下峽谷與河流交匯,形成虎踞龍蟠之勢,素有「西真奇觀」、「西來第一山」、「崆峒山色天下秀」的美譽。
崆峒山,古時也寫作空同、空桐。關於崆峒山名字的由來,大致有以下說法。一種認為這座山是古代空同氏族居住的地方,因此以氏族的名字命名山。先秦史籍《汲冢周書》記載:「崆峒」是大夏、莎車、姑地、旦略、貌胡、其尤、戎翟、匈奴、樓爛、月氏、奸胡、北秋等十二個氏族的首領,也是周時一個強大氏族部落的名稱。西漢司馬遷的《史記・趙世家》記載:有商代始祖契的後代分封於空桐,遂以國為姓。另外一種認為仙人廣成子曾在崆峒山上修煉得道,取空空同同清靜自然之意,因之命名。
《神仙傳》記載,遠古時期一位叫廣成子的仙人居在崆峒山的一個石室裡。當時的軒轅黃帝聽說了廣成子的仙跡,就專程去造訪他,並問他:什麼是修道的要訣。已經活了一千二百歲的廣成子說:「在你所治理的天下,不到遷徙的季節候鳥就飛走了,秋天未到,草木就凋落了,你說我能和你談道嗎?」黃帝慚愧的退出了。回去後,他不理朝政,閒居了三個月,然後又去拜見廣成子。這回,他知道真道之難得,跪著來到廣成子面前,再次叩拜,求問治身之道。廣成子回答說:「至道之精,杳杳冥冥,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淨必清,無勞爾形,無搖爾精,乃可長生。慎內閉外,多知為敗。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所以活了一千二百歲,沒有一點衰老的跡象。得我道法的人可以成為一國之君,得不到我道法的人只能是世俗之輩。我的道會將你引入無窮之門,暢遊於無極之野,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世人都死去時,僅有我,依然長存於天地之間。」黃帝聽了後,恍然明白了真道,從此走上了修煉之路。因了這段故事,後來道教尊崆峒山為「天下道教第一山」。
廣成子之後,有容成公和赤松子在崆峒山修煉。容成公,據說是黃帝的老師,後來在周穆王時期再次出現。他的頭髮白了能變黑,牙齒脫落了可長出新牙。他很早就已經得道,可以在天地間遨遊。赤松子,是神農帝時期掌管雨的官。他常常去崑崙山上,在西王母的石室裡修行,並可以隨風雨自由上下。神農帝的小女兒跟隨他學道,也成了神仙,後來他和赤松子一起飛升。周時還有長桑子的徒弟韋震也在此修煉。
秦漢時期,黃老道盛行,在崆峒山上修煉的人也並不少見,但載於史籍的很少。當年的秦始皇和漢武帝因仰慕仙人,便仿效黃帝,也曾來到崆峒山訪仙。史載,秦始皇來到崆峒山下後,因山高路險,只得放棄登山迴轉。而後來的漢武帝則在公元前112年5月登上了崆峒山。
魏晉時期,崆峒山道教開始興盛,唐宋元時期走向繁榮,在此修行的知名道士有唐代的鐘離權、伍符,宋代的陳宗秀,元代的姜公等。《列仙全傳》和《東遊記》記載,鍾離權為八仙之一,相傳他是天界的仙人,因有過錯而被貶到凡間。他曾為將軍,後與兄長鍾離簡在華山三峰尋道,遇上仙人王玄甫,又遇華陽真人,傳以太極刀法,火符內丹。此後,鍾離權一人出外雲遊,一天他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歇息。忽然石壁猛響一聲,門戶大開。鍾離權直入其中,見一玉匣,打開一看,是神仙秘訣。鍾離權將秘訣放入懷中。當他一走出山洞,其石複合如初。他在紫金四皓峰住了數日後,又回到華山,按照神仙秘訣所說的勤於修行。又過了一段時間,一天,忽見五色祥雲布滿屋子,仙樂陣陣,有仙鶴呼叫他說:「玉帝有命,我來迎你回天宮,恢復你的舊職。」鍾離權飛升前將神仙秘訣授給了鍾離簡,隨後乘上祥雲仙去。
明朝著名道士張三丰亦曾在崆峒山上修行5年,還顯露了仙跡。明末清初,崆峒山道教走向衰落,雖有道士在此修煉,但知名的比較少。
大概在秦漢時期,崆峒山上就開始修建宮觀。唐宋元時期,擴建並建造了一批宮觀,如唐時建造的軒轅宮、問道官等,宋時建真武殿。期間因為戰火和災害而大部分損毀。明代萬曆時期修建了八台、九宮、十二院等建築。八台指東台、西台、南台、北台、中台、天台、靈龜台、八仙台;九宮指紫霄宮、飛升宮、五龍宮、遇真宮、老營宮、太和宮、王母宮、靜慶宮、詢道宮。不過,現僅存宮觀十五處。太和宮是崆峒山最大的道觀,主要殿堂有真武殿、玉皇殿、老君殿、三官殿、太白殿、祖師殿、藥王殿七座。其中老君殿是供奉老子的地方,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供奉有太上老君坐像,兩側牆壁上是明朝嘉靖年間彩繪「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圖」,再現了老子的不同化身。
佛教在東漢時期傳入中國後,大約在唐初在崆峒山上也開始了發展。唐貞觀年間,仁智法師在崆峒山開闢叢林,鑿通了通往最高峰的唯一通道「上天梯」,唐太宗御賜創建了明慧禪院,也稱「滹陀寺」。仁智法師被稱為崆峒開山祖師。在此修煉的著名僧人還有宋代的法淳、元代的槊裡吉查思揭兀、明代的補岩、亮旭等。此外,唐、宋時期兩度修建「法輪寺」,該寺是當時最為有名的寺廟之一。元代修建了「寶慶寺」等。
既然佛、道兩家的修煉人都曾在崆峒山上修行過,那山上的仙跡,除了寺廟宮觀外,自然還有許多。比如二郎石、老君煉丹台、藥王洞、玄鶴洞、青龍洞、仙人峰、雷聲峰、老君峰、捨身崖等。
二郎石在崆峒山後峽四溝口上山路對面的胭脂河谷中。這是兩塊巨大的方形、青褐色石塊,每個石塊約有百多噸重,高寬各為4米。河水流經兩石,別有一番景致。令人稱奇的是,兩塊巨石相對處,均有一個洞孔。傳說當年黃帝到崆峒山向廣成子問道,大臣們便在山下挖石取土,好堆砌成山,迎接黃帝下山。仙界中的二郎神正好路過此地,也加入到了築山隊伍中。因為二郎神力大無比,所以山築的非常快。玉皇大帝看見了,就說:「豈能高過崆峒山!」他因此下令停止築山。神喻傳達時,二郎神正從大象山取下兩塊方形巨石,並在石上打好眼準備挑上山去,聽到玉皇的命令後,他便將兩塊巨石放置在河谷中。這就是二郎石的來歷。
東台懸崖絕壁上的玄鶴洞,懸在半空。相傳洞裡曾有一隻玄鶴,本是廣成子座前的仙童,因觸犯清規,被廣成子變為玄鶴,打入石洞。
明代文人杜陳講有詩名為《崆峒》,描繪了崆峒的優美山色和雄偉景致,詩曰:
亂雲交密竹,斜日下危峰。
木落層樓出,天高一鳥通。
鼎湖龍去遠,岩壑自秋風。